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心理辅导|北京商报 3·15 调查:心理医生行业价格乱象,公立医院与社会机构收费天差地别

时间:2024-07-18 14:04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在连续多年开展3.15专题调查后,北京商报今年将重点关注行业价格乱象,不仅通过微信平台收集线索,还将进行记者调查,推出一批涉及医疗、乳业、电商等行业的消费者调查文章。

29日,北京商报3.15投诉平台向大家推送了一篇关于心理医生行业价格乱象的调查,连发三篇文章!

第1部分

社会机构收费是公立医院10倍

心理咨询收费为何差别这么大?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各类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应运而生。然而,消费者在寻求心理咨询服务时,却遭遇到价格不一的现象。在公立医院60元就能完成的咨询服务,在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却要500元。在业内人士看来,价格两极分化看似是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但背后却是行业无依无靠、相关部门缺乏监管的现实。

1 社会组织:500元/小时并不贵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无论是高级白领还是普通的工薪阶层,都普遍感到压力大、抑郁,这就导致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越来越受欢迎,随之而来的是价格不一的咨询费用。

为调查心理咨询服务收费水平,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在网上搜索了北京一家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并电话预约了一次心理咨询。考虑到是第一次做心理咨询,预约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可以预约一位收费500元/小时的心理咨询先体验一下。这个价格是该机构所有咨询服务的中间价。该工作人员称,该机构给出的最低价格是300元,对应的是实习生、初级心理咨询;专家级心理咨询的价格在500-600元/小时;首席心理咨询的价格则高达1000元/小时。“这个价格在市场上并不算贵,很多机构对同等工作经验的老师收费都比我们高很多。”

那么这项500元/小时的咨询服务都包含哪些服务?它“物有所值”吗?记者决定亲自体验一下。首先,北京商报记者按照预约日期来到服务机构,该机构位于丰台区一栋居民楼的单人间内;其次,与心理咨询见面后,被告知由于是双方第一次见面,需要描述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除了北京商报记者的自述外,心理咨询基本没有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一小时的服务结束后,心理咨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次咨询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他建议记者下周进行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每周进行一次心理咨询,持续两个月左右,届时,北京商报记者的抑郁问题将通过各种测试、小游戏等方式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

2公立医院:副主任医师收费60元/小时

其实,除了前文提到的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不少公立医院也设立了心理科室。那么,同样的诊疗需求,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到底是怎样的呢?

北京心理咨询机构_心理咨询机构_心理咨询机构可靠吗

“相比社会上心理咨询动辄几百元每小时,我们的心理咨询只有几十元。”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医院科按照国家医疗标准收费。以她所在医院心理科为例,挂号费7元,副主任医师收费60元每小时,全科医生收费50元每小时。这个收费标准是上述社会服务机构的十分之一。

当然,并不是所有来公立医院做心理咨询的患者,都能承担这几十元的费用。该副主任说,如果患者心理问题比较严重,需要通过多项检查项目进行心理评估,咨询费也会相应提高。一次咨询费用可能在300-400元,这也低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收费水平。

该副主任进一步介绍,目前北京三级医院的心理科基本都可以医保报销,虽然部分项目和药品由患者自付,但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尽量制定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治疗项目。“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只是最近心情不开心、压力大,想找人倾诉,这类患者在医院接受心理咨询的费用要比在社会上接受心理咨询机构的费用低很多。如果患者有医保,挂号、治疗的价格会更便宜。”

3.价格:贵或便宜,由市场调节

对于同样的诊疗水平,上述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与公立医院的收费差别很大。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有些地方收费比医院还便宜。在北京某高校工作的心理咨询咨询师王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国内的心理咨询主要分为三部分,占比最大的是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社会人群,这些机构独立执业,靠咨询费支撑收入。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往往隶属于多家机构,收入还算可观,因此收费也是三者中最高的;第二部分来自医院,医院心理咨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出诊费,另外收取一些药品费用;第三部分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这些心理咨询学校领取固定工资,其收入水平相当于学校的平均工资。

“在高校工作的心理咨询咨询师,收入差距很大。”王女士说,不少高校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入行一两年都是免费咨询,等积累了一定的咨询经验后,学校会给心理咨询每小时30-100元的报酬,最高100元的咨询费,比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起步价还便宜。

北京鼎晨医疗咨询中心负责人石立晨告诉北京商报,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心理咨询行业一直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心理咨询咨询师的价格通常与个人水平、个人品牌、消费者体验等挂钩。目前,心理咨询行业完全由市场承受能力驱动。

