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心理辅导|想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先看看这篇文章,别再被培训机构忽悠了

时间:2024-11-08 14:04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为了提高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很多人都想通过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分量。 “证书多不是负担”是指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越多,找工作就越容易。这也催生了社会上各种专业认证培训。消费者如果不小心,可能会陷入维权纠纷。

近年来,国家陆续取消了大量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证事项,“心理咨询咨询师资格证书”就是被取消的其中之一。但眼下,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立刻就会出现大量的培训广告。

张女士一直看好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愿意兼职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她首先参加了某培训机构组织的所谓“心理咨询认证”考试培训,并获得了某机构声称的“心理咨询”认证。去年12月,她接到一个自称“御见幸福(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并介绍,该公司是一家专门培训心理咨询机构。对方表示,他们注意到张女士已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可以推荐她在网络平台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并成为该平台的签约顾问。不过,在签订合同之前,她还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

张女士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微信签名是“褚老师提高学历”。所谓的“老师”告诉张女士,参加培训要花2万元,另外还有800元的报名费。怕张女士担心费用太高,“老师”还声称可以帮她申请无息贷款——贷款2万元,每年分12期,每期只需要她偿还1600余元。此外,对方还声称,培训三个月后,将为她提供8000元的奖学金,第四个月后她可以兼职赚钱。如果每天工作一到两个小时,最低工资可以拿到3500元,工作多了还能拿到更多。

心理咨询机构_心理咨询机构都有那几宿_福州心理咨询机构

在对方的推动下,张女士通过对方发来的网络链接进行了报名。当时,她支付了2080元的注册费,随后在对方的指导下与一家名为“慧雪雪”的贷款平台签订了合同。根据贷款协议,办理了一年期分期贷款18720元,每月还款1560元。对方告诉张女士,培训课程将于2021年1月开始,并向她发送了相关课件和课程。

然而,令张女士惊讶的是,1月份,培训机构因为疫情推迟了课程,直到今年3月份才开始培训。张女士说,课程开始后,她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并有一个所谓的“班主任”来协调她的学习。后来她逐渐了解到,课程都是在线直播,每堂课都需要到场。只有认真上课并在考试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才能获得8000元的奖学金。另外,想要最终与平台签约,也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这让张女士觉得实际情况与微信上所谓的“老师”宣传的并不相符。

张女士自去年12月申请贷款以来,已偿还贷款5个月。她觉得按照目前的课程进度,之前预计的三个月完成训练都快白费了,更别说等到后面安排考试时间了。她认为自己遇到了虚假宣传,并以此为理由在微信群中向“班主任”要求退款。但对方却要求她联系销售人员或公司,并将她踢出了微信群。

心理咨询机构_福州心理咨询机构_心理咨询机构都有那几宿

记者搜索新浪黑猫平台,发现针对这家培训机构的投诉超过150条。张女士还将记者拉进了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微信群。近四十名学生也有与张女士类似的诉求。他们都认为遇到了销售人员的虚假宣传,于是申请终止贷款并办理退款。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张女士与其他学生通过微信相互交流并进行相关操作,从与销售人员沟通,到申请贷款、缴纳学费等。销售人员未向学员提供培训协议和付款凭证。获得奖学金、签约兼职等关键内容,都被销售人员在微信上说了出来。

记者随后拨打御剑幸福(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客服电话,对方表示,如果消费者对培训课程有异议,可以申请退款;此外,该公司还将帮助学生终止贷款。

心理咨询机构_福州心理咨询机构_心理咨询机构都有那几宿

北京朝阳律师事务所邱晔律师认为,培训机构销售人员在提及奖学金、签约兼职等涉及消费者利益的内容时,如果不明确说明获得条件,可能涉嫌虚假广告。她还提醒消费者,应认真签订预付费协议,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例如,退款时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培训机构承诺的培训内容等,应在协议中详细约定。此外,邱晔律师提醒,学生还应保存完整的微信通讯记录,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