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科专家|全国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 500 人,3 岁男孩被诊断为自闭症,妈妈崩溃大哭时间:2024-11-04 14:01 新闻背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吴金兰教授团队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通讯文章称儿童精神科医生短缺在中国,全国儿童精神科医生的数量不足500人,而且分布极不均匀。 “家里的医生说可能不是这样,我只是想来北京看看,也许还有点希望。” 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走出后,3岁男孩琪琪的母亲蹲在走廊地上痛哭。他们都跑过去,呆呆地看着母亲,然后泪流满面。但他不能说话。他不停地喊着“啊啊”,挥舞着双手,做着手势,泪水落在了蜷缩在地上的母亲身上。 就在几分钟前,琪琪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 从黑龙江 飞往 北京 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诊断 5月27日晚18时23分,3岁的琪琪穿着新买的短袖衬衫和她最喜欢的蓝色凉鞋,被父母抱上了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的火车。 “我带着孩子跑遍了黑龙江所有的医院,有的医生说可以,有的说不可能,有的说不可能确诊。我不敢来北京,因为害怕被确诊,但这种病人在家是见不到的。” 琪琪的妈妈张菲(化名)一直以为儿子不会说话是“雅言”的表现,直到她突然发现,快3岁的孩子似乎只会说妈妈和爸爸。 ,也从来不主动打电话。其他孩子开始分组玩耍,但我的儿子从来不融入一个小团体。 为了让儿子开口说话,张飞拿着孩子的舌头检查,还问了“先生”。又“占卜”改名。 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在黑龙江得到确诊后,张飞走访了多家康复机构。每次她去那里,回来时都会情绪崩溃。张菲告诉记者,她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和康复机构的孩子一样。 为了找到最权威的专家确诊,张飞带着琪琪来到了北京,在北医六医院旁边的一个小区找到了民宿,静静等待两天后的下午会诊。 像琪琪这样的孩子在国内并不罕见。 2012年12月4日,我国首次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启动仪式上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北京市为例,1984年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到2002年,仅北京中关村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就达到18.2%,增加了一倍多。 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发布了儿童精神障碍调查。结果发现,从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了685名儿童进行了专业测试。经分析,结果显示,余姚市儿童精神疾病总体患病率达11.97%。更尴尬的现实是,如此大比例的背后,是我国近3亿儿童青少年的基数。 诊断一个病人需要1个小时 “观察每一个表情” 5月30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育部主任、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郭延庆看望患者。 一进房间,琪琪就完全无视了房间里的五个医生,直接冲向了地上的玩具堆。身后的医生故意用另一个玩具发出声音,但这根本没能引起琪琪的注意。 “呜呜呜,你看这车,有四个开关,飞走吧!”琪琪的医生郭彦庆专心地看了琪琪几分钟,然后突然从后面抱住了琪琪,并给他看了手里的车,琪琪却看了郭彦庆一眼,继续玩着他的积木。 “请问,你是谁?你在玩什么?我也想和你一起玩!”郭彦庆继续抱着七七询问,七七却始终不语。郭彦清一把抱起琪琪,将她高高举起,但琪琪脸上依然没有任何表情。过了一会儿,一直在背后和琪琪交流的郭彦庆在琪琪耳边吹了很大的气,琪琪却依然无动于衷。他抱着琪琪到窗台上看外面的竹子,琪琪还是没兴趣。 整个沟通过程持续了30分钟,郭延庆坐回了桌子上。起初,张菲和丈夫很困惑,因为在哈尔滨检查期间没有这样的沟通过程。 诊断琪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屋子里摆满了玩具,色彩缤纷,形状各异,都是儿童心理医生诊断的“利器”。 在孩子与玩具的交流过程中,孩子的每一个表情都是一个信号,而医生的眼睛就是诊断的“刀”。这半个小时的交流,也是对精神疾病儿童正常的诊断过程。 “与其他疾病不同,儿童精神疾病的诊断比较困难,孩子年纪小,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病情,按照正常流程,看孩子半小时比较合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主任谢斌表示,对于年轻的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如果症状不明显,年轻患者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沟通和观察。 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童精神科医生除了关注患者的症状外,还关注患者为何出现症状、哪些因素影响症状、症状影响什么。 比如,对于一个自闭症孩子,你需要了解与孩子心理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比如母亲的怀孕和孩子的出生、家庭结构、父母的养育方式等等,而这一切都需要细心和耐心。 郭延庆看到张飞带来的黑龙江省儿童医院的检查结果后,让张飞和琪琪沟通检查。最好引导琪琪把琪琪能说的话都说出来,但是在整个十分钟的交流中,琪琪只说了三个字。 “儿子,告诉我,你想要这个吗?你想要吗?”最后,张飞哭着问琪琪。她觉得,再多说几句话,医生的诊断或许就会改变。郭彦庆见状,告诉张飞,事情已经过去了。 “孩子的症状非常典型,毫无疑问他患有自闭症。”郭延庆一边写着诊断结果一边说道。 儿童精神疾病的诊断很困难 儿童精神科医生不到500名 像郭延庆这样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在中国确实很缺乏。 2017年,专委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精神病医院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以及综合医院我们对他们的专业经历、年龄分布、教育背景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到300人。”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厦门市会长王文强仙岳医院负责人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今年,《柳叶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专业儿童精神科医生的数量不超过500人,这就是目前国内儿童精神科医生的短缺情况。