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科专家|2023 亚洲教育分论坛: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共商对策

时间:2024-09-26 14:02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封面新闻记者 何芳娣

据《2022年国家抑郁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抑郁患者超过9500万人,其中30%为18岁以下青少年,50%为学生。今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如何让青少年更加幸福?扫除他们心中的尘埃,需要走进他们的内心。11月12日,在2023亚洲教育论坛—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上,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临床医师、公益人士等齐聚一堂,分享身边案例,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因,为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2023亚洲教育论坛-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

分析

儿童心理科专家_心理科儿童专家排名_心理科儿童专家名单

青少年和儿童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

学业压力是主要原因

临床心理学医生、大儒心理创始人、执业精神科医生许凯文表示,在看病时,很多孩子向他吐露,自己受到太多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干扰,导致思想、情绪、行为出现极端化。“这是一种精神污染。再加上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过高期望,加上高考竞争激烈的环境,不断给孩子传递压力,导致孩子心理健康状况恶化。”

“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别的什么都别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卞玉芳教授认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暴露了当前教育中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孩子不愁吃穿,物质条件富足,却依然不快乐、不幸福?”卞玉芳提到,很多孩子周一到周五上一整天的课,下午就放学,吃完饭后还要写作业,直到晚上十点、十一点甚至更晚,周末还要埋头苦读补习班。“孩子们不可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中国残联副主席郑毅提到一个现象:社会孤立。小时候,我们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耍,现在,孩子们都在家学习,接受各种教育,院子里一片安静。“其实玩的过程非常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比如互相追逐的游戏,制定规则,和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游戏。现在大家都在争第一,拿不到第一怎么办?心理上很容易崩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李兰表示,近年来,经济社会结构快速变化和社会转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群众的心理压力,给当前的家庭环境带来了挑战和变化。李兰将其概括为五点:家庭规模持续缩小、家庭结构日益破碎化、家庭养育负担加重、家庭文化受到冲击、家庭相关社会问题不断增多。“这些变化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

心理科儿童专家名单_儿童心理科专家_心理科儿童专家排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中国残联副主席郑毅发言

回复

共同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

如何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郑毅指出,要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让学校心理服务平台、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咨询中心、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儿童专科医院等各方面共同参与、相互支持,构建起坚强的防护网。

心理科儿童专家名单_儿童心理科专家_心理科儿童专家排名

青少年心理健康圆桌论坛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副局长、四川省特级教师陈杰在谈及孩子们如何从家庭、学校、社区获得温暖时表示,“学校不是冰冷的建筑物,校园环境、活动设计、课程项目、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都能让学生感到温暖、幸福。草堂小学(西区)有孩子们自己搭建的温暖小屋,桐木小学有以孩子为主角的草地音乐节。对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是情感双向流动,尤其是在语言和孩子的互动中。对社区来说,成都正在建设温暖驿站,汇聚更多专业人才,进行战略引领,链接各方力量,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当孩子和父母之间出现“裂痕”时,重庆南开中学专职心理老师薛玲玲说,高中生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我们学校有一门选修课:美食制作,一学期可以学会做六道主食、六道小吃,每周做一道菜给父母吃,让美食成为表达和传递爱的粘合剂。”

“孩子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父母的问题,也就是源于家庭教育。”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副秘书长李小云建议,父母放下权威,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要“以弱胜强”,准确定位自己的教育责任,与孩子一起成长进步,用真诚和爱去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