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科专家|孩子上学哭闹、家长上班被拖住,分离焦虑怎么办?时间:2024-11-11 14:10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 隋雪 通讯员 朱耀玲 “妈妈,妈妈,我要妈妈,你别走。” “不不,我不想上学,我要妈妈!” 寒假结束了,分离也来了。很多孩子情绪低落,甚至伤心地哭泣,趴在地上,以免与最亲近的亲人分离。 在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心理门诊,不少带孩子就诊的家长也描述了类似的场景:早上准备上班时,总是被孩子拦住。孩子泪流满面,紧紧抱住父母的大腿,哀求他们不要离开。这些天父母不仅上班,送孩子上学的时候也是如此。 “其实我抱孩子的时候就哭了,孩子放不下我,我也放不下孩子。但是大人有自己的事,孩子又回到了学校,这样也不好。”再这样下去,医生,你以后是不是要趁着孩子醒着的时候偷偷溜走呢?” 对于这种情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副主任杨荣旺劝阻:这种情况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建议家长不要这样做! 那么,什么是分离焦虑?为什么不推荐这样做?怎样做才更科学呢? 来源:视觉中国 分离焦虑的背后是不安和缺乏安全感 通常会经历3个阶段 心理系张燕怡博士表示,分离焦虑是指孩子在与最亲近的人分离时产生的担心、焦虑、不愉快等情绪,作为抵抗分离的一种方式。其实这是一种焦虑、不安全感的心理状态。 ,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常见症状包括难以与父母分离、担心被抛弃、担心父母发生意外等,一般持续4周以上,属于病态。 英国一位著名精神病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将婴幼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抵抗阶段:哭闹、踢别人;失望阶段:哭闹少,表情冷淡,不愿与人交谈;脱离阶段:对外界排斥较少,愿意吃饭、玩耍等,但一见到父母就表现得很伤心。 春节、寒假期间,孩子们每天都和父母待在一起,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的陪伴。突然有一天,父母必须去上班,或者他们自己必须去上学。很多孩子会很难适应这种情况的变化,从而出现分离焦虑。 这种焦虑状态可能是短暂的 还可能影响未来的社交甚至心理健康 这种分离焦虑是暂时的吗?两天后会自然好转吗? 张燕怡医生表示,假期后孩子的分离焦虑可能是短暂的,但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让孩子无法离开。回家、上学、参加社交活动。甚至可能出现头痛、胃痛等身体症状。 如果处理不及时且容易理解,那么哪些情况属于处理不当呢? 偷偷溜走、骂人、打人?不要这样做! 因为这种做法很容易加剧焦虑 张燕怡医生表示,家长偷跑、骂人、打骂等行为都是处理不当。分离时被父母欺骗、隐瞒,会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更害怕父母突然消失,与父母分离,很容易诱发分离焦虑。 因此,不建议家长在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偷偷溜走,也不建议采取“妈妈出去几分钟,很快就会回来”、“玩躲起来”等方式。和你一起寻找,妈妈要躲起来”、“跟我来”、“你变魔法,你闭上眼睛”这样的理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欺骗、被遗弃,让他们感到没有安全感,更加害怕分离。下次。不良的分离经历会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虑,很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甚至造成创伤。 此外,大声斥责、殴打等也会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或者与父母分开后受到他人的欺凌、孤立、排挤更容易诱发分离焦虑。这些情况也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和重视。 除了不良的分离经历外,分离焦虑还可能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性格因素:有些孩子比较敏感、胆怯,可能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紧张,夫妻关系紧张,争吵多,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分离焦虑。 教养方式:有些父母通常很溺爱孩子,为自己做更多的事情,对孩子的限制也更多。这会导致孩子独立性较差,难以适应环境,更加依赖父母,产生分离焦虑; 社交能力:有些孩子很少出门,与人接触较少,没有朋友,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很高。当他们换到一个新的环境时,他们会不太适应,这也会增加分离焦虑的可能性。 。 这些都值得家长们比较和思考。 正确的反应是什么? 心理治疗师建议使用“五招” 那么,家长应该做什么呢?心理治疗师徐超群表示,这五招非常有效: 外出前留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告别,平静而清晰地告诉孩子你现在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以及孩子在家可以做什么(例如画画或写下勇敢的引言来鼓励自己)等等)。 分居前几天,做好一些分居的准备,可以提前给孩子一份“分居通知书”。家长可以在上班前一两天给孩子做个“预测”,告诉他们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回来。这样,到了分离的时候,孩子就会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容易接受。 家长要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调整自己的状态。有的父母与孩子依依不舍,甚至偷偷擦眼泪。父母的这种“分离焦虑”会影响到孩子,让分离变得更加困难。有些家长在孩子着急的时候就对孩子大喊大叫,这是不可取的。当与孩子分开时,父母可以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情面对孩子,告诉他们,我们只是暂时分开,并不意味着永远,很快就会在特定的时间再次见面。 父母应该花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以保证亲子陪伴的时间。例如,晚上下班回来或吃完晚饭后,家长可以陪孩子玩游戏、锻炼身体或看绘本。在外地工作的家长可以每天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视频通话,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这种陪伴可以让孩子从中得到情感满足,也可以增加你的安全感,让你能够更勇敢地面对分离。 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事事亲力亲为、过度放纵。平时鼓励孩子做自己的事情,请他们帮忙做一些家务,带他们出去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还可以鼓励他们独自完成一些任务,独自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性和自理能力,不断认可孩子的勇敢、尝试和努力,让孩子更加自信,让他们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未来的分离,让告别更甜蜜。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节后分离焦虑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对孩子的情绪、生活和学习造成较大影响,应及时去医院寻求心理医生和治疗师的帮助。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