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咨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专业诊治多种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时间:2024-09-19 14:08 1. 科室发展历程及重点诊疗范围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始于1986年的儿童心理门诊,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发育障碍提供评估、测试、诊断、心理咨询及家长指导。 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成立于2002年,经原河南省卫生厅批准,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基础上组建而成,是河南省首家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的专科机构,是河南省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孤独症)、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障碍(抽动症)、学习障碍、言语语言发育障碍、构音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心身疾病及常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开展专科咨询、评估、诊断、干预教育与培训的专业科室和综合康复教育培训基地。 2014年,河南省首个儿童心理与行为中心病区——儿童发育与行为医学科成立。 2019年,儿童发展与行为科发展成为拥有1个门诊、5个病房、5个介入治疗区的医院。 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循证的诊断、评估和干预治疗方法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对儿童自闭症、智力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学习困难等儿童常见心理及发育行为障碍和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行为问题进行筛查、评估、诊断、治疗和家长指导,同时为全省及全国部分城市的医务人员和家长提供专业知识培训与指导。 2.科室床位设置及先进设备、装置 现有床位225张,分1个门诊、5个病区和5个康复训练区,每个病区45张床位。门诊位于儿童发展与行为医学大楼(南校区22号楼)1层,5个病区位于儿童发展与行为医学大楼(南校区22号楼)2至6层,5个训练区位于23号楼和26号楼1层。由于治疗效果显著,病区一直处于增加床位的状态。 导演:于东川 护士长:徐海萍 地址: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南校区22号楼、25号楼、26号楼、23号楼一层。 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听觉功能训练系统等。 3. 部门人员配置 科室拥有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特殊教育教师等160余人的专业队伍。其中医生29人、护理人员48人、治疗师80余人,高级职称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4人,硕士生40余人,中级以上职称40余人。心理治疗师30余人,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近50人。8人为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自闭症康复教育人员在岗培训省级骨干教师。 四、我部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 儿童发展与行为科是河南省儿童发展与行为诊疗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者,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心理行为中心、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残联0-6岁残疾儿童筛查与评估中心、河南省卫健委自闭症康复质控中心、全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关爱行动自闭症诊断与干预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医学教育与康复联合研究与实践基地的依托单位。也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自闭症防治专业委员会、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自闭症康复分会、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出生缺陷防治分会、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自闭症康复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儿童发育行为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现设有1个门诊、5个病房(共计??225张床位),推动了河南乃至全国自闭症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成为我国儿童发育行为诊疗临床中颇具影响力的科室。 作为省级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河南省自闭症康复质控中心,为全省相关儿童发育与行为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开展病因研究,预防和减少儿童各类心理行为疾病的发生。同时对婴幼儿进行筛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实现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提高河南省自闭症及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儿童发育与行为医学水平的发展。 5. 系部学术地位 儿童发育与行为科为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郑州大学儿童心理与行为疾病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 2007年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郑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确定为“十一五”自闭症定点康复机构。 2011年被河南省残联、郑州市残联指定为河南省及郑州市儿童自闭症及智力残疾诊断定点机构;2011年与美国中央大学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广州中山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高校牵头研制儿童自闭症诊断与评估量表;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作为全国十省项目单位之一参与研制中国自闭症诊断量表。 2012年10月参与卫生部妇女社会保障司儿童处和中国残联联合组织的《全国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制定,并撰写了《儿童自闭症残疾标准、转诊路径与早期干预》等内容。 2014年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指定为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资助机构。 2015年参与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组织的《自闭症机构准入标准及康复教育从业人员在职培训专业规范》的撰写。 自2015年起,已为国家残联、省残联举办12期自闭症康复教育工作者在职培训,并为全国12个省及河南省各城市50所定点机构的自闭症康复教育工作者提供在职培训。 2016年获批国家(中国残联)自闭症康复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2017年,引入世界卫生组织照护者技能培训(CST)项目,河南省提拔2名具有国家级教学资格的医生。 2018年,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的联合支持下,与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成立了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共建“河南医教康复融合教育实践基地”,开创了自闭症儿童医教康复一体化教育的先河,为自闭症儿童更好地接受康复训练、更系统地接受教育、更积极地融入主流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我省特殊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事业的发展。同年,与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合作成立了河南省未成年人关爱中心,通过“体检+法律”相结合的模式,为未成年受害者提供一站式心理矫正等治疗。 2019年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河南省自闭症康复质控中心”。 2021年,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设立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 6. 部门技术优势/亮点 科室设有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学习困难、智力障碍、抽动障碍、心境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心身疾病、遗尿等专科,针对这些疾病,按照诊疗流程,以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服务项目进行评估、诊断和综合干预治疗,同时为家长、教师及相关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为更多患有精神行为疾病的儿童及家长提供综合服务,让儿童得到有效、及时、科学的诊疗。 2002年,科室开始以结构化模式运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对自闭症、智力障碍及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开展早期干预训练,并逐步形成了心理行为中心独有的个体训练、小组训练、集体训练、家庭干预和融合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康复干预模式。根据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分层次、分小组选择个性化的干预目标,课程难度循序渐进,运用有证据支持的科学方法,对自闭症、智力障碍及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开展全方位、科学化、个性化的综合干预训练。在全省率先打造高品质的学龄学习障碍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入学准备和能力建设,让自闭症、智力障碍、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更好地融入普通教育。 目前科室运用百余种国际通用的专业诊断评估工具,如ADOS、ADI-R、发展诊断清单、韦氏智力测试、语言发展行为里程碑评估(VB-MAPP)、儿童心理教育评估(PEP-3)、学习能力、执行功能评估、明尼苏达多重人格测试、SCL-90症状自我评估量表、艾森克人格测试等,对儿童进行精准评估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科室运用结构化教育()、回合制教学(DTT)、关键技能干预(PRT)、社交故事、人际关系干预发展训练(RDI)、地板时间、早期干预丹佛模式(ESDM)培训、照顾者技能培训计划(CST)、执行功能训练、沙盘游戏治疗等,对各类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开展精准评估、诊断、康复和教育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儿童发育与行为科是河南省高水平的综合性临床科室,以诊断和治疗自闭症、语言发育障碍、学习困难、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儿童发育障碍为主要内容。儿童发育与行为科采用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诊断和评估工具,实现对患儿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针对各类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训练方案,采用国际主流的循证干预方法,对自闭症、智力障碍等儿童发育与行为障碍儿童进行系统性的早期干预,实施精准的康复训练与治疗,取得了显著的康复训练效果,提升了河南省在儿童发育与行为障碍诊断与康复干预领域的临床业务水平。 儿童发育与行为科作为省妇幼保健院业务部门、河南省儿童心理与行为中心、河南省自闭症康复质控中心附属单位,常年为河南省儿童发育与行为专业人员提供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并接受全国各地妇幼保健系统、医疗卫生、残联、民政等专业人员的进修培训;系统开展儿童发育与行为相关病因研究,积极探索预防和减少各类心理行为疾病的机制;建立儿童发育与行为障碍防治三级网络,对婴幼儿进行早筛查、早诊断和干预治疗,实现防、治、康复一体化,为推动和提高河南省儿童发育与行为医学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7. 部门成就/创新/荣誉 本系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儿童数字康复工程研究中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发表国际期刊论文(SCI)50余篇,国家级及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撰写著作30余部,培养硕士生20余名。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