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拥有合适心态与有效交流,方能收获效果时间:2024-09-04 14:03 摘要:正确的心态和有效的沟通将使心理咨询有效。 身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会向心理咨询老师寻求帮助。在客服接待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比如不信任心理咨询、不信任顾问等等。 事实上,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心理咨询,这样心理咨询才能有效。那么,需要什么样的心态呢? 首先,心理咨询方要愿意改变,主动寻求帮助,这是前提。如果各方没有主动改变的意愿,那么就没有办法进行心理咨询,各方都会有很强的抵抗和抵抗,会严重影响协商的效果。 其次,各方应该知道心理咨询需要预订和收费。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严格的协商前程序有助于各方重视协商关系的建立。 其次,咨询师必须不遗余力地制定咨询计划,以确保咨询的有效性,而付出的努力不亚于体力劳动者的努力。如果这个人不愿意预约和交费,要么是他对心理咨询有些疑惑,要么是他对咨询关系不够重视。 第三,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和多次咨询,而且不是一次咨询可以解决持续的心理问题。 许多方都很匆忙,通常第一个问题是“咨询能好吗?“需要多长时间?”这种心态不利于咨询的效果,来访者只停留在心理反省和内心体验的过程中,缺乏行为的协调锻炼,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四,各方应明白,心理咨询不可能在咨询室解决所有问题。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室的辅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心理问题也只是从这里开始得到缓解和改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当事人也必须走向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最终在人际关系与真实的环境中解决问题。 第五,在咨询过程中,客户应该完全信任咨询师。不要隐瞒自己的不良情绪和真实经历,让咨询师充分理解你的无奈和抑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互信的良好咨询关系,咨询师可以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引导来访者摆脱痛苦, 咨询可以顺利进行,心理问题也会有效。 第六,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也只能局限于咨询的关系。辅导关系无法发展成其他关系,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安全的“心理距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包括这个人平时被压抑的心态或他们不愿意接受的潜意识内容。 这些对纯粹的咨询关系没有影响,但如果咨询师和客户经常见面,可能会对心理造成伤害。 第七,双方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顺从而不是依赖。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就像一个向导,他会给来访者指明路或方向,但具体要走的路还是需要来访者自己努力。特别是需要心理和行为调整的人,应该避免以辅导员为拐杖,而是要学会听从辅导员的指导,自己走出心灵的泥潭。 第八,客户应该选择适合他/她的顾问。心理咨询治是很实用的工作,没有任何理论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心理咨询不是专业职称更高、名气更大的老师,效果越好。 很多客户都有这样的经历,找教授或者系主任来心理咨询,却发现只能说一些道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只有经过大量实战操作,具有丰富实战能力的顾问,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九,当事人要明白,心理咨询治疗师和心理学家不是一回事,心理咨询不提倡吃药。 通过我们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只要不是遗传问题,或者没有强烈的躯体化症状,无论是抑郁强迫、焦虑恐惧等神经官能症,还是学青少年厌倦、网瘾、品行障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调整完全改善,不吃药。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