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咨询|教育部推动高校心理支持热线,助力全国抗击肺炎疫情时间:2024-11-27 14:10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教育系统学科和人才优势,针对高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公众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1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联合学校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全国民众开通了紧急心理支持热线和网上咨询服务。教育部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当地疫情发展情况和心理咨询队伍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北京师范大学的做法,及时选择心理学学科实力最强的大学或最好的心理咨询和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动员其他高校的相关力量,组建专门团队,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上咨询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心理系(院)和国家示范性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自主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上咨询服务。 当前,正值全国抗击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民众心理问题需要关注。在此期间,高校利用专业力量开设心理支持热线和网上咨询服务。这是抗击疫情的实际行动,也是高校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积极尝试。 随着疫情的蔓延,不同情况下的人们有不同的焦虑和恐慌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适度的焦虑和恐慌其实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恐慌不仅会导致失眠、抑郁,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一些极端行为。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焦虑和恐慌是中度还是过度呢?如何缓解过度的焦虑和恐慌?解决心理问题,首先要靠自己的调节;其次,当调整无法缓解时,需要寻求心理咨询甚至专业治疗。 目前,全国各地选择在家自我隔离的人们普遍感到焦虑。这其实是非常时期的正常情况。原本的假期计划被取消,人们不准外出,呆在家里。不断变化的疫情信息可能会让人感到焦虑。产生焦虑的感觉。适度的焦虑和恐慌可以增强防护意识,但过度的焦虑和恐慌则是有害的。 与身体(生理)健康相比,中国人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因此,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救助的人并不多。为此,需要专业组织积极介入,向公众普及心理知识,教育公众。为公众提供适应心理问题、缓解焦虑和恐慌的方法。大学心理咨询和健康中心设立心理支持热线就是这种情况。 首先,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在疫情面前应关注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向全校师生普及疫情防控所需的心理知识,并接受师生来电、在线咨询。特别是对于武汉的师生来说,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自己或家人是否确诊、疑似、隔离,并提供心理支持。其次,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向全社会开放,公布热线电话,让老百姓知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形式问题,比如设立了热线电话,我怎么打也打不通的情况。因此,此次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实际开设,也是观察高校资源向社会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熊丙奇)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