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陈海贤:爱最需要的,是学习

时间:2024-11-02 14:05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生活问答中心馆长 |作者

简树,流云|编辑

陈海贤工作室|来源

我同事有一位长辈,一位漂亮的阿姨,会做蛋糕。

我刚刚到了不迷茫的年龄,但离婚证和结婚证各存了5张。

还是和同一个人在一起。

似乎只有不断的分离与重逢,才能找到爱情的动力和意义。

用同事的话说,“每次领结婚证,都是新一轮争吵的开始。”

离婚5次确实很不寻常。

但如今,拥有一段美好而长久的亲密关系,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人都无法得到的奢侈。

我们缺少的是“遭遇”、“实践”还是“管理”?

爱是一种天赋,还是可以习得的?

作为一名知乎上拥有103万读者的心理咨询,陈海贤坚定地表示:爱情最需要的是学习。

被数十万付费用户称为“亲密专家”,他接待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庭和情侣。在处理了无数亲密问题后,他发现亲密对于人来说是如此重要。我们中有太多人不知道如何运行它。

今天,一心理学原创视频节目《人生七年》携手陈海仙畅谈:爱是需要学习的。

婚姻应该“只是犯错”

或者“永不屈服”?

“婚姻每一个选择都是错误的,美好的婚姻总是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永远不要向婚姻屈服,是我们人生最要注意的事情。”

关于婚姻,我们总是听到两种看似合理却矛盾的声音。

以至于在处理情感危机时,内心的天平总是剧烈摇摆——

毕竟,“视而不见”并继续维持这段关系更好吗?

还是应该“快快分手”,给彼此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凑合着错”中的“错”是什么,“凑合着错”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对方涉及暴力、赌博等严重问题,或者与你的人生目标完全不符,那么“绝不屈服”,及时止损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而对于曾经相爱过但面对漫长琐碎的生活却无法对婚姻保持信心的夫妻来说,“犯错再犯错”才是双赢之道。

这里的“错误”来自于他们认为对方不再是“对的人”。

一旦你觉得对方“不对”,你就无法感受和给予“爱”。

《Make it right》主张我们不要在婚姻中寻找“对的人”,而是让两个“错的人”学会寻找彼此相爱的“正确的方式”。

“亲密关系要求我们始终以‘我们’而不是‘我’来思考。”

在陈海仙的新书《爱情需要学习》中,就有这样一对夫妻。

结婚时,妻子的经济条件和工作都比丈夫好。

结婚后,妻子担心自己的工作变动,丈夫的收入无法养家糊口,所以总是抱怨丈夫动力不够。

心理咨询师_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师证考试报名

出于对未来的担忧,她经常说:“你应该更加努力,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比如三年后想做什么,五年后想做什么……”

但老公总是说:“我有自己的节奏和计划,不要总是强迫我这样做或那样。”

谁错了?

事实上,两者都是正确的。

妻子认为她希望丈夫改变行为是出于对家庭的考虑,所以妻子会想:我的要求明明那么合理,也是为了家庭好,你为什么不接受呢?

但丈夫却觉得妻子为他设定KPI的行为过于严格。他不仅不愿意完成,有时甚至不愿意承认KPI本身,这让他的妻子很抓狂。

因此,在这位妻子眼中,丈夫就是“错的人”。

她之所以将对方定义为“错误”,并不是因为丈夫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没有达到妻子对“理想丈夫”的期望。

如果妻子坚持这个理想,她就会不断地向伴侣发出这样的信号——“你不是我理想的伴侣”。

丈夫长久以来不会感到自己受到尊重或重视,自然也不会愿意回应妻子的要求。

这就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从爱情到婚姻我们始终带着完美的过滤器。

直到争吵和分歧让双方都觉得自己“判断错了人”。

这时,“犯错就好”的智慧就发挥作用了。

它让我们学会摆脱高度理想化的愿景,接受真实的人。

毕竟,只有放下对“我”的执念,才能转向“我们”的视角。

只有看到真实的自己、尊重真实的自己,才有可能改变,才有可能实现共赢。

就像故事的结尾一样,妻子放弃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丈夫”,接受了收入不如自己的伴侣。

而妻子的“紧缩咒”停止后,奇妙的变化也发生了:

以前很抗拒做计划的丈夫,现在愿意看书、上课、和她讨论未来。

没有不争吵的关系

唯有爱永不分离

争吵是许多亲密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有些人在之前的情感中被争吵深深伤害,所以当进入新的感情时,为了避免冲突,他们开始习惯性地回避冲突。

后果就是,不仅自己的需求会被压制,甚至可能会被对方贴上“冷暴力”的标签。

陈海贤告诉我们,冲突并不可怕。

学会“有效地吵架”,不但不会让关系变得疏远,反而会让关系“越吵越亲近”、“越吵越离不开”。

这是因为,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从来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别人。

事物只是我们用来表达关系的载体,而我们背后的需求在争吵后能否被对方看到和理解,才是决定一段关系会变得“更吵闹更远”还是“更吵闹更远”的关键。更近”。

毕竟,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中,我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确认这些信息:

你爱我吗?你跟着我吗?我对你来说重要吗?

