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学习要点:流派整合与实践技巧

时间:2024-08-30 14:02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01心理咨询学习从哪里开始?

02 如何学习不同的思想流派,让它们相互融合而不是互相排斥?

03如何融合心理咨询技术与思想流派?

04 可以在同一个客户端上使用两种思路吗?

05 要实现真正的流派融合,需要做什么?

06 为什么说要先精通一门学科,再学习另一门学科?

01

学习心理咨询从哪里开始?

我们讨论的第一个咨询师痛点是知道但不会做、不会实践。我看到大陆很多人奔波去参加很多,但参加完之后,自己一知半解,只懂一点技巧就想做咨询,但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做不出来。

花了很多钱,学了很多学校,但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现象也让我感到非常可惜和遗憾。

因为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系统的、扎实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包括你首先要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有自己的基础,加上对文化的了解,然后你才能开始学习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有很多学派,最早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后来的很多学派都是为了反对弗洛伊德而诞生的,所以后来有行为主义学派,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学派,系统主义学派,后来有后现代主义学派,后来的很多学派都是为了反对前面的学派而成立的,所以各个学派之间非常矛盾。

如果我们不先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整体概念,就贸然进入某个学派,这个学派就会教给我们一些这个学派独特的观点、技巧,严格地说,是教给我们一些偏见。

所以,如果你在进入某个学派之前,没有足够的基本功和基本理论,你就会形成很多对人的特殊看法,这些看法就是偏见。这些偏见可能让你在做咨询的时候,会带着特殊的看法。但是,我们的来访者能接受这样的看法吗?你知道这些技术背后,隐藏着什么人性和人生的基本理念吗?

如果你不清楚技术背后的哲学和人性,并利用这些技术让我们的访客在不了解太多的情况下按照你的建议去做,这会减少他们的麻烦,还是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混乱,能源系统更加混乱?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如果你自己没有彻底理解,那么在实施这项技术时就很容易遇到困难。

当你学习了一个学派之后,如果听到另外一个学派的观点和你不一样,你可能会排斥它。因为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论据,对人性的看法也不同,所以你后面接触到的学派就会觉得是在胡说八道。这就会导致一些矛盾的现象。这个矛盾会让你很痛苦。

我以前教学的时候,有一位研究所所长,他排课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一个晚上有四节课,前面排的是格式塔疗法课,后面排的是认知疗法课。前两节课是格式塔疗法和情绪疗法,专门讲解情绪的理解。这种疗法不能问为什么,一问就进入认知。但是最后两节认知疗法课,一定要问为什么,要探究认知。

一晚上,我们学了两个流派,第一个流派不让讲认知,只讲情绪,第二个流派讲认知,结果开学没几个星期,学生就抱怨头疼,不知道怎么办,因为第一个流派和第二个流派的观点截然相反,但两个流派都很专业,也很重要。

心理咨询用有哪些方法_心理咨询有时间限制吗_心理咨询有用吗

其实,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应该看自己的人生经历,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更接近哪个学派,然后深入学习那个学派。同时学习两个理论学派,或者学了一派就认为其他学派不专业、胡说八道,其实是一种不恰当的学习方法。

02

不同学派之间应该如何学习,才能融合而不是互相排斥?

关键在于你在进入学校前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背后的哲学观点、对人性的看法;以及学习和了解有多少个学校,以及它们产生的过程;你还需要先探索自己,理清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经历。

做完以上准备后,就可以看看流派了,然后深入学习自己比较容易接受的流派。这样学习的话,就比较容易做到人剑合一,言出必行,心想事成。否则,可能就学不会,或者做得不对,做得不好。

所以我们学习心理咨询,不能学所有流派,也不能乱学。看到这个在推崇,觉得有道理,就学它,看到那个在推崇,觉得也有道理,就学它,但最后发现,这个老师讲的和那个老师讲的往往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

03

如何将心理咨询技术与思想流派融合?

