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次心理医生要多少钱|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别让暑假成为灰色时光时间:2024-09-08 14:01 暑假是未成年人玩耍、放松的快乐时光,然而,一些未成年人在暑假期间却不得不去医院就诊,北京多家医院数据显示,进入暑假以来,未成年人就诊量明显增多。 目前,中国至少有3000万名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面临情绪或行为问题,近25%的青少年表示感到轻度或重度抑郁,表现为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不佳、过度焦虑叛逆、沉迷于短视频和网络游戏等。 但其实,能到医院治疗已经算是幸运了。以抑郁为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抑郁的治疗率仅为9.5%。而更多的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未成年人,由于被父母忽视,得不到及时干预和治疗,问题更加严重。 我根本无法得到一个号码 每天早上七点,正是北大六医院排号时间,但暑假期间,儿童门诊的预约一发布,很快就被占满,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家长抱怨根本就排不到号。 在北京安定医院,即使过了中午12点,仍然到处都是病人,其中很多是带着孩子的家长,大部分都是青少年。 医院工作人员表示,近期来就诊的青少年数量明显增多,这些孩子很多看上去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但内心却长期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折磨。 相对于成年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更加隐蔽,最先被注意到的可能不是孩子情绪的异常,而是身体上的不适。 比如有的孩子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发热、头痛、牙痛、胃痛等症状,但经过各种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这些都表明孩子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在就诊的青少年中,多数因长期抑郁、日积月累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不佳、焦虑叛逆情绪过度、沉迷于短视频和网络游戏等。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黄淑金也表示,“过度依赖网络、沉迷于电子产品,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焦虑、抑郁、失眠,甚至出现一些伤害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其中抑郁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此外情感、焦虑症、强迫症、多动症和注意力缺陷症、冲动控制障碍等也比较常见。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症状较轻的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症状较重的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住院治疗。暑假比较长,对孩子的治疗可以连续进行,这样比较有利,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医疗问诊比例不足10% 妈妈,我想跳楼! 一天,读初一的小兰(化名)突然告诉妈妈,自己的精神问题比较严重,她这么做是为了引起外界的关注,试图寻求帮助。 但小兰的妈妈却很纳闷,她不认为女儿有什么精神问题,“我和你爸爸又没对你做什么,你自己都说没事,干嘛要跳楼吓唬我们?” 随后,小兰想去医院精神科就诊,却被母亲拦住。小兰母亲担心,“如果确诊的话,会影响以后的学业、找工作,会很麻烦。” 有人劝小兰妈妈尽快带小兰去医院,说孩子接受治疗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但倔强的小兰妈妈却拒绝了,因为她坚持说小兰没有精神问题,去医院会影响她以后的学业和就业。 这并不是个例,时至今日,谈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家长都不敢正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不敢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事实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另一面是医疗救治的严重缺失。现实中,很多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家长往往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一科副主任医师王晓良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围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心理问题。” 以抑郁为例,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轻度抑郁经过积极治疗,治愈率可达100%;中度、重度抑郁,治愈率可达80%左右。 《2023年中国精神卫生状况》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精神心理疾病临床诊治因发病率高、患者数量多而面临巨大挑战,而目前国内抑郁就诊率仅为9.5%,精神分裂症患者仅有50%接受专科治疗。 据《金融健康》报道,中国抑郁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充分治疗率仅为0.5%。充分治疗是指在服药时,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足够的剂量和足够的疗程。 好心情董事长陈冠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心理健康防治需求总量巨大,发病率高、周期长,知晓率、就诊率低,心理健康救治资源匮乏,分布极不均衡。各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之间衔接效率低,有效联动有待加强。” 精神健康问题具有慢性、长期性、致残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破坏力,41%的抑郁学生因病辍学,全球每年有70多万人因抑郁自杀。 当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严峻的现实,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