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看心理科需要多少钱|心理咨询:挖掘自身能力,解决多类问题,摆脱误解,寻求帮助

时间:2024-07-31 14:09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及其根源,从而挖掘来访者自身的能力,改变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其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调节能力的过程。

但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以为只有有心理疾病才会寻求心理咨询。其实,在美国,平均每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咨询。除了心理问题,人们还可以咨询原生家庭、恋爱与单身、情感困惑、婚姻危机、感情修复、失恋、个人成长、职业规划等问题。

由于文化因素:儒家文化是耻辱文化,东亚人往往把看心理医生视为一件可耻的事情。随着社会逐渐了解心理咨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然而,大多数人对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期望通常有以下几种预期:

第一种方法:找一个心理医生,请他用催眠疗法看看效果。

第二种方法:请心理学家给你一个让自己不那么痛苦的方法。

第三种:如果你有一些困惑,就让心理医生一一解答。

第四种:我自己没什么问题,但是我的丈夫或者孩子有问题,我让心理医生帮他们处理。

如果心理咨询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生活就会变得快乐而简单。只要你付得起费用,约上几次面聊聊天,心理医生给你一些提示,或者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告诉你怎么解决,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担心孩子不上学只上网,怨恨被第三者干扰,失眠头疼无法工作,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等等,这些应该是常见的烦恼吧?心理医生应该就是来解决这些烦恼的,对吧?

心理咨询自然就是解决这些困扰和问题的专业服务。

人们习惯于消费有形的东西,比如买一部手机、一件衣服、一本书,付了钱之后,手里就有东西了,这种消费是实实在在的。聘请律师打官司,也能看见律师收集证据、写起诉书、上法庭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但心理咨询这种消费,大部分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我来找你诉说我的烦恼,你不但要收费,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收费,还要我继续来很多次。你肯定知道我是怎么了,但你却不愿意一下子告诉我,你们是不是在消费我的烦恼,骗取我的钱财?另外,心理咨询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其实就人力服务而言,大部分服务的效果都是不确定的。

其实心理咨询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帮人,就像前面说的,我付钱给你,告诉你我的问题,然后你给我一些答案和方法,我就没事了。心理咨询并没有那么神奇的效果,这个世界上万能的神或者佛都未必能保证效果。比如信神的人祈祷自己的孩子早日摆脱网瘾重回学校,向佛祖许愿让折磨人的头痛早日消失,让我睡个好觉。

我记得一个笑话,一个家庭即将破裂的女人,到寺庙里跪在佛祖面前,求佛祖开眼,打雷劈死小三,或者让她走路被车撞死。一年过去了,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她很生气,就去寺庙里争论,说佛祖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要求归还100元功德金。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努力,靠别人也没用。做心理咨询,如果指望心理医生给你答案、给你操作方法,困境永远无法解决。尤其是当一些病情、重大生活事件影响到生活质量的时候,指望谈四五次就能解决,肯定是不可能。如何判断生活质量是否受到了影响?

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情绪。痛苦、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有一半的时间强度超过70分,并且持续一个月以上,说明这些情绪已经在侵蚀你的正常情绪功能。如果你不采取措施,你的情绪问题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

第二类是身体上的。长期失眠,头痛、胃痛、肠痉挛、腹泻,检查没有发现脑部有什么肿瘤,胃部也没有明显病变,也就是没有相应的明显器质性病变。身体比大脑聪明,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可能觉得是无稽之谈。然而,这个世界上,唯一毫无保留地对人诚实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心理问题的物理化占了很大比例。如果一个人失眠超过一个月,那一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身体启动安全机制,让你对失眠感到烦躁,控制你对失眠的注意力,让你不会意识到其他的痛苦。精神分析称这是用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来代替另一种痛苦。身体帮你承受心理上的痛苦。

第三类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与父母的关系,还有与领导、同事、朋友、伴侣的关系。有一种是冲突,一种是回避冲突,还有一种是与所有这些人疏远。不管是你对别人的不满,还是你通过别人的反应感觉到别人对你不满,都说明你在关系中获得的好体验不如坏体验。糟糕的关系会让人活得像个幽灵,活得像个鬼。每个人都有两种关系,一种是与他人的现实关??系,一种是心灵的内心世界,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如果一种关系让你感到痛苦和迷茫,那其实是在提醒你需要了解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看心理医生会很贵吗_想看心理医生没钱_看一次心理医生要多少钱

第四类是生活事件。比如经历离婚、重病、严重车祸、目睹他人非正常死亡、丧偶,有时还会有父母去世,目睹父母之间的虐待。人都是有情感的,不同的事件肯定会刺激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事件有大事件和小事件,上面说的都是大事件,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在经历这些事件时,情感反应都会比较大。大多数人在经历这样的事件时,可能都能跨过这一关,但有的人就不能,如果过了半年到一年,你感觉还是跨不过去,那你也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了。

那么你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看心理医生更有效呢?