你会回应我的需求吗?

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师证考试报名_心理咨询师

你认可我、包容我、接受我吗?

如果确定了,人们就会安心,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愿意为对方妥协。

否则,你就会感到失落、愤怒,甚至会因为一件小事与对方争到底。

“我保证不会和你争论输赢。要么我们都输,要么我们都赢。”

就像陈海仙在咨询时遇到的一对夫妇一样:

妻子对丈夫说:“我希望你能陪我逛街、聊天,但你要么在外面和朋友出去玩,要么在家里玩手机,你对家庭有责任感吗?”

丈夫也很生气:“那你呢?我工作这么忙,压力这么大,你体谅过我吗?那些日子我加班到半夜,有时连晚饭都没吃。”别叫我给我买点夜宵。”不,连一句问候都没有。”

妻子冷笑:“人总是要付出才能得到回报的。”

丈夫更生气了:“好吧,既然你这么说了,那就没法活了。”

谈话进行到这里,妻子觉得丈夫是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缺席者”,而丈夫则觉得妻子是一个不懂包容、只会抱怨的“记仇女人”。

听起来双方都觉得很有道理,根本不愿意让步。

而陈海仙也明白两人的“弦外之音”——

妻子希望丈夫能多陪她逛街、聊天;丈夫希望妻子给予他更多的体贴和温暖。

他们的需求如此简单,却被太多的批评和不必要的指责所包裹。

“我们要知道,所有愤怒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叫做悲伤的东西。‘有效论证’的本质是看到自己和对方愤怒背后的悲伤,并探索和回应悲伤背后的需求。”

在陈海贤的引导下,刚刚还咄咄逼人的妻子变得忸怩作态。

她抛开了因愤怒而引发的指责,向丈夫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需求:“你能多陪我逛街,多陪我说话吗?”

但这一次,她得到了对方爽朗的回应:“当然,以后我一定会多陪在你身边。”

你的伙伴就是你的战友

不是对手

亲密关系中的爱来自我们的依恋本能。

它让我们寻找一个理解我们、接受我们的爱人,渴望爱人的亲密和回应。

但在亲密关系中,除了爱之外,还会激发另一种动力,那就是“恐惧”。

正如我们常说的,爱给人盔甲,也给人弱点。

对“不被爱”的恐惧常常使我们将伴侣置于对立面。

他们要么走出这段关系,要么即使在这段关系中,也将对方视为“敌人”。任何差异都被视为对自己的攻击。

陈海仙就接待过这样的一对夫妇。

丈夫想在工作之外学习心理咨询,但妻子担心经济负担落在她身上。

于是妻子向丈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但仍然表示如果丈夫想去的话她会支持。

这是一次沟通,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且给出了谈判的结果。

然而,丈夫却非常生气。他说:“我不想你这么逼我,你逼我我会生气的。”

丈夫嘴里的愤怒不舍,实际上意味着他认为分歧是不支持的。如果他不能理解并同意妻子的观点“可能与他自己的观点不同”,这种“不被支持”的感觉就会升级为伴侣对他的“不支持”感觉。威胁”。

心理咨询师证考试报名_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师

原本应该是利益共同体的同志变成了敌人。

“亲密关系在每个阶段都会遇到特定的问题,能够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才是良好的关系。”

对此,陈海贤还针对亲密关系的三个常见阶段给出了几点关键建议:

1)恋爱期:打破对彼此的理想化观念,看到真实的自己和对方。

2)关系建立期:形成良性的合作模式,建立协商事项的协作机制。

3)新生活的到来:维持夫妻共同空间,不要让工作取代亲密的舒适。

“爱就是你容忍失望,但仍愿意爱对方。人的内心有很多需求,而现实是婚姻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一点,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失望。”无论如何,你的伴侣就是你的敌人。”

亲密是一次值得的冒险

原生家庭、个人认知、沟通方式……

亲密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而且不同时期人们对爱情的定义和需求也不同。

但无论什么形式、什么阶段的爱,都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和付出,而是两颗心的贴近。

正如陈海仙所说,在亲密关系中,只有理解才能带来理解,只有爱才能带来爱。

在十几年的咨询生涯中,他见过无数的悲欢离合,有迷途归来,又有复合;也有恋人分开、身心疲惫的情况。

但陈海仙想从心底告诉大家的是:亲密是一次值得冒险的事情。

“所有的冒险故事都可能有危险,但这些危险不是重点,克服这些危险所获得的成长才是更重要的。”

没有人能给你任何保证,你可以选择让故事开始,也可以选择不开始。

然而,如果你选择不开始,你就会错过一些东西。 ”

更重要的是,您并不是唯一进行这次冒险的人。也许一路走来,你会经历自己的欲望、骄傲、愤怒、要求,从“我”走向“我们”。

那是你真正开始享受旅程的时候。

祝愿每一个勇敢的人都能享受这段浪漫的旅程!

世界和我都爱你。

- 结局 -

||

||

点击“寻找”,学会爱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