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科专家|西安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方莹:专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时间:2024-09-26 14:03 胃肠科 1998年毕业后进入西安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工作,把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给孩子们,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追求卓越、不断突破,敢于行动,在细节中彰显精神。 走进/人/事物 方英,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儿科协作组组长、中华消化病学会儿科协作组委员、中华消化病学会炎症肠病学组儿科分会秘书、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镜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主任、中华医学会内镜培训学院监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内镜培训基地主任。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堂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秘书、陕西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杂志通讯编辑、GUT中文版胃肠专刊青年编辑、《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和《临床儿科杂志》编委、《医学参考报》消化内镜频道青年编委会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和《中华炎症肠病杂志》审稿人等。擅长诊治各种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食物过敏、急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专注于胃肠道疾病的微创、精准内镜治疗,如胃肠道异物取出、息肉切除、止血,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探条扩张、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狭窄处切开),空肠营养管置入,小儿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及硬化剂治疗,小儿ERCP/ESD/EMR/EUS等。 她所带领的消化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小儿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小肠镜、隧道技术等精准治疗技术,在PJ综合征(-综合征)、梅克尔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疾病的诊治上取得显著成绩,在国内小儿消化诊疗领域产生较大影响。2013年12月在大师级工匠周平宏教授指导下开展小儿贲门失弛缓症POEM技术,2019年开展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G-POEM技术、粪便菌群移植技术,这些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主持市级以上项目5项,作为项目总体负责人牵头全国56医院开展多中心研究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2项,参与项目10余项,作为儿童组组长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同时组织撰写《中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快速指南(2020年西安)》,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及国家指南5项,全国多中心研究3项。荣获2021年度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带领团队荣获2018年西安首届“中国医师节”“最美医师团队”称号、2018年西安市“重点学科”称号。 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 01倾注爱心,守护孩子精彩童年方英主任一直致力于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每年接诊患儿5000余人次。近年来,她接诊的患儿来自陕西、山西、甘肃等全国各地。2018年4月,她接诊了一位来自甘肃的4岁患儿,因吞咽困难,辗转多地就医,被确诊为“食管肿瘤”。在反复了解病史、结合检查、询问诊断、与患儿家长沟通后,她最终决定为其实施内镜手术。普通内镜手术最多需要1-2小时,但由于患儿病情复杂,内镜操作难度很大。术中,她清晰看到食管壁内嵌有一个环形饮料盖。方主任完全忘记了手术过程已经近8个小时,小心翼翼地切除,让孩子避免了开胸手术。对于像这样复杂的手术,“让孩子少受点痛苦”是她坚持到最后、不轻易放弃的最大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初期,科室收治了一名来自湖北孝感的孩子,因为不能完全排除他是否是新冠肺炎患者。她立即启动院内会诊机制,设立隔离病房,担任孩子主治医生,并与4名护士组成临时救治小组,减少孩子与其他医护人员的接触。她每天按时查房,耐心与家长沟通,消除家长紧张恐惧和负面情绪,给他们做好生活保障。她亲自带孩子做CT检查,亲自为孩子取咽拭子样本。在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孩子经过10天的治疗后顺利出院。为了减少家长不必要的麻烦,减轻当地防疫部门的工作量,她联系相关部门开具详细病历证明,办理医保手续,并联系志愿者车队送回家。临走前,孩子父亲激动地说:“不幸病倒了,幸好得到了家乡长辈们的救治,医护人员真的辛苦了,谢谢你们!” 02 开创先河,引领学科发展追赶超越从2001年起,方颖主任开始创建消化内镜中心,从无到有,从当时“五个一”(一个诊室、一个主持人、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面镜子)的局面,到目前占地面积600平米,拥有5个内镜诊室、5个主持人、12名医生、8名专业技师、40多台镜子,仪器最先进、设备最齐全、人员最充足,拥有多项“全国领先”的技术,被公认为儿科消化内镜诊疗中心。方主任立志带动学科发展,不甘落后,对标先进,攻坚克难。如今,近乎完善的消化内镜诊疗中心承担着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儿童疑难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任务。在这里,她组织开展了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等高端技术,用于治疗儿童复杂消化道疾病。特别是隧道技术已应用于先天性消化道疾病。目前,全球共实施24例G-POEM,其团队已成功实施17例。PREM技术(经肛门内镜下肌切开术)用于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全球完成的3例手术中,有1例是其团队完成的。 03 带领团队,与同事们携手,为梦想扬帆起航。俗话说:大家好,那才是真正的好!独行者走得快,同行者走得远!一个拥有多项领先技术的消化内镜中心,并不是方颖主任奋斗的全部,她追求的是将这项先进技术传承和推广,让更多的医生掌握,让更多的孩子受益。2017年,她带领团队成功举办了国内首届儿科消化内镜医师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学员和18位专家导师,经过5天的理论培训、模拟器操作、实操培训、严格考核,经过探索、尝试、实践,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儿科医生培训机制,并推广到其他学科、专业。五年来,共培训儿科消化内镜医师50余名,培训学员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大大提高了全国儿科消化内镜水平。为了当好带头人,方主任在学术上不断进取,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镜外科进修半年,在以色列施耐德儿童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三个月,学习成人及国外儿童消化内镜先进的诊疗技术,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学习、演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疫情期间,她除了日常工作外,积极配合儿科组撰写《儿童消化内镜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试行)》,并牵头全国47家儿童医院调研撰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儿童消化内镜工作开展情况调查》,为复工复产奠定基础。同时,她组织科室人员在疫情期间认真学习指南、认真总结,期间发表中文文章4篇、中文核心期刊SCI文章1篇。此外,2020年,方颖作为“儿童大肠息肉管理项目”总负责人,牵头组织全国56家医院联合开展项目,组织撰写了《中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快速指南(2020年西安)》,发表于《中华胃肠内镜电子学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作为硕士生导师,方主任经常这样教育年轻医生:“医院路要更长远、更光明,不仅体现在态度上,更要体现在医疗技术水平上。”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