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科专家|医者厚道纪录片揭示中国儿童精神科医生稀缺现状与刘靖医生的无私奉献时间:2024-12-01 14:10 儿童精神病学对于我们家长来说非常熟悉,但在中国其实是一个“小众领域”。 《柳叶刀》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500名儿童精神病学专家。中国0至14岁儿童青少年数量已超过2.5亿,其中近200万患有自闭症。 《医者仁心》是北京大学推出的5集观察性医学纪录片系列。第四集《仁心》拍摄的是国内儿童自闭症领域专家刘静博士。 如此巨大的差距,就连刘静医生也觉得自己无能为力。看过刘静医生的家长可能知道,她很少拒绝家长加预约的请求,所以经常看病人到深夜。除了医疗咨询,她还需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和政策制定,以缩小医患需求差距,服务更多家庭。 《仁心》记录了刘静医生的日常生活。你也可以在其中看到它。儿童心理医生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面对如此大的人口缺口,他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来弥补? 刘静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 刘静医生原本并没有打算成为一名医生。 高考那年,她原本想报考天文系,但恰巧当年天文系不招收学生,所以她就报考了北大医学系。毕业的时候,系里只有两个学生选择了心理健康系,其中之一就是她。就这样,她来到了儿童精神病学领域,并在那里工作了30多年。 刘静现在是儿童自闭症领域的专家,治疗过无数的年轻患者。所以,在她的诊所里,很难找到一号位。为了获得号码,一些家长在网上寻求帮助。有人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一大清早一点点去。门诊开始时请刘医生帮你加号。上次我就是这样爱上他的。 要求额外就医并不是常规做法,但由于很多家长从外地来到北京,其中很多都是当地医院无法诊断的疑难病例,刘静理解家长的辛苦,很少拒绝他们的请求。请求。 常规门诊通常有12个专家号码,她通常要增加到20到30个。刘静一天最多看到40个号码。中午 12:30 开始的诊所通常会在深夜结束。 花点时间进行儿童精神病学治疗 与其他科室不同,儿童精神科咨询通常需要医生通过询问和观察来了解孩子的病情。 刘静看病时,首先向家长询问了孩子的基本情况,然后拿出一些积木让孩子自己玩。她一边观察孩子的举动,一边向孩子提问。这些问题看似日常对话,但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导向,用来考察孩子不同的能力。 自闭症无法通过仪器准确检测,因此儿童精神科医生需要通过观察和询问来判断前来治疗的儿童的状况。 由于问诊的特殊性,医生看诊时必须从容不迫。在刘静的诊所,第一次咨询通常需要30分钟,遇到疑难病例甚至更长。家长还需要定期带孩子回来进行随访。有时候父母有很多话要说的时候,就会向刘静吐露心声。这也是刘静经常需要加班的原因。 在门诊,刘静接待了一个11岁的孩子,他喜欢看妈妈的头发。在母亲的指导下,刘静完成了考核。 因为小时候他的认知能力比较强,所以父母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常。直到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发现他不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家长才将他送往医院。刘静也经常接待年龄较大的孩子,有时她感到很遗憾。 “建立(早期筛查)干预体系非常重要。” 早发现、早干预,是自闭症儿童更好成长的希望。为了帮助家长尽快发现孩子的症状,刘静参与制定了《0至6岁自闭症筛查干预服务标准》,规定了学龄儿童如何接受自闭症早期筛查在妇幼保健体系中。她也是《儿童自闭症诊断、治疗和康复指南》编写团队的带头人之一,指导相关机构、学校和家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正确的干预。 咨询最后,刘静向家长列出了孩子目前遇到的障碍,也鼓励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培养,帮助孩子表达“继续多教他”。她也觉得孩子现在的情况有些问题。可惜的是,“其实他发展语言并不晚,只是现在的语言这么简单,而且语言理解力也很差。唉,这更困难了。” 一次就诊也很难判断孩子自闭症的严重程度。同样,干预的程度和效果也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即使是刘静这样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有时候有些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觉得他们不认真,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长大后就会有好的成绩。所以,每个孩子的发展轨迹都是不同的,他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很难一下子做出这么准确的判断。”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甚至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防治,都是为了孩子们未来更好的生活,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仅仅依靠关于家长和医院。 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而不仅仅是针对儿童 在刘静的理解中,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 《如何预防和减少孩子的精神心理问题?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 现代医学虽然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局限性。并非所有疾病都可以治愈和克服。在刘静看来,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帮助家长面对这个现实。 一家人来看望刘静治疗。父母都很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在观察过程中,他们发现孩子的社交和认知能力有所恶化。两人都很关心孩子目前的发展。妈妈有些担心,也有些愧疚,“他最需要。”当需要小玲(干预)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这个(知识)。现在小灵有了,又到了上学的年龄了。”面对焦虑家长,刘静安慰道。看你能如何调整,“别后悔,也别一直责怪自己。”