对于心理咨询收费标准两极分化的问题,虽然有专家认为市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也有业内人士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咨询咨询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心理咨询收费由市场调节,依靠消费者自主选择,不受价格部门管理。但心理咨询师收费仅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消费者在向心理咨询咨询师付费时,双方已经形成消费关系,但针对同一个心理咨询问题,心理咨询咨询师自己随意收取费用,很容易导致价格虚高,侵害消费者权益。如果有的心理咨询咨询师承诺某种治疗能快速见效,但治疗后却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是消费者欺诈。”

第2部分

对不合格顾问的监管存在漏洞

高收费下心理咨询效果堪忧

公立医院心理科室与民营心理咨询机构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寻求心理问题帮助的仅有的两条途径,但二者两极分化、扭曲的定价体系并不是整个心理咨询行业的唯一问题,长期以来,社会上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资质参差不齐、从业门槛过低、缺乏监管,鱼龙混杂的市场状况也成为乱定价的根本原因。

“快速获取”资质 浑水摸鱼

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超过1600万人,1.5亿青少年中,有3000万人受到情绪和压力的困扰。我国约有1.9亿人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就业潜力大,目前我国心理咨询缺口仍有47.6万名。这也使得心理咨询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职业。

心理咨询机构_心理咨询机构可靠吗_北京心理咨询机构

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必须通过相关心理咨询资格考试。根据现行《国家心理咨询职业标准》,三级心理咨询咨询师培训时间不少于500小时(71天),二级心理咨询咨询师取得三级心理咨询一年的人才有资格报考三级心理咨询咨询师。报考二级心理咨询的人员必须拥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或者取得心理咨询三级职业资格并连续从事该行业三年,同时还必须经过二级咨询师培训。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在网上搜索“心理咨询培训”并联系其中一家心理咨询考试培训机构后,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该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只要应聘者年龄在25岁以上,且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培训机构就可以帮应聘者跳过“三级”,直接考“二级”。当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其学历要求较低时,该负责人表示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并建议北京商报记者报名参加培训,否则就赶不上今年的心理咨询咨询师考试了。这家培训机构的网站显示,三级心理咨询咨询师课程价格为3980元(17天),二级心理咨询咨询师课程价格为4980元(21天)。 接线员称,无论报考哪一级的心理咨询,培训时间都不超过一个月,而且只要“认真学习”,基本上99%的人都能一次性通过。

“心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心理咨询,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保持专业水准。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咨询师证书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想熟练,必须参加大量的培训。”心理咨询行业专家李伟国认为,没有足够的学历和经验,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这些没有学历和经验的“假咨询师”只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即使你符合申请要求,如果没有参加足够时长的培训,一个月的强化培训也远远不够。

软标准难以执行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有能力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就必须不断接受培训。”在北京某高校工作的心理咨询王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心理咨询所接受的培训,业内也叫“个人成长”,是衡量心理咨询水平的软性标准。“现在任何咨询师都有二级、三级证书,但并不是每个咨询师都接受过足够的培训。个人成长不仅是咨询师提升水平的途径,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一种方式。说白了,如果没有个人成长,咨询师连自己的内心都不能梳理,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又怎么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呢?”

然而个人成长的背后是高昂的培训费用,这对每一位心理咨询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以精神分析培训为例,每年需要培训两次,每次半个月,光培训费就要6000元,一般培训时间是2-3年,还不包括食宿费用。学习期间,导师课时费每小时500-800元,一般要督导10-20次。取得资格证书后,后续的再学习、再培训费用还是比较大的。”王伟说,一个比较优秀的心理咨询,一般要花20-30万元用于学习培训。为了省钱,国内大部分心理咨询不会去培训,这个软标准也只是徒有虚名。

“硬性标准监管不力,软性标准无法起到行业约束作用,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李卫国说,目前,我国心理咨询的资格认定、发证工作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由各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负责管理。心理咨询申请开办心理咨询室,只需到当地工商局登记审批,并不属于卫生部门的监管范围,导致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监管空白。由??于监管部门的缺位,社会上心理咨询只能靠行业协会来约束。 中国心理咨询协会官网“协会章程”专栏显示,只要心理学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三级、二级证书,或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五年以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即可申请成为普通会员,每年缴纳30元会费。

有待解决的混乱问题

据了解,20世纪初发达国家就已出现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整个体系已发展到比较完善的水平。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8000万美国人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每3人中就有1人接受过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由行业协会与州政府联合进行。

在我国,心理咨询作为一个规范的行业,才刚刚出现14年。李伟国认为,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未来政策调整、加强市场监管等方式加以解决。对于人员资质问题,李伟国强调,目前的人员选拔机制过于简单,仅通过一次考试就能够完成心理咨询的认证。无论是临床实践经验、案例积累,还是个人成长经历、被督导经历,这些都是现行咨询职业认证所缺失的。未来,相关部门要加强培训市场管理,加大考核难度,对持证心理咨询进行重新考试。

