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北师大心理支持热线与网络辅导服务:众志成城,共克疫情心理难关

时间:2024-12-12 14:11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我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北师大人用责任诠释责任

面对当前疫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武汉市的一线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连日来奋战不息。他们承受着不容忽视的身心压力。普通老百姓也在经历着恐慌焦虑。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了。心理支持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紧急准备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上咨询服务,为疫情期间全国人民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

心理支持热线及网上咨询服务对象:全国受疫情影响的人员,包括一线工作人员及其家人朋友、有症状但未接受治疗的人员及其家人朋友、隔离人员及其家人和朋友、感染者及其家人和朋友、公众和康复中的患者。

秉承科学精神、专业精神,全社会每个人都将竭尽全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服务方式

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_心理咨询儿童中心在哪里_儿童心理咨询中心

在线辅导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拥有心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高校最早设立心理学学科之一。在国内外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和有关单位成立了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开通了“汶川地震心理援助和信息服务热线”,组织相关部门师生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为灾区提供心理疏导,取得了巨大成功。非常有效,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提供心理支持的团队由一批专业的心理咨询组成。所有辅导员均经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专职教师严格筛选。他们拥有专业资格和丰富的帮助他人的经验。大部分辅导员都接受过北京师范大学的培训。少数顾问接受了心理学系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培训。他们是北师大海外校友,平均咨询时长300+小时。他们在开通热线之前都接受过咨询道德培训。辅导员将在王建平教授、侯志进教授、张锡超教授、张日升教授、王文秀教授、聂振伟教授等资深专家的监督和支持下开展心理支持工作。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针对疫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在线咨询服务!

面对疫情

信心是一剂长效疫苗

儿童心理咨询中心_心理咨询儿童中心在哪里_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当前,随着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一些人确实出现了情绪波动,陷入恐慌。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抢购大米等生活必需品的现象。随着疫情蔓延,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一些人表现出对疫情的恐慌。这是人道的,不需要避免。

恐慌本来就具有社会适应意义,因为恐慌意味着对危险的警觉。感到“恐慌”的人对危险会更加敏感,自我保护也会更加积极;而一些对疫情漠不关心的人却毫无畏惧,不穿防护服。戴口罩、喜欢聚集的人可能反应不灵敏,最终面临危险。

但过度的恐慌具有破坏性,严重影响人们的心态和生活。我们在网上看到了很多信息、新闻甚至谣言。也许你和我一样,忍不住读到这些信息,不仅是出于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心,更是出于恐慌。恐慌可能会促使人们更多地搜索、阅读有关疫情的报道,越读越恐慌,越恐慌越想看更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识别情绪,给它们贴上标签,清楚地描述它们,并允许它们存在,比如命名“恐惧”,描述恐惧的感觉,并与恐惧一起生活。根据正念的概念,你需要认识到,许多情绪和想法“只是发生在你头脑中的事情”,是大脑对危险的应激反应,而现实实际上要稳定得多。

最后,在努力解决问题的时候,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积极预期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落实到行动上,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比如有条件的话向湖北捐赠一些物资。

除了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外,我们在获取信息时也应该有选择性。应了解科学知识,学习预防和应对方法,听从医护人员建议,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等;可以多看信息报道,多看病毒科普,减少恐慌,必要时传播积极正面的信息。支持的情绪。如果遇到疫区民众在网上表达恐慌,没必要抱怨。恐慌是正常的。如果有空余时间,可以留言安慰和支持,但不要继续放大恐慌(除非面对不重视的亲友,可以短暂使用“恐吓”技巧) 。

最后,生理防护还是很重要! ! !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并保持卫生;打喷嚏时遮住口鼻;打喷嚏后仔细揉眼睛;如果出现症状,请尽快就医。

作为普通人,如何从心理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当前,如何应对恐慌!

疫情防控

北京师范大学在行动

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_心理咨询儿童中心在哪里_儿童心理咨询中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战斗的不仅仅是那些白衣天使和最美的叛逆者,还有每一个普通人。

我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互相帮助。

在抗击COVID-19的关键时期,

北京师范大学先生与全体中国人民一起,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