时间。” 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不仅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努力,社会环境也影响干预的效果。 刘静工作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旁边,就是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幼儿园。自2007年以来,那里一直在探索融合教育的可能性。也是北京市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示范基地。新泉特殊教育班是专门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开设的班级。专业的特殊教育老师帮助孩子进行干预。 16年来,幼儿园共接待了1100多个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咨询,对800多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干预。其中,80余名特殊儿童已顺利进入融入普通小学。然而,在封闭的圈子里,新泉特教班能做的只是杯水车薪,他们无疑是幸运的少数。 行医30多年的刘静见过很多小地方的家长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来到北京为孩子看病。也有很多家长在没有合适机构的情况下自学干预知识。 但也有一些孩子,虽然来到医院时病情并不严重,但由于缺乏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干预措施,仍难以康复并融入社会。更何况,一些有需要的家庭可能因为无力承担费用而无法让孩子及时得到治疗。 在所有的社会资源准备中,最严重的就是儿童精神科医生的短缺。 儿童精神病学缺乏医生 在中国,儿童精神科医生有时会戏称自己是“国宝医生”。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精神科医师人数6.4万人,占全国医生人数(428.7万人)的1.49%。其中,专门从事儿童精神病学的医生数量稀缺。据2019年《柳叶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专业儿童精神科医生数量不超过500人。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我国0至14岁儿童青少年数量已超过2.5亿。 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现状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到0.7%。当年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超过1000万人,其中包括12岁以下的儿童,大约超过200万人,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我国专业儿童精神科医生的数量。 除了数量短缺之外,地区分布也存在很大差异。国内儿童精神科医生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这也增加了其他地区看诊儿童的难度。 儿童精神科医生的专业性也是成人精神科医生不可替代的。儿童精神科医生郑毅博士在《健康时报》报道中表示,成人精神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儿童精神疾病方面的很多理念是不一致的。到位,“因为儿童的思维和未来的干预措施与成人完全不同,如果根据成人的诊断进行治疗,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儿童精神障碍的高患病率让刘静非常焦虑。医生能为孩子提供的东西实在是杯水车薪。 “服务与孩子们的需求差距太大,而我们能提供的又太少。” ” 为了补充资源,刘静还与其他医生一起积极推动儿童精神科医生的培训,帮助全国多家医院建立了儿童精神科。 每年,刘静还要教几十名培训医生或培训医生。这些医生通常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成人精神病学、发育行为儿科或儿童保育科的医生。在儿童精神科医生短缺的地区,他们承担部分工作,冲在第一线。临床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也需要像刘静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解答,刘静的专业解答将持续到他们返回工作岗位为止。 现在刘静也在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以扩大儿童精神病学的人才库。甚至上学时,刘静也会“哄”学生加入儿童精神病学,“希望成为战壕里的战友”。 每年,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及相关学科协会(The for Child and 及相关学科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都会向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颁发奖章。 2022年,刘静获得了这枚勋章。 在儿童心理健康领域,刘静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提议设立世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日。后来,在领导下,每年的4月23日被定为世界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日。随着特殊的周年纪念日,公众将逐渐更加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国内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2023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儿童青少年在学校系统中的“工作”要求。 儿童精神病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仍存在人手短缺的问题,但随着学科的发展,总有人坚守在第一线。刘静的作品或许能让更多人看到这种坚持的意义。 每年的七八月,是刘静最幸福的时光。她经常听到以前照顾过的孩子们的好消息,“我的孩子考上了高中,我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我听他们说我真的会很高兴。” 本文图片来自《医者仁心》第4集“仁”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