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家长应如何判断是否需就医?

时间:2024-11-14 14:07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什么样的情况家长会考虑带孩子医院

翻看咨询记录,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症状的描述大多描述了孩子的具体行为。 “不说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是家长最常提到的关键词。

但这些行为表现并不一定对应于特定的疾病。比如,同样厌学的事情,可能只是孩子一时的想法,也可能是精神疾病的表现。

而且就算真的遇到了心理问题,也不能仅凭这个表现就轻易做出判断。患有抑郁的孩子可能会因学习负担而感到痛苦,并可能会厌倦学习。患有焦虑症的儿童也可能会避免上学,因为当他们想到学习时会感到紧张和不舒服。因此,更科学的做法是除了网上咨询之外,找相应科室的医生进行专业诊断。

学习对于父母来说是最重要的...

“早发现、早治疗”是很多医生强调的。回顾咨询数据,超过一半的家长都是等到孩子的症状持续半年以上才来就诊。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诊疗范围_青少年心里门诊流程

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寻求治疗?家长心中的警钟是什么?我们从不同病程的咨询记录中提取关键词,发现记录的病程越长,学习关键词(“老师”、“学校”、“学习”)出现的次数就越多。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耿峰告诉澎湃新闻(),很多家长仍然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出现明显下降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指标。而如果仅仅依靠这个指标,孩子的表现没有明显下降,我们就不会去关注他的情绪问题,往往会耽误孩子的治疗。

耿峰说,当你问一些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被父母带去医院的孩子时,他们会告诉你,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情绪问题。 “这种(情绪)问题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干预,效果肯定比后来再看要好。”

对咨询数据的分析还显示,在疾病描述中提及“学习”关键词的家长,其孩子的患病时间比未提及“学习”的家长更长。在一定程度上,这意味着如果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可能会错过孩子之前情绪的很多小细节,从而延误就医。

青少年心里门诊流程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诊疗范围

除了单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外,家长自身的顾虑也可能是延误就医的一大因素。耿锋指出,很多家长不愿意带孩子去医院主要是担心。 “(家长)担心孩子一旦到医院被医生诊断出患有精神疾病,可能会对孩子未来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比如老师会不会看不起他,或者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都会被记录在案,影响孩子。未来高考,甚至未来就业。”

但耿锋也表示,家长还是应该把孩子当前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 “因为你担心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孩子现在的情况如果不解决,有可能他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那么孩子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就医呢?耿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的情绪波动持续半个月以上,家长就应该认真对待,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评估。但如果孩子的病情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明显的自残行为,或持续严重失眠或严重食欲不振,应尽快就医。

周建松介绍,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初步自我评估。首先,与孩子以往的行为相比,是否有突然、明显的异常变化?比如,一个孩子以前成绩很好,现在成绩突然下降了。原本外向、开朗的他,现在突然变得内向、沉默寡言。

第二,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是否有明显异常。例如,是否沉迷于网络游戏,如果同龄孩子一般每周玩游戏1-2小时,那是正常的。如果孩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间比同龄孩子长得多,比如每天超过3-4小时、几小时,则可能存在游戏成瘾或其他心理问题。

第三,孩子是否有明显异常,如自残、自杀等。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诊疗范围_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_青少年心里门诊流程

父母不知所措

父母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心理健康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

虽然与家长沟通不畅是造成孩子心理障碍的一大原因,但在周建松看来,没有必要过多责备家长。该病涉及许多病理和社会因素,家长也有自己的困难。 。 “为什么(家长)强迫孩子读书、上大学?就是因为家长觉得,如果不上大学,孩子以后会有压力。但孩子现在可能感觉不到这种压力,他们感觉我现在过得很好。”

“我们看到患有抑郁的孩子的家长,包括大学教授、政府官员、工人、教师、农民。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情感体验麻木不仁,也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而放弃了工作。 “每天陪伴孩子的父母都是少数,大多数父母都一样,如何在当今社会的压力下养育好孩子,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

在查阅咨询记录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无奈的记录,让家长们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