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辅导|德国电影Coming In:同性恋男主为何爱上异性?时间:2024-09-09 14:03 我看了一部德国电影《In》,男主角汤姆是一位著名的发型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同性恋者,他经常为同性恋权益发声。 然而,仿佛肩负着同志幸福代言人的责任,他却在某一天爱上了异性。当社会将他贴上“爱男”的标签,他觉得自己应该爱男人时,他的心又该何去何从? 和所有第一次发现自己喜欢同性的男孩一样,当他发现自己喜欢一个女孩时,他感到慌乱,觉得自己不正常。 汤姆挣扎了很久,终于在全球媒体镜头前,在即将接受“同性恋推广奖”的时候,他选择直面自己的内心,离开媒体和同性恋朋友,跑到美发店把海蒂抢回来。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疑惑,Tom不是同性恋吗?他为什么会爱上异性?同性恋真的有可能变成异性恋吗? 其实,人们的性取向是一个光谱,而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次;人们沿着这个光谱移动,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是一位游客的咨询过程,希望能给广大网友一些启发。 (注:本案已取得当事人的书面授权,并对其个人信息进行了技术处理) 小宋(化名),22岁男性,阳光帅气,是一名大学生,也曾因性取向问题向李建学先生寻求心理咨询。 但他自己却不愿意,虽然他有很多女性朋友,甚至经常带女孩回家过夜,但他其实喜欢男孩,不会喜欢女孩,对想和他交往的女孩子非常排斥。 他的父母知道后,非常震惊和伤心。他们感觉天塌下来了。他们无法接受他的出柜,整天哭泣,希望他能改变自己的性取向。配合我。 01同性恋需要治疗吗? 电影《被抹去的男孩》中,面对孩子的出柜,传统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同性恋是一种疾病,无法理解孩子的性取向,于是将孩子送往“转化治疗中心”,这样不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给孩子造成了难以置信的心理创伤。 其实,同性恋只是性取向之一,同性恋者不需要治疗,他们不是奇怪的群体,不是怪物,更不是一种疾病,他们的爱都是正常的爱,就像你我一样。 当你不接受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或不确定自己是否是同性恋,或误将同性依恋当成同性恋时,你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有的孩子在青春期怀疑自己是同性恋,感到迷茫、不安;有的人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却无法接受,甚至从心底里痛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的情绪。 通过心理咨询,她们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更加立体清晰的认识,从最初对于性取向的迷茫、挣扎、愤怒,到最后全面清晰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现实情况是,不接受自己同性恋倾向的人相对较少,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们的父母难以接受。 父母希望孩子调整性取向,或是因为传宗接代的想法,或是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或是因为自己的面子,或是担心孩子不被流行文化接受、前途坎坷、晚年孤独。 这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使亲子、家庭关系充满矛盾,影响家庭和谐和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健康。 在李建学老师的咨询中,家长了解到,同性恋者中,有的是先天因素所致,有的是更多是养育环境和成长经历所致,有的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还有一类人,其实是有同性依恋,只是误以为自己是同性恋,他们在生理上已经到了青春期,开始有了性冲动和欲望,但心理上还处于“同性期”(对同性比较感兴趣,但还没有对异性产生兴趣)。 如果同性恋是遗传导致的,是无法调整的,如果同性恋是成长经历或者环境因素导致的,如果当事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痛苦,愿意调整自己的性取向,是可以通过深度催眠来进行调整的。 这种调整的前提是父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得到孩子的理解与配合,而不是强迫孩子,孩子愿意调整,才会有好的调整效果。 02小宋坚信自己天生就是同性恋 父母以为儿子小时候因为工作原因被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很疼爱孙子,有时候会给孙子编辫子,撒娇逗弄,帮他“化妆”,他从小就在女人中间长大。 于是爸爸就对小宋说:“你这更多的是后天形成的。” 但小宋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十三四岁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喜欢的就是男生,初中、高中的时候,他也会忍不住向自己暗恋的男生表白,但对方却无法接受同性恋。 他在上大学期间,与另一所学校的男同学发生过短暂的恋爱关系,但并未发生性关系。 于是小宋说道:我从来没想过爱上一个女孩子,我想我天生就有这个天赋。 最终小宋和父母达成一致,确定了咨询目标:我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催眠治疗,如果我还是无法适应,仍然对异性没有感觉,那么我父母就不得不接受我的同性恋倾向,不能再反对我,逼着我恋爱、结婚、生子。 03咨询进展 随着催眠治疗的进展,小宋渐渐不再排斥和自己约会的女孩子。 不到半年后,在一次聚会上,他看见一个女孩,心里很感动,很想接近她,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他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他对一个女孩的感觉,跟对一个男孩的感觉是一样的?? 在咨询的第八个月,他报告说他和朋友一起去酒吧,并邀请旁边的两个女孩和他一起玩骰子。 在游戏中,他迷上了一个女孩,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然后他送女孩回家。下楼时,他忍不住拥抱亲吻女孩,感觉好多了。很兴奋,但在那种环境下当然没有发生其他事情。 经过这次经历,他更加坚定了做出调整的决心。 他继续每周参加一次咨询课程,近一年后,他说他正在尝试与一名女孩约会。 但让他疑惑的是,他对一些打动他的男生还是有感觉的。为什么他对男生有感觉,对女生也有这种冲动?他突然有一种担忧:我和女友相恋结婚后,是不是把她变成了“拉拉老婆”?是不是欺骗了她? 通过心理咨询,他了解到绝大多数人都是双性恋,每个人对同性和异性的喜欢和欣赏程度都是不同的。 还记得开头提到的德国电影《In》的男主角汤姆吗?其实他是一个双性恋。 很多所谓的“同性恋”和“异性恋”其实都是双性恋,但他们自己却不知道。 因此,有不少所谓的“同性恋者”,在三四十岁左右,遇到合适的异性恋者,便会陷入爱情;也有不少所谓的“异性恋者”,在与同性恋者相处久了之后,也会“爱上”他/她”。 “真的是这样吗?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吗?”小宋十分好奇,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有网友称自己之前是同性恋,因为一些原因和契机,还有网友之前是异性恋,后来变成了同性恋。 小宋这才松了口气,虽然一开始他很确定自己是同性恋,但本质上他是个双性恋,跟同性还是异性交往,更多的是个人选择。 当他最后一次来咨询的时候,已经和女孩建立了恋爱关系,而且亲密关系很好。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来咨询,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生来就是绝对的同性恋。 但在咨询过程中,他们可能发现自己其实对同性有依恋,或者发现有后天的原因,就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一开始会对和自己亲密的异性产生排斥,但渐渐地会发现并不排斥,然后开始喜欢某人,开始亲密,最后建立亲密关系。 即便如此,没有改变的是,他仍然对同性抱有感情,只是选择了更喜欢的生活方式。 但如果同性恋是天生的,无论他如何调整,他仍然会拒绝与异性亲密。 李建学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首席专家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资深婚姻顾问 资深家庭教育导师 性心理咨询 资深催眠师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