不仅如此,全国高素质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 医院郑毅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目前我国儿童精神科的发展水平非常不平衡,可以说两极分化很明显。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许多儿童精神科诊疗已经达到国际标准,拥有各种国际诊疗标准、最新的药物、最新的治疗方法。相反,像这样的城市,甚至省级的,甚至没有一个真正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儿童精神科医生。 王文强感叹,在江苏省,只有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拥有专职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团队,仅有12人;在浙江省,只有宁波康宁医院拥有专职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队伍,但也只有5人。 精神障碍儿童看病难不再只是一两年的事情。 “美国精神科医生总数超过2万,与我国精神科医生总数相似。”郑毅说,但不同的是,美国2万名医生中有8000多人是专职儿童精神科医生,而我国却只有几百人。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在人才培养方面,20世纪初,我国儿童精神病学专业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单位。一年内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不到200人。 近十年来,教育部已批准30所本科医学院校开设儿童精神病学专业。但每年仅毕业1000多名儿童精神病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其中大量转入成人学校。在精神病学领域,能够留在儿童精神病学领域的人还是很少的。 不能用大人的方法治疗 需要加强儿童精神科医生的培训 目前,成人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疾病有一半以上是在15岁之前开始的。从临床角度来看,成人精神疾病有1/3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儿童智力发育不良或精神心理问题会对成人心理障碍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更好的控制,儿童和青少年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治疗患有精神疾病的成人的医生可以治疗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吗? 对此,医院郑毅表示,成人精神科医生对儿童精神疾病的诊治很多理念不到位。因为孩子的思维和未来的干预与成人完全不同,如果根据成人的诊断来治疗,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阿姨,你帮帮我吧。”在北医六医院走廊拐角处,一名候诊女孩向路过的护士喊道。刚才,一对中年夫妇追赶女孩,熟练地将孩子“按”在墙上。这对夫妇的手臂上布满了被孩子咬伤的伤疤。 “娇娇13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精神问题,总是说有人要杀她,还会无缘无故的袭击同学。当时她到当地一家精神病医院就诊,吃药后基本康复了。” 9个月了;但三年后,今年中考即将来临,也许是因为压力的原因,娇娇平均每天只能睡2个小时,以前的症状又出现了, ”娇娇妈妈指着墙边的娇娇说道。 三年前,当地医院诊断娇娇患有“迫害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她吃的药都是按照成人的治疗方法,一开始也没有进行心理疏导。 “其实我们早就应该去看专业的儿童心理医生了,但我们家附近确实没有人。”娇娇妈妈哭着看着斜眼瞪着她的娇娇说道。从临床治疗上来说,13岁的孩子其实应该先由儿童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和干预,这样才更科学。然而,由于娇娇家乡内蒙古的一个县级市没有儿童精神科医生,她的父母最终改用治疗成人精神疾病的医生,这意外地推迟了最佳治疗期。 “这孩子不仅咬我们,还咬她自己。”娇弱的母亲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抬起女儿站在角落里随时想跑出医院的手臂。身上满是伤痕。 除了诊断困难之外,孩子的康复问题也不容忽视。 天天2岁半时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回到家乡后,甜甜妈妈只是想抢时间,认为越早介入越好。然而她最终选择的机构只为孩子提供了语言训练,其他功能和认知方面并没有任何改善。复查后发现,这2年来孩子的社交能力基本没有进步。 王文强介绍,我国几乎没有政府开办的专业儿童心理康复机构。一、二线城市拥有更加科学、高效的精神障碍儿童专业培训机构。县级市不少机构不专业甚至违法。 谢斌告诉记者,精神疾病儿童要恢复正常标准,不仅仅是停止哭闹、停止闹事,还要恢复孩子应有的社会功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仅设立了相应的儿童心理康复机构,而且还有专门为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开设的学校。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去普通学校,而是可以慢慢适应这样的学校。 目前,2015年6月4日发布、正在实施的《国家心理卫生工作计划(2015-2020年)》明确了青少年和在校学生心理干预的目标:到2020年,高等学校普遍建立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室)配备专职教师。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在校学生核心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 谢斌表示,这些规划和规定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儿童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未来儿童精神科医生的资源以及整个精神科领域的研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此外,谢斌建议,要改变现状,首先应提高现有儿童精神科医生的待遇,维持现有的儿童精神科医生队伍,并招募新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二是建立儿童精神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儿童精神科医疗服务网络,让欠发达地区的精神疾病儿童能够通过网络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治疗。 “要让儿童精神病学更好地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谢斌说。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