首先,你需要给自己更多的时间,讲述自己的经历、身体症状、情绪困扰、关系细节等,仅仅泛泛地谈论是不够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如果你以高度笼统的方式告诉心理医生,首先你可能还没有准备好真正让别人帮助你,其次你这样说是敷衍了事。你预约了心理咨询,却泛泛地谈论,告诉自己我在寻求帮助,所以我已经尽力了。

其实粗略的了解,并不能让心理咨询师了解到非常重要的细节。细节是心理咨询师的情况而定。无论哪一种,至少需要5-6次的沟通才能谈清楚、详细、全面,而这些细节往往蕴含着更多的隐秘内容。

其次,如果一个人感到迷茫、苦恼,必然会向心理医生咨询该怎么办。心理咨询之所以是专业服务,是因为心理医生不会以普通朋友的方式和你说话,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你也可能知道自己平时做不到别人让你做的事情,所以感到迷茫、难受。就像你分手后很痛苦,问朋友该怎么办。朋友说时间是最好的药,忍一忍就过去了,或者还是尽快跟这个渣男分手比较好。这样的话,对你一点用都没有。

同样,只有非专业的心理学家才会告诉你该怎么做。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家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做。但他们会问你,这次分手对你意味着什么。他们会对你和他如何相识、如何相处以及最终如何分手非常感兴趣。

他们会问你,你说这个男人对你很不好,而且不忠诚,你为什么认为你会被这样的男人吸引。

他们也会理解你,对于你来说,这样的痛苦可能不只是心碎,而是你觉得分手之后,你身上很多东西都被他夺走了,你心里空荡荡的,你为自己的空虚而痛苦、难过。

心理医生也会提醒你很多过去你没有想过的问题,给你很多新的视角去回顾那些事情和感受,启发你从自身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心理咨询工作的独特性还在于帮助来访者解决模糊的问题。

例如。

来访者:我感觉很不舒服(模糊的感觉)

咨询师:感觉非常不舒服是什么意思?(澄清情绪)

当事人:我不开心,很委屈,很恼火!

咨询师:你能描述一下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有这种感觉吗?(澄清事件)

来访者:我爸看了我的日记,还跟着我和同学玩耍,我对他的行为很不满,他就对我发脾气。

咨询师:你父亲的行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阐明含义)

看心理医生会很贵吗_想看心理医生没钱_看一次心理医生要多少钱

来访者:我感觉我父亲根本不理解我、不信任我,而且我感觉他不爱我。

当来访者走进咨询室时,他们通常对自己的问题并不太清楚,这意味着心理咨询需要解决来访者面临的模糊问题。

很多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来访者通常都说自己感觉很不舒服。当心理咨询师试图把注意力集中在不舒服的问题上时,来访者就会开始原地打转。简而言之,来访者无法集中精力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心理咨询的价值在于和你一起澄清模糊的感受、事物和意义。

这个过程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在这次咨询中问题可能看起来很清晰,但随着咨询的深入,原来的问题可能又变得模糊起来,这是一个动态的去模糊化过程。

这是一个心理咨询咨询师的技术门槛,也是心理咨询咨询师的价值所在。

最后,如果你想从心理咨询中获得结果,如果你只打算做几次,就没有必要开始。看心理医生不是普通的消费。找一个可靠的专业人士,无论天气如何,在固定的时间和他谈谈你的生活、想法、情绪、秘密、欲望、失落、孤独、痛苦、期望等。重要的是你愿意谈论一切。心理医生不会像朋友一样责骂你,也不会像父母一样忽视你。他会认真倾听,不会打断你,不会因为你唠叨而要求你闭嘴听他说话。他会最大程度地给你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他会以适当、有分寸的方式参与你谈论的内容,问你一些问题让你思考,或者给你反馈他的观点。更多的时候,他会用一种让你感到舒服的方式传达他对你的理解。

因此,很多来访者感觉心理咨询“无效”“不满意”“期望落空”,觉得咨询师不能给予自己“想要的”,自己的状况好像还是老样子,开始对咨询师群体产生怀疑。

从早期心理咨询来访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确实难以接受:

和朋友聊天可以给你很多有用的“建议”,开启一些思考。那么为什么花钱找心理咨询“聊天”却没有效果,反而成了“浪费时间”呢?

