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广州心理咨询专家郑启涓分享:如何帮助9岁小胖墩戒除零食成瘾时间:2025-01-19 14:09 媒体:广州市少年宫《城市人·成长》杂志专家讨论案例专栏 本期专家:听证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主任、资深婚姻咨询师郑启娟 一位母亲带着一位胖乎乎的女孩前来咨询。女孩今年9岁,体重近70斤。家长希望解决的就是帮助孩子改掉吃零食的习惯。 妈妈说琪琪从小就爱吃零食,上学后吃得更多。琪琪性格内向。由于体重过重,她自尊心低,沉默寡言。 出于健康考虑,妈妈要求琪琪改变吃零食的习惯。我用过强行禁止、藏匿零食、限制零用钱等方法,但最终都是徒劳。琪琪总是想办法吃零食,比如偷偷找零食、向别人要、省下早餐钱买零食等等。 琪琪告诉我,她特别喜欢吃甜食。父亲经常出差,母亲工作也很忙,经常加班。所以,她经常一个人在家,这个时候,她不知不觉就吃了不少东西。 琪琪在班上没有什么好朋友,她总觉得别人会笑她胖。事实上,她很希望能有好朋友。 琪琪与父母、同学的关系都比较疏远。她经常感到孤独和无聊。这个时候,只要有零食,她就会感觉很幸福。 当食物与口腔皮肤接触时,身体就与外部物体建立了联系。这种触摸可以消除内心的孤独感。 当她需要陪伴却得不到的时候,吃零食不仅能缓解她的紧张和内心冲突,还能填补空虚的时间。实验证明,吃甜食会让人感觉更好,这正是人们的心理需求。 所以,零食对于琪琪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如果父母多陪陪她,她就能得到足够的精神安慰,不需要额外的补充。 相反,对于感觉被父母忽视的孩子来说,除了玩具之外,最直接的精神安慰就是零食。 然而零食并不能代替真正的关心和陪伴。父母只有在现实中关心、陪伴孩子,才能真正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其实,孩子可以适当吃一些零食。由于儿童胃容量较小,成长中的儿童需要的热量与成人相同,每天3顿正餐和2至3次加餐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正确选择零食的种类和吃零食的时间。 首先,我和琪琪和妈妈达成协议,限制零食的数量、种类和时间。 分类零食,薯片、果冻、巧克力等对七七来说没有营养价值,被认为是垃圾食品。 水果、面包、核桃、豆浆等,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是营养食品。 垃圾零食从每天吃一次减少到每三天一次,然后一个月后每周一次。其他时候我吃有营养的零食。 列出零食的数量:比如每天只喝一瓶乳酸菌饮料。下午点心是一块蛋糕(或两片面包)和一块水果。饭前或饭后两小时吃零食。 我还给琪琪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自卑,总觉得自己很丑。有一天,她买了一根漂亮的发夹,戴上它感觉容光焕发、自信满满。走在街上,我感觉到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充满了爱和欣赏。 到了学校后,她感觉周围的同学对她比以前更加热情了。放学回家后,我发现发夹掉在了家里的地板上。 琪琪认为这个故事让她明白,美与丑只是她自己的看法。也许其他人不这么看。对于自己来说,琪琪觉得自己并不是真的不受欢迎。 我们和琪琪讨论一下,“班上哪些学生比较受欢迎?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你的优点是什么让人们喜欢你?怎样才能让别人更喜欢你,交到一些好朋友呢?”…… 在这些讨论中,琪琪相信自己可以更加自信和热情,多与同学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我也决心养成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让自己变得更阳光、更健康。 于是,我们找了几个具体的人来制定计划:我们的同桌、组长,还有既是同学又是邻居的小芳。我们每天主动找话题和他们交流。 运动方面:每天放学后约同学打半小时球。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琪琪的自卑感降低了。她把大量的精力转移到了社交上,和同学的关系也逐渐亲密起来。 与妈妈讨论孩子的心理需求,妈妈明白父母的爱和关注是防止孩子依赖零食的最好方法。于是,她和父亲商量,共同努力改善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质量,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照顾孩子。 每天花二十分钟和你的孩子谈论她今天过得怎么样,她开心吗,她发生了什么事等等。当你不在家时,给你的孩子20分钟的打电话时间。每个周末安排亲子活动,比如一家人去游乐园、郊游或者看电影。 说到吃零食,陪伴孩子减少吃零食的量和频率,但绝对不要禁止。 经过琪琪和父母的共同努力,她的体重逐渐减轻了。她也渐渐有了一个朋友,两个朋友……吃零食的习惯一直伴随着她,但后来不再成为困扰他们的问题。 郑其娟 首席顾问 听力律师心理咨询中心首席顾问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婚姻咨询师 ·全国家庭教育导师 ·儿童心理咨询师 ·高级催眠师 ·心灵治疗师 ·广东省妇联“维权服务站”心理咨询师 ·广东省心理学会会员 ·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广播电台情感栏目特邀心理顾问 ·广州女青年会指定心理咨询师 ·《羊城晚报》、《羊城地铁报》、《现代育儿周刊》、《都市人·成长》邀请心理专家 结尾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