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科专家|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低龄化,家长该如何应对?时间:2024-09-05 14:05 张彦斌在工作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苗苗 在如此纯真的年纪,他们的内心却被一片乌云笼罩:厌学、脾气暴躁、易怒、冷漠……这些不该属于他们的话语,纷纷出现在他们面前。其他。 说到儿童青少年青少年健康,很多人都知道,但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陌生、不愿意接受甚至排斥的。家长该如何面对和避免这样的问题呢?今天,我们来听听张老师的分享。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闫斌教授的“魔术” 工作 无论坐着还是站着,忙碌已经成为常态 “你能等我一下吗?不好意思,有个病人家属找我谈点事。”拿了资料后,张彦斌就急匆匆的出了病房办公室。 这天不是张彦斌的问诊日,但她看上去并不比值班时轻松。据了解,这是她当天完成手术期间见到的第三位患者家属。 “正常上班。疫情防控有要求,但病童家庭也有需要,只能多跑一趟了。”说起这事,张彦斌笑着说。 1999年,张彦斌从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毕业后,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工作。后来,随着国家精神科的不断发展,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成立了该病区唯一开放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室,张彦斌成为该科室成员。 “好像从上班那天开始,我就没关过手机。”张彦斌很怕在非值班时间接到医院的电话,“因为如果有电话,尤其是晚上,会很麻烦。”肯定是病房里出事了。”但另一方面,她又很担心错过电话,“有的电话是医院打来的,有的电话是病童家长打来的,但肯定是有重要事情的。” ”对于张彦斌来说,行医21年,她已经很难把生活和工作分开,这一点尤其明显,因为她几乎每天都在担心病房里的孩子们。 选择 工作很辛苦,但获得的价值足以弥补它。 “其实在‘儿青少年’工作还是挺累很辛苦的。”张彦斌提到的辛苦和累,除了来自于对儿童用药绝对安全的考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开放式病房管理的压力。 例如,过去几年,张彦斌和他的同事们经常因为孩子们在医护人员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上网或拒绝回来而感到压力。近年来,还发生了一些孩子自杀的事件或因严重抑郁而自残,张彦斌和同事们十分担心。 “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有的会把剃须刀片藏在快递里。”为了防止孩子受伤,张彦斌所在的科室买了一台金属探测器,每天对孩子和病房进行扫描。当然,有时张彦斌和同事们也会要充当调解人的角色,“有时候孩子之间会有摩擦,有的家长会维护孩子。那我们就得赶紧调解,包括家长之间的矛盾,我们也要去解决。” 既然这么累,张彦斌为什么不换个科室呢?“累是累,但很有成就感。”去年高考前,张彦斌给一位来自信阳的高三学生看病。“孩子有点情感,老师不让他去上学,天天在家里,要么不说话,要么脾气很暴躁。” 男孩的母亲找到张彦斌,开始每周带儿子去郑州、信阳看病。“本来他妈妈已经放弃了,可谁曾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竟然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老师们都很惊喜,“在张彦斌看来,虽然辛苦,但很值得。治好这些孩子,让他们开开心心上学,很有成就感。” 改变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不同年龄段人群问题不同 “情绪障碍患者增多,患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张彦斌说,10年前,她接诊的患者以17、18岁的为主,但现在,她每天接诊的孩子都是更有可能是低收入者。大多数孩子年龄在13、14岁左右,但也有不少孩子在8、9岁、10岁左右,有的甚至更小。 除了发病年龄的变化外,近年来疾病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张彦斌介绍,前几年,儿童精神分裂症、抑郁、情感等疾病发病集中,但近两年,除了精神分裂症发病集中外,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也成为儿童疾病的热点。发现的病例数量在逐渐增多。“有很多家长来咨询多动症、自闭症、抽动症,还有不少孩子患有拔毛癖、焦虑、学校恐惧症。” 那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心理问题上是否有不同的特点呢?“这是肯定的。”张彦斌说,在学龄前阶段,更多的疾病与发育有关,比如自闭症、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当他们到达学龄时,更容易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和学习技能障碍等,而当他们到达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对于为何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张彦斌表示,这和医学的发展、学校和老师的素质有关。“有家长带孩子来看病,说是老师建议他们来。”医院看看吧。” 专家表示 好习惯要从小养成,责备孩子之前,先看看自己做得够不够。 为什么以前健康活泼的孩子,长大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恐怕不只是一两个家长的感受。张彦斌认为,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但家庭是最重要的因素,父母是主要因素。“这看上去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反映的是家庭的问题。” 比如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或者父母关系不好,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强迫症的影子紊乱。 此外,溺爱、过度依恋也容易引发孩子心理问题,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或异常行为,或长期不共同生活,都可能导致孩子不能及时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家长该怎么做才能防止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呢?张彦斌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尽量不要让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很重要。“即使你们吵架或者发脾气,也不要让你的祖父母在你面前照顾你的孩子。这会影响孩子健康性格的养成。” 此外,张彦斌不建议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阶段就送孩子去寄宿学校。她认为,家长不应该过分关注孩子一二三年级的学习成绩,而应该让孩子自主发展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友习惯,而到了初中,家长要做的就是多与孩子沟通。 张彦斌说:“如果父母能养育出开朗、健康、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就意味着他们很成功。”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