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各国在行动时间:2024-11-18 14:07 ●定期进行心理检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限制网络有害信息 本台驻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通讯员 刘俊国 青木 张东秀 辛斌 《生命时报》第1598期头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0至19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人力资本损失高达3872亿美元。尤其是在疫情在全球肆虐的情况下,至少有1/7的儿童青少年因长期宅在家里而面临更大的心理健康风险。童年时期是个体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时期。一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各国为做好儿童心理健康管理做出了很多尝试。 德国: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心理援助网络 20世纪70年代,心理治疗指南被写入德国法定健康治疗体系,保险公司将支付心理咨询和治疗费用。 1998年,德国颁布了《心理治疗师和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法案》,规范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资格,也对儿童心理检查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心理检查通常在社区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心理诊所、医院进行。目前,德国有2万名心理治疗师,其中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近2800名。从幼儿园开始,德国16岁以下的儿童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心理检查。此外,德国《青少年保护法》、《儿童青少年援助法》等全面的法律法规都从法律上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确保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心理援助。 学校是心理帮助的重要基地。柏林米特区一所学校学术主任瑞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德国所有学校不仅开设心理咨询课程,还设有心理健康志愿者组织。该组织由家长、医生、专家和心理健康领域的其他人士组成。对于偏远地区不具备设立心理健康志愿者组织条件的学校,当地教育部门将设立流动组织,确保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 德国每个州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可以及时接受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咨询。中心每年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心理健康志愿者组织成员和学校教师的心理咨询水平。各市根据社区设立青少年局。如果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青少年局将暂时保护孩子,将孩子安置在宿舍或寄宿家庭,直至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此外,德国还设有统一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热线。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可以打电话给志愿者。德国联邦心理治疗师协会会长蒙茨透露,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以及各州政府部门也正在筹备建立德国心理健康中心和德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中心。未来将有2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 。 日本:注重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幸福家庭 陆晓彤,日本帝京理科大学教育人文学部儿童保育系教授,从事儿童心理教育与学习研究26年,对日语有着独特而深入的见解。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卢小同说:“日本人相信,只有家庭幸福,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尽管日本没有专门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法律,但许多涉及儿童权利的法律都有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如《儿童福利法》、《学校教育法》、《防止虐待儿童法》等。 日本更注重预防。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都在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具体来说,在日本要想获得教师资格证,除了各科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学习心理学、残疾儿童心理学等,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心理咨询。除了倾听孩子的声音,心理咨询老师还从课间、上课等多方面观察和了解孩子。如果心理咨询老师发现孩子近期精神状态异常,会及时联系班主任并进行家访;如果老师发现孩子家庭有变化,会及时与当地教委、居委会联系相关情况,帮助孩子家长解决经济问题。困难等环境;如果老师发现孩子遇到虐待等问题,会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孩子尽快摆脱心理阴影。为了保证家长能够科学地干预孩子的心理健康,日本还专门设立了“育儿热线”、“家庭教育手册”和家庭教育视频。 陆晓彤自2015年起担任日本埼玉县和光市教育支援中心顾问及教师培训讲师,每年为瓦光市各中小学教师提供心理学课程培训,让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心理学知识。卢小童说,河光市的孩子大部分就近上学,所以中小学老师会定期沟通。当孩子进入初中后,小学老师会将孩子的心理状况反馈给中学老师,以便新老师更好地了解和对待。日本中小学还组织普通儿童和残疾儿童之间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普通孩子可以通过帮助残疾孩子而培养出关爱弱者的心,而残疾孩子也可以获得普通孩子的理解。 美国:为儿童心理健康提供资金 在美国,大约有1/5的儿童患有精神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仅从经济角度来看,每个孩子的心理问题造成的损失约为30万美元。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相关的健康和经济负担。结果,联邦政府通过了三项主要法律来规范精神健康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1996年的《精神健康平等法案》、2008年的《精神健康和成瘾平等法案》以及2010年的《平价医疗法案》。 根据医疗保健战略中心的数据,儿童心理服务的补贴支出占儿童医疗补助支出的38%以上,但这些儿童占所有儿童的比例不到10%,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儿童需要心理援助。没有寻求医疗救助。针对穷人的医疗补助保险计划要求各州通过定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计划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平价医疗法案下的所有健康计划都必须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 一些州还在学校等实体中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例如,明尼苏达州通过心理健康创新资助计划资助与学校相关的心理健康服务、儿童心理健康筛查以及为患有严重情绪障碍的儿童提供的服务;爱达荷州要求其儿童心理健康计划为少年拘留设施中的临床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资助。 学校健康中心是美国所有学校必不可少的初级保健诊所,其职能之一就是心理健康筛查。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贫困学龄儿童的健康问题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今,随着COVID-19疫情的蔓延,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学校还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调查。一旦发现异常,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会与学生进行沟通。如果学生自己意识到需要心理咨询,可以匿名写信给心理咨询师,咨询师必须保证咨询内容保密。不得不说,专业心理咨询师资源的缺乏,也影响了学校心理保健的有效性。为此,许多学校为全体教师开设了心理学专业课程,让更多的教师掌握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和缓解问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新加坡:严格监管互联网,杜绝不良信息 新加坡城市化程度高,生活节奏快,心理问题突出。其中,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在保护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新加坡采取“全社会”的方式为他们构建安全网。 在COVID-19疫情背景下,新加坡教育部要求修改中小学教学大纲,推出心理健康课程,以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 2021年9月后每个新学期开始,各学校将安排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政府牵头成立志愿者组织——互联网家长咨询小组,并举办政府资助的培训课程。 2022年1月,新加坡教育部推出了新的心理健康指南,专门指导志愿者如何为家长提供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识别孩子的压力。 过多的“屏幕时间”也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孩子上网时,可能会接触到暴力言行等不适当的网络内容,这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严格控制互联网是新加坡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的一大特色。相关法律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有义务屏蔽某些特定网站;政府有权要求服务提供者删除网站上令人反感的内容,例如宣扬色情、暴力、同性恋和种族仇恨等的言论、图片和视频;政府还鼓励服务提供商开发和推广“家庭互联网系统”,帮助用户过滤不适合儿童的内容。 新加坡还利用各种社区和社会活动来吸引青少年参与并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例如,一些社区推广一种名为“帕拉帕拉”的减肥舞蹈,并鼓励家人一起参与,这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还可以让他们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旅游部门针对青少年开辟了农场生态旅游,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民间社团经常青少年组织游泳、爬山等活动。新加坡心理健康专家呼吁社会各界多组织交流活动,动员家长学习心理知识、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提高整个家庭的适应能力,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