在心理咨询中,一些被情绪或人际关系问题困扰的来访者,总希望咨询师能立即给出明确、快捷的解决方案,相信只要按照咨询师给出的方法去做,就能摆脱困扰。

然而,一刀切的思维所带来的咨询结果仅仅解决了表面的问题。

在多数咨询中,来访者咨询的都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具体问题,比如情绪问题、心理问题、婚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长年累月形成的,是长期内心积累的结果。

这些情绪往往得不到正常的表达或整理,甚至被压抑。

从案主的角度来看,当这些情绪以各种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如果只注重尽快消除症状,就很难发现症状背后的原因。

单纯的去除表象而不去探究、不去面对表象的原因,其实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再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时,问题思维依然会占据主导地位。

从咨询师的角度来说,确实很难给来访者提供精辟、指导性的建议。

因为困扰来访者很久的问题往往不是轻易就能解决的,想要在几次咨询后就产生改变,扭转来访者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看心理医生会很贵吗_想看心理医生没钱_看一次心理医生要多少钱

而且,个体的经历差异很大,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完全不同。

但如果心理咨询不给出具体的建议,受访者的情绪问题、困扰和创伤又如何能改变和解决呢?

精神分析的核心是“使无意识变为意识”。

咨询师运用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分析等方法,引导来访者把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内心冲突带到意识中。

潜意识变成意识,当事人意识到原来潜意识中的欲望,就能发生改变。

说到教育孩子,我们都知道,在孩子成长的初期,如果父母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让孩子保留他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能慢慢培养孩子探索未知的勇气和能力。

心理咨询本身就类似于一个重新开始自我探索的过程,不断探寻那些复杂现象背后真实的内心想法与情感冲突,寻找当下困扰的真正原因。

在咨询过程中,被访者会和咨询师“一起”找出导致目前问题的原因。是特定的思维方式?是面对烦恼时对情绪的回避?还是情绪的表达和处理、沟通风格等......

在此过程中,咨询师会帮助受访者逐渐了解自我感觉良好/不佳的点,以便他们能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应对策略来处理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不会像一般医生一样开出明确的诊断证明和治疗药物,而是慢慢帮助来访者探索自我。这更像是一个从不了解自我到认识自我的过程,来访者也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成长。

人们的语言、行为都是受意识或潜意识引导的,问题的根源往往在意识或潜意识层面;

当咨询师给出直接的建议时,可能会扼杀来访者探索自身意识和潜意识问题的能力,剥夺来访者自我成长的机会,来访者的理解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从“咨询师是否会给来访者提供建议”这个角度,你或许已经发现,在咨询关系中,咨询师的角色更像是一根拐杖、一个画家,他需要做的永远是帮助人们自助。

拐杖可以帮你走路,但你总得离开拐杖,不然,你会摔倒,永远无法自己走路。你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摔倒其实没那么可怕,摔倒后还能站起来。它让你慢慢发现自己是谁,更了解自己,逐渐走向自我认知,最终将这段“成长”内化在内心。

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心理咨询与来访者共同拨开表面的迷雾,逐步揭示真相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帮助来访者体会到曾经被否定的感受,帮助来访者认识真正的自我,帮助来访者看清自己的选择,与自己对话,成为自己的朋友、知己、爱人,甚至成为自己的父母。

难过时自己擦干眼泪,痛苦时自己拥抱自己,迷茫时自己安慰自己,让来访者拥有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能力,品尝到对自己人生负责所带来的幸福与甜蜜。

透过心理咨询,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品质,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长久地感到充实与温暖,有足够坚强去面对外界的任何变化,在人际关系中能够独立自主、相互依靠,并让下一代也因我们的改变而享受到幸福充实的生活。

换个角度看待心理咨询,提高生活质量,过上更好的生活,才是心理咨询真正做的事情。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