以上是关于类型的介绍,剩下的就是咨询技巧了。

心理咨询技巧有一些共同的基础,例如同理心、同情心等技巧都是心理咨询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作为一个局外人,你如何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何尊重他的思想、他的情绪、他的价值观?前提是,你首先要会倾听、会理解、会共情。只有做好了这些,咨询师才能形成概念,知道来访者有什么样的困扰,该如何帮助他。概念形成部分会涉及到学校的概念。

除了学习基础技术和流派,你还需要掌握异常行为的框架和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将这些综合起来,用基础的咨询技术去理解别人的问题和困难,用流派的概念体系去概念化,进而发展出高级的干预技术,这些都需要长期系统的学习、训练和督导矫正。

所以,如果你已经上了很多心理咨询课程,但是在做个案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困难,在实践中会感觉到一些痛苦,那么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自己去挖掘自己的性格特质并去整合,没有从最基础的共情技术到高级的干预和案例概念化技术去学习,也没有学会如何应对危机情境。没有一套完整的学习,知道不代表能做,会做不代表能做好。

有一位心理咨询叫卡库(同名),在听了几百盘成功的心理咨询的录音带后,提出了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观点。他说:凡是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要么变好,要么变坏。不可能没有影响,也不可能有所谓的中性影响。

他的观点是提醒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学习、实际的练习和监督,就跟人说话,看似只是闲聊,但实际上,我们可能不仅不能帮助别人,还可能会伤害别人。

04

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客户身上使用两种流派的技术吗?

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肯定会涉及到人性观、哲学观、看待问题的基本观点等,这些专业理论都有一整套系统的观点,和来访者交谈时最好有相同的观点,避免产生混淆。

但我又提到,一切思想流派都是有偏见的,不同思想流派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认知,有的侧重情感,有的侧重环境生态等等,都不尽相同。后现代主义把一切思想流派都推翻了,说它们都是错的,需要重建。

有些思想流派在特定情况下非常实用和有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坚持一种思想流派直到最后,因为它是有效的。

心理咨询有用吗_心理咨询用有哪些方法_心理咨询有时间限制吗

但是有些情况下,你一开始用某个学派的概念去概念化他的问题,很顺利。但是到了一半,你发现不太适用,他好像不是这种情况。那时候如果你还坚持用原来的概念框架,你甚至可能无法与客户产生共情。你和客户之间可能会出现概念上的冲突,无法协调。

所以我们接案子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不会太快说自己是属于哪一派。一般来说,我们会从个人中心的取向开始,听取客户的意见,帮助他整理,慢慢把握他的方向、价值观、概念框架。然后再用合适的思想流派去应用、概念化。

有时候,你不一定需要使用某个学派。例如,在台湾,为受虐儿童服务的咨询师有时会说他们是“战地战士”,他们不属于任何学派。那些狗屁学派是无用的,只是在欺骗人们。他们使用了很多术语。他们能接我的案子吗?他们能取得成果吗?

所以不是所有的思想流派都是伟大的,他们有很多智慧的结晶,有很多价值贡献,有很多体系,但也有很多偏见。

我们从各种学派中学习概念化以及如何理解个案,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做出一些调整。

我认为在接案子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被某种思想流派所束缚,太过固执,或者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每个案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一般来说,我们应该以客户为中心,认真倾听,尊重他的个体差异,然后从他提供的信息中进行概念化。

至于是否可以同时使用认知技术和格式塔技术,我的回答是技术应用上没有问题。认知疗法和格式塔疗法其实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一个从认知出发,一个从情感出发,但技术上可以这里用一个,那里用另一个,并不矛盾,技术上的整合也没有问题。

我们讲理论的妥协、技术的融合,真正做咨询的时候,真正的问题是理论能不能妥协。

格式塔和认知特别对立,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也特别对立。三大取向中,认知行为疗法更科学;存在主义更以人为本,科学性较差;精神分析以动态为本,科学性较差。这三个流派其实有基本的矛盾。

融合是可以的,但是能融合的一定要融合,不能融合的不能强行融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等我们了解多了,融合了再来讨论。

05

要实现真正的流派融合,需要做什么?

全球绝大多数的心理咨询师都是融合型的,真正专注于某一流派的只有少数,美国和台湾都是如此,过分强调流派,会造成严重的偏见。但融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要融合完形和认知疗法,必须对两种流派都有深入的了解,才有资格谈融合。

所以在谈整合之前,至少要对一两个或者几个咨询流派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就像我们1879项目开始上各种流派的课,其实五六天是不够的,还要多看书,多做案例,多接受督导,对各个流派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能发现这个流派的哪些方面可以和那个流派相通。

如果不深刻理解一个学派,就去整合它,结果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会得出一个“怪东西”。如果整合了一个“怪东西”,可能会自相矛盾,如果去做