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哪找心理医生疏导|宾阳融媒体:江淼,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医生,十年矫正 683 人时间:2024-09-25 14:04 ?“宾阳媒体整合”是宾阳县媒体整合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心整合宾阳广播电视台、《宾阳今日》内刊、宾阳手机站APP、政务新媒体等资源,实现报刊、网络、屏幕、终端的多媒体矩阵,打造宾阳主流、权威、及时、有影响力的发布平台,是宾阳县唯一一家拥有新闻采编、发布资质的媒体。 宾夕法尼亚县司法局司法所副所长姜淼 我从事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近10年。 她被誉为社区犯人的“心理医生”。 截至目前,已接收社区矫正对象683名。 586名社区服刑人员接受了姜淼的心理咨询和教育。 我们重塑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有职业素质的“新人”。 近日,记者在县司法局看到姜淼正在对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连某进行心理辅导。姜淼详细询问了连某近期的生活状况和想法,并对其进行了法律法规教育,使连某明白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经过姜淼的悉心教导,连某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宾夕法尼亚州社区矫正科目 莲: 经过改正,我知道不能掉以轻心,不能以为法律一时半会抓不到你,然后就去做,因为法律是随时存在的,千万不要违法,要脚踏实地做事,不要违法。 姜淼刚接触社区服刑人员时,发现他们大多不愿意服刑,很多人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了希望,已经放弃了自我。姜淼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决定从心理咨询做起。在没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情况下,她果断拿起书籍,挤出工作时间学习法律和心理知识。经过努力,她顺利通过了原国家司法考试,取得了国家甲级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并取得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证书。 姜淼在观察中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大多存在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对他人、对社会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她运用心理学中的“理性情绪疗法”开展矫正工作,减少社区服刑人员各种负面情绪体验,使他们能够以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和敌意去生活,帮助他们重塑更加现实、理性、宽容的人生哲学。 宾夕法尼亚司法办公室副主任、县司法局 姜淼: 第一方面是从行为上对他们进行监督,规范他们的各种行为。第二方面是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矫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修复他们与社会的关系。第三方面是从心理上对他们进行矫正,让他们认识到即使他们犯了罪,我们政府还是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让他们珍惜这次改正的机会,积极矫正他们的犯罪心理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这种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矫正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在她的管理和教育下,社区犯人都能够认罪悔改、学法守法、学会吃苦耐劳、善待他人,重新走上人生正轨。 宾夕法尼亚州司法办公室、县司法局局长 魏金荣: 她(姜淼)在工作中,特别是对社区矫正人员,非常认真负责,能够用热情感染他们。在工作纪律上,她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经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姜淼同志真实、充分地展现了新时代公务员的风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姜淼的孩子还小,但为了工作,她经常加班到深夜才回家,即便是周末,她也主动放弃休息,前去看望、教育惩戒对象。生活中,她不仅关心爱护社区服刑人员,还和同事相处融洽,在工作上带领大家共同进步。 县司法局宾夕法尼亚州司法办公室辅助警察 黄心刚: 平时她(姜淼)对我们很关心,工作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她都会细心指导,性格很好,平时平易近人,我们跟她相处得很好。 基层工作繁琐、繁忙,姜淼同志克服任务多、人手少的困难,严格依法依规管理,轰轰烈烈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她不仅是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摆渡人”,更是维护区域和谐稳定的守护者。 宾夕法尼亚司法办公室副主任、县司法局 姜淼: 我感觉自己做的社区矫正工作非常有意义,从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过程,感觉他们的家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做社区矫正工作,矫正个别社区矫正对象,其实就是在帮助一个家庭,社会是由个别家庭组成的,所以我觉得社区矫正工作对整个社会意义重大。 记者:孟福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