|
儿童心理科专家|13 岁男孩偷穿妈妈内衣,成绩下降,妈妈崩溃,医生:这是病,得治时间:2024-11-11 14:11 近日,13岁男孩小宇(化名)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理科心境障碍门诊就诊。 “医生,我儿子不但偷穿我的内裤,闻到味道还显得很陶醉,连打骂都不管用,成绩下降得很快,是不是得了精神病?”母亲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担忧。快要崩溃了。 原来,刚刚升入初二的小宇性格内向,听话懂事,不善于社交。小宇的父母性格传统。除了和孩子谈论学习和生活之外,他们对性的话题“保密”。出于好奇,小宇在网上搜索不良网站。 久而久之,为了寻求更大的性刺激,他开始偷偷穿妈妈的内衣。有一次,他偷偷戴的时候,被他妈妈当场抓住了。 “你为什么穿你妈妈的衣服?”小宇的妈妈最终选择采访孩子。小宇说,虽然事后他很自责、后悔,但他无法控制自己。见采访收效甚微,小宇妈妈只好带他就医。 最终,小宇被诊断出患有性偏好障碍中的恋物症。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干预和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图片来源网络 恋物癖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孩。 “患者很可能受到强烈欲望和兴奋的驱使,反复收集异性的贴身衣物或对某些身体部位产生迷恋。如果这种恋物行为持续超过6个月,并伴有疼痛或学业障碍、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都可以诊断为恋物障碍。”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心理专家表示。 恋物癖的原因很复杂,大多与性格、家庭环境、父母的婚姻状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关。 1、性格因素: 这些青少年大多性格内向、害羞、自卑、被动。他们缺乏正常的沟通方式来接近同龄的异性。结果,他们的性和心理发育很容易受挫或发育异常。 2、家庭环境因素: 父母管教太严,性教育缺乏。或者缺乏关爱和沟通,孩子的心理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缺乏性知识,他们就会依靠异性的物品来满足内心的欲望。 3、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性幻想丰富,缺乏辨别网络有害刺激的能力,自控力不成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产生恋物癖或偷窥癖等性心理异常。 青少年恋物癖(障碍)在心理诊所中并不罕见。父母常常认为这是行为不端或不正常,大多会责备、殴打他们。结果适得其反。很多孩子会一直隐藏到成年,影响与异性的正常交往。 当发现孩子有恋物癖行为时,家长应该: 1.避免过度惩罚或回避。与孩子开诚布公地沟通,耐心询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尝试理解和换位思考。 2.减少性刺激。妈妈在家中不宜穿得太随意、暴露,换衣服时应远离孩子。将内衣晾干并存放在远离儿童视线的地方。男孩洗澡、换衣服时也应避开母亲。 3、增加界限感,培养独立性。最晚到小学中年级,分床分房就应该完成。进入或离开对方房间前要敲门。孩子的个人卫生,如收拾房间、洗衣服、整理收纳等都应由孩子独立完成,妈妈应尽量避免过度做。 4、增进父子沟通。父亲可以帮助男孩普及性发育常识,减少性的神秘感,学会合理处理性冲动。 5、鼓励社交,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要教会孩子正常与女孩交往的技巧,鼓励建立同性友谊,培养兴趣爱好,分散他们旺盛的精力。 6、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要彼此相爱,互相支持、包容,让孩子学会爱别人、享受被爱,让孩子的心中不缺乏爱。 7、如有必要,请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精神科专家温馨提示 恋物癖的成因非常复杂,但一旦成年就很难治愈。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违法行为。家长不要忽视,要科学对待,及早诊断、治疗。 妇幼健康科普|原文来自青岛妇女儿童医院 结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城阳院区)微信公众号现已开通,请关注: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