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科专家|我国儿童精神科医生短缺,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时间:2024-11-23 14:09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如果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该向谁求助呢?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7.5%,高于成人患病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中国有3000万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其中一半没有接受任何心理健康干预。

在刚刚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上,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卢琳。他说,我国目前缺乏儿童精神科医生。有的县级市甚至没有一名儿童精神科医生。人才培养需要政策支持。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科学正确地处理。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院长。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许多县级市没有儿童精神科医生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会议在北京开幕。第一个分论坛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科专家_心理科儿童专家介绍_心理科儿童专家排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表示,10-19岁儿童中,1/7被诊断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据估计,中国有3000万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其中50%没有接受任何心理健康干预。

儿童的心理问题似乎呈上升趋势。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福德表示,儿童青少年是精神??卫生医院门诊和住院比例增长最快的群体,现在是各大精神科医院的主要服务人群。

“我国6-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7.5%,比成人16.6%高出近一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比较科学、正规的全国性调查研究数据。”卢林说,其中抑郁症发病率最高的主要是高中生和初中生。

相比之下,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据中国研究团队2019年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通讯文章显示,中国儿童精神科医生稀缺,全国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500人,且分布极不均匀。许多中小城市没有专门的儿童精神科。

卢琳告诉新京报记者,很多儿童青少年问题如果得到及时、科学的干预,是可以得到早期解决的。如果不解决,病情会继续恶化,将来可能演变成精神疾病,影响成年。然而,目前全国一半的县级城市连一名儿童心理医生都没有,其中包括一些人口数十万的县级城市。 “这是一个大问题。”

儿童心理科专家_心理科儿童专家排名_心理科儿童专家介绍

儿童精神病学职业吸引力有限,需要政策支持

为什么儿童精神科医生如此短缺?

卢林表示,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支持不足等多种因素,医生数量不足。

“比如整形、牙科的医生,收入很高,因为可以自由定价。儿童精神科涉及人的精神问题,不能自主定价,报酬没有很好的保障,精神心理问题也包含在内。”也比较复杂,对医生吸引力不大。”卢林表示,一些国家会利用政策支持,提高医生不足的医学专业的薪资,增加医生的吸引力。职位。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和支持儿童精神病学的发展,吸引更多医生加入。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也有待加强。由于未成年人和成人的差异,想要从事儿童精神病学的医生应该接受以精神病学为基础的专门培训。目前,很多儿童精神科医生都是从成人精神科转来的,有些是兼职的。他们对儿童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儿童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儿童心理科专家_心理科儿童专家介绍_心理科儿童专家排名

卢琳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儿童心理健康人才,不仅需要精神科医生,还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心理治疗师、老师和家长。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得到解决,无需去医院。然而,由于学校和家长在孩子心烦意乱或出现心理问题时不重视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甚至进化。对于精神疾病。

“当孩子的问题不严重时,我们希望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治疗师来帮助处理。但我们在第一线观察到,孩子在学校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与老师、同学的关系问题,很多学校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就会直接送回家,事实上,只有问题严重的才需要离开学校接受专门治疗。它必须证明没有任何问题。和孩子在一起。”卢琳表示,希望学校能够通过同学、老师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尽可能地留住这个孩子并提供帮助。孩子会经历这段迷茫、矛盾甚至心理冲突崩溃的时期,而不是把它推给家庭和社会。及时接收康复儿童,确保他们完成学业,而不是制定严格的回归标准。学校心理治疗师必须加强专业素养,具备辨别孩子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能力。

他说,学校应该是多元化的地方,学生不应该被“一刀切”对待。接纳一些有精神问题但不严重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成长。接受帮助的孩子可以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其他孩子也能理解,正常社会里到处都是矛盾、纠结、冲突。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你变得更好、更强,并获得更好的韧性。

家长要注意,有些教育和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恰当的,比如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对孩子采取命令式的教育方式,针锋相对、打骂、只讲道理等。缺乏平等、良好的沟通,会让孩子容易出现情绪问题,有的可能会发展成抑郁或者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如果孩子确实有问题,家长不要拒绝承认,也不要抗拒带孩子去看医生、吃药,防止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一时问题变成慢性问题。 。 (新京报记者戴轩)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