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科专家|孩子突然不肯上学、见人怎么办?专家:需找到原因并站在孩子立场帮助他时间:2024-11-21 14:06 一个总是取得好成绩的孩子, 突然拒绝上学; 从小就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 突然不想出去见人了怎么办? 临近学期末,家长们都快疯了!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会遇到这些问题,要解决,就必须找到原因。家长、老师、医生一定要站在孩子一边,帮助他。”上海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张劲松说。 019岁男孩将父亲赶出诊所 周四下午,新民晚报记者来到新华医院,张劲松主任在每个半日门诊中待上一整天。 “疫情发生后,新华医院精神科门诊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儿童占三分之二。” △新华医院心理科门诊量持续增加,其中三分之二是儿童。 九岁的轩轩(化名)正在诊所外等候,她的父母先进入了诊所。这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家庭。一方面,父母非常宠爱孩子,几乎对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都会有求必应。他们还在给三年级的孩子喂饭。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强迫他们上补习班、学习奥数、承担繁重的任务。学习的压力让孩子们喘不过气来。 “我儿子很聪明,三年级就学会了六年级的数学,他和同龄人不一样。”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儿子非常自豪,但他也不明白,这么优秀的儿子为何突然有一天就抗拒学习了?学期即将结束,同学们都已进入考试复习阶段,而轩轩却在家待了两个月。妈妈补充说,爸爸在家里比较有权势,什么事都听他的。家里矛盾不断…… 张劲松了解了家庭情况后,就把轩轩请了进去。孩子一坐下,就对着父亲喊道:“滚开,滚开!”父亲一脸尴尬,也有些不知所措,但还是配合的走了出去。 “你在学校快乐吗?” “你平时喜欢做什么?”无论张劲松如何询问,孩子都一脸淡漠。 “没什么”和“我不知道”是他最常见的答案。他的母亲不断催促他:“告诉我吧。” “家长们,别担心,让孩子说话吧。”张劲松一边提醒妈妈,一边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轩轩告诉医生,他在学校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是回家后他很害怕父亲。他不想再学奥数了,他也不想看到父母吵架。 张劲松给孩子做了检查,包括智力、情感等各方面。 “首先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轩轩的问题是家庭环境造成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对孩子缺乏关心和理解,家长的沟通和教育方式有问题,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存在矛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张劲松主任半日门诊每次需要一整天的会诊时间 02提供帮助,而不是命令 “门诊不愿意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青春期的孩子也多了,但一个现象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年龄更早了。”张劲松表示,中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20%左右的儿童会出现各种行为发育、情绪等障碍。在12-18岁的青少年阶段,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更高。由于家庭因素、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激事件的增多,以及学习压力过大而积累过多的负面情绪,很多孩子感受到压力,但不会主动管理情绪、调节情绪、应对压力,与同伴互动有问题。 、不愿上学、焦虑、抑郁等,甚至伤害自己和他人。 在门诊,新民晚报记者就遇到了几个这样的孩子:6岁的朵朵是幼儿园高年级学生。他性格冲动,不满意时会与别人发生肢体冲突。他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这让家长很头疼。张劲松主任诊断孩子存在一些逆反、挑衅行为以及情绪控制问题。被推荐加入心理学系“学前儿童情绪管理组”和“学前儿童社交沟通组”。同时,家长们也意识到,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与平时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初二学生小萌(化名)学习一直很好,很听话。然而,当他进入初中时,他逐渐开始与父母对抗。他用手机看视频的时间变多了,成绩也下降了。开学后,他多次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拒绝上学。幸运的是,经过心理治疗和短期小剂量药物治疗,小萌的情绪逐渐好转。同时,家长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得到了改善。这次,张劲松上门开具“复工证明”时,是由衷地为孩子感到高兴。 孩子不想上学, 大多数家长都非常着急。 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呢? 张劲松表示,父母应该理解和同情孩子的感受,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助孩子,而不是命令孩子,甚至打骂孩子。 “绝大多数孩子都愿意表现出色,希望得到表扬。如果他不想上学,他一定遇到了困难。”既然说服不了孩子,就陪伴、接受他的情绪,那就想办法找到原因,一起面对。张劲松表示,即使在家休息,也尽量不要打乱作息节奏。您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做家务、学习生活技能。在此过程中,需要尽早到专业机构咨询医生,避免父母争吵、互相埋怨、指责。 03注重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很多父母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甚至表达委屈、无奈和绝望。门诊里也有很多家长泪流满面。 “我明明很关心我的孩子,几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但为什么他还是这样?” “我辛辛苦苦把他养大,但他却不明白。” 在张劲松看来,孩子的很多行为问题都反映出家庭教育问题。 “我经常问家长,除了学习,你们有没有和孩子一起玩耍、聊天?”张劲松说,宜着眼长远,不要让一时的学习忧虑影响亲子关系。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陪伴孩子活动,享受亲子互动。 “小孩子总是在玩,是不是浪费时间?”张劲松指出,适当的活动,而不是沉迷于电子游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会让他更加开朗自信,更加勇于探索和挑战困难。 “经常让我们担心的是那些独立玩耍时间太少的孩子。当孩子们总是被迫参加一些大??人安排的课程时,学习的乐趣就慢慢消失了。伴随着种种不便,不幸的是,孩子们逐渐变得迟钝、迟钝。” ,自信、挑战精神、专注力、成就感等宝贵的学习能力也随之丧失。”张劲松遇到了很多无法告诉他们“如何抚养孩子”的父母。孩子们玩”,她希望家长们能抽出时间“做做功课”——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 “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家长过高的学习要求有关。”张劲松表示,家长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孩子之所以不配合父母提出的要求或目标,是因为孩子根本不认同要求或目标,或者觉得即使自己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这就需要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调整目标,尽量减少孩子的挫败感。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表达,而不是一味的打压和胁迫。 儿童是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关键人群。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家的干预。新华医院建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提供多种治疗培训,“将儿童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儿童精神科医生和心理专家的共同心愿。 但如果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心理问题,家长也不必感到羞耻。应尽快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诊断和治疗,并酌情采用心理和药物治疗。张劲松说,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心理问题时,不愿意去心理科、精神科就诊。直到孩子失去社会功能,父母绝望时,才意识到医疗的重要性。作为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业是一回事。您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过程。身体和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 不同年龄段遭遇“成长的烦恼”,专家把脉 学龄前儿童: 经常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有的容易哭闹、发脾气,有的??焦躁不安、难以控制,有的沉默寡言、孤僻,有的在幼儿园很孤僻,无法与人相处,有的孩子在上学时经常表现出攻击性。和孩子们一起玩。 。也有一些家庭让孩子过早或过度完成不适合其年龄的学业。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时,就批评、批评。孩子的不良情绪不被重视,直到经常胃痛、头痛,不愿意去幼儿园。 专家把脉: 我们从0岁开始就应该关注心理健康,出现这种现象的孩子需要儿童心理学家或者精神科医生来筛查孩子是否有问题。是正常范围内的一般性问题,还是有异常情绪、多动症、自闭症等,还是孩子自身因素还是家庭或外在因素。造成的。即使对于一般问题,大多数也需要适当的干预,以防止其发展成异常问题或紊乱。比如,应该教会孩子一些情绪管理方法、同伴交往等技巧,也应该教会家长建立适当的教育方法,改善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学生: 当你进入学习阶段时,你会面临学习压力和与同学相处的问题。常见问题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适应障碍。由于学业压力大、睡眠不足、户外运动少、自我照顾能力差等原因,孩子负面情绪增多,应对压力事件的能力较弱。 专家把脉: 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需要符合孩子的能力和心理发展特点,科学评估和分析学习原因、情绪和行为问题,注重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适应能力,增强应对能力与应激事件。 初中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同伴互动和更大的学业压力。这个时候的孩子会逐渐面临情感问题,自主性增强会导致叛逆。对于态度极端的青少年,专家会帮助他们一起调整,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去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改善同伴交往中的问题,帮助家长适应青春期的孩子。 专家把脉: 由于生理原因,青少年经常会出现过度情绪,与老师对抗或对父母大喊大叫。对此,专家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控制愤怒的三步法:停下来不着急,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想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同时鼓励他们多锻炼身体、听音乐等。 高中生: 高中的青少年越来越深入地思考自己和人生,对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感到困惑?同时,学习压力加大,学生厌学、与同伴之间的问题增多。还会出现更多因爱情而引发的情感问题,以及网络成瘾、药物滥用问题、悲观、自残、自杀等。此外,我国高中生及其他阶段儿童的睡眠问题也值得关注。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焦虑和抑郁。 专家把脉: 高中阶段是成年之前的人生关键时期。心态细腻、敏感,容易激动、冲动。家长和老师需要细心、耐心引导,避免粗暴干扰和激烈冲突。遇到以上问题时,要及时咨询心理专家。 黄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 |左彦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