针对目前行业价格乱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需要社会和公立医院两个方面同时治理。一方面,社会上有相关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应该能够进入医保报销体系;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应该提高,不能亏本经营。只有这样,心理咨询行业的价格体系才能逐渐趋于合理。“心理咨询在国内还不成熟,很多人认为只有生病的人才会去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只会说说而已。这跟现在的行业乱象是一样的,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但我相信,随着监管的补充,心理咨询将服务于广大民众,不再是有钱人的游戏。”一位业内人士说。

第3部分

费用低且效率低

公立医院心理科不为人知的秘密

北京心理咨询机构_心理咨询机构可靠吗_心理咨询机构

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往往收费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一次治疗,这让很多希望通过心理咨询缓解情绪压力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公立医院都开设了心理科室,收费标准相较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相当低,但往往受限于患者数量多、收益差,无法展现实力。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虽然到医院心理科看心理问题比较安全,但排队等候的患者太多,很难保证1小时的治疗时间。另一方面,受价格限制,心理科不仅效果不佳,还经常需要医院补贴,导致心理医生流失严重。

质量好、价格低,但患者太多

普通医生收费50元每小时,副主任医师收费60元每小时。相较于社会上收费数百元的心理咨询机构,公立医院心理科的收费标准更容易被普通民众接受,心理医生的资质也更有保障。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分为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级别。但二级已经是社会上最高级别,而一级心理咨询还没有统一的考试制度。医院心理医生除了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咨询职业资格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医学专业背景。

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透露,按照国家规定,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没有处方权,不能直接对消费者的心理问题妄下结论。“心理咨询机构不能说这个病人得了抑郁,那个病人得了强迫症,只有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才有资格对精神疾病下这些结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精神科医生向北京商报透露,一些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会夸大患者的心理问题,向患者推荐安眠药之类的药物,从中牟利,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因此,如果患者确实需要药物辅助治疗,公立医院的心理科无疑更可靠。

不过,“质优价廉”的心理科室也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患者人数众多带来的时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在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首次到访心理科的患者可以享受20分钟的免费心理评估,而这20分钟并不算在治疗时间之内。为了保证治疗质量,心理医生会尽量把每位患者的治疗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这就意味着上午只能接诊4-6位患者。“因为人太多,一些想看专科医生的患者,凌晨四五点就要排队才能预约上。”这不仅仅是一家医院心理科室的问题,而是国内公立医院心理科室的普遍问题。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一些不愿意排队的消费者就会去私人心理诊所就诊。

低费用体系严重滞后

由于上级部门的限制,我国公立医院心理科室的价格可用“可承受”来形容。然而,这样的收费制度合理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医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相比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动辄几千元的问诊费,医院几十元的收费标准,对于经过严格培训、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咨询来说“不太公平”。 “我们的工资水平大概是同级综合医院医生收入的1/3-1/2。”

该医生称,大型设备无法收费是心理医生收入低的原因之一。“像核磁共振这样的检查,基本上如果去的话,至少要1000元。但现在跟心理相关的检查就只有问卷调查,在我们医院只要4元。”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广州公立医院心理科咨询费用定为每40分钟60元,北京则低至每小时60元,而沈阳市物价局规定心理治疗收费为40分钟33元,此后每20分钟15元,这一标准27年来未曾调整。这种咨询服务定价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已成为普遍现象。业内人士表示,过低的咨询费标准,不仅使心理科室效益低下、难以为医院创收,也使医生缺乏开展心理咨询治疗的动力,人才流失成为常态。

边缘化心理学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km级医院拥有较好的诊疗资源,但放眼整个医疗环境,综合医院的心理科室相对不受重视。由于收费相对较低,心理咨询每小时要七八十元,一天只能做5-6例,难以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公立医院需要生存,对心理科室的投入又比较低。这就导致心理科室在公立医院的地位常常被边缘化,有的只是以“招牌”的形式存在。受经济效益制约,不少开设心理科室的医院,为了增加病例数量,一天接诊量就多达二三十例。这必然会牺牲每个患者的问诊时间,医生不得不减少与患者的沟通,专心开药。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医院心理科收费过低,导致心理科业绩不佳,医院经常对其进行补贴。为了增加收入,一些医院心理医生会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兼职做咨询。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在医疗机构外开展心理治疗活动,但仍有医生在一些非医疗机构的心理咨询门诊兼职。这也是当前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的一大问题。

心理咨询行业专家李卫国表示,公立医院的低收费制度也对整个心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患者数量众多,公立医院无法提供足够的咨询师和治疗师来吸纳所有消费者,过低的价格也无法支撑行业的发展。这导致社会人群不得不寻求社会机构的帮助,但社会心理咨询随波逐流,导致了目前高收费无法普及的现状。这种一高一低的畸形价格体系,导致了国内心理咨询只能服务于少数人的困境。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