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连麦直播:是解决问题还是制造新问题?时间:2024-10-31 14:09 睡觉前聊一会儿,梦里有世界。晚上好,听众们。 最近可能很多人都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过“心理咨询环节”:两个人相对而坐,一屏分左右,上千人通过弹幕互动,说着说着就解锁“求道者”心中万千结。围观目光下的“非典型”咨询又如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有的人气愤地走进连麦窗,在辅导员的劝告和大家的安慰下平静下来,松了口气回家;还有人鼓起勇气加入直播,却遭到弹幕、指指点点、甚至窥探的骚扰。但他们却犹豫不决;也有人在直播咨询过程中毫无顾忌,大声释放自己的情绪和隐私。好心人把屏幕录下来,然后上传到网上,变成了二次创作的“轶事”……如果是在习惯在美食、美女、萌萌等短视频平台上观看内容的用户宠物第一次看心理咨询直播可能会不习惯。 心理咨询咨询师正在进行慈善直播 面对自己和他人内心的感受可能需要一些勇气。这份勇气到什么程度才能在直播间获得有效、恰当、恰当的回应? 对于传统心理咨询来说,“直播”面临诸多伦理争议。经典的咨询需要双方在安静、私密、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交谈。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是这个职业的精髓。具体的专业场景还可以为必要的咨询活动提供多种支持,比如沙盘游戏疗法,可以让咨询师自由放置物体、自由绘画、进行肢体活动等。有人说,人类交流中大约一半的意义来自于来自外来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咨询对空间细节的追求也不为过。贸然将内心最深处放入喧闹的直播间,让人再筑起一道“心墙”,或许并不只是危言耸听。 当然,心理咨询一对一、低密度的性质,势必让心理咨询有很高的门槛。有专业人士指出,在精神卫生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资源地域不平衡明显。一些大城市的“医院-社区-咨询师-个人支持”模式已逐渐赶上世界一流水平。在一些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忍一忍”的普遍观念和“看心理医生可耻”的误解,都表明距离精神卫生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心理咨询。另一方面,我国注册心理咨询数量不足,大量合格人员并未真正从事专业工作。快节奏的生活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咨询需求快速增长,供给的短缺进一步推高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服务价格。因此,即使在大城市,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相关保险,经常接受心理咨询人也不多。 有人说,无论什么形式的咨询,咨询师都要独自爬山,咨询师只扮演教练或同伴的角色。过去,书面科普和巡回讲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心理咨询门槛的作用。如今,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互动方式,心理咨询在技术层面获得了更大的突破空间。尤其是疫情期间,国内外心理咨询行业都将线上互动作为线下咨询的有效补充,一些基础对话和后续咨询都放到了线上。可以说,融合发展的趋势正在为更多的人审视自己的内心打开大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降低咨询门槛的心理咨询直播抱有更加审慎和积极的期待。 新业态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引导和监管。前不久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对于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的直播内容(如医疗保健、金融、法律、教育),主播应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并报对直播平台专业资质要求,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和备案。如果直播宣称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显然应该纳入相应的监管框架。如果确实以心理咨询名义实施欺骗、诈骗行为,就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毕竟,净化心灵的艺术,无论是在什么媒介中发展出来的,首先都需要一个人的精神焕发和干净。 这正是: 在云端敞开心扉,线下也能相见。 灵魂始终被擦拭得干干净净,不沾染任何灰尘。 (文丨看山) |推荐书籍| ★☆★ 《与未来对话——睡前聊一会儿》 ★☆★ 丨简介丨 继《对时代说》、《对世界说》之后,人民日报评论部《对未来》栏目推出又一系列读物《对未来》,把短短几分钟的心事变成了现实。 - 睡前谈心一些更令人兴奋的事情。为了触手可及的陪伴。本书系统梳理了近两年来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时尚、世态、青春、时代、人物、文化、生活、社会、新知识等版块,给读者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我们穿越时空,走向未来。面对过去,每个人都会有遗憾、自责、和回忆;庆幸的是,每个人也都有未来,未来有迷茫和失落,也有收获和希望。这本小书,蕴含着时间的涟漪,蕴含着记忆中的各种邂逅。希望它能让我们在悲欢离合中“一起走向未来”。尽管未来是不确定的,但这就是为什么一切皆有可能。 —当当有售,扫码立即购买— —“对话时代+对话世界+对话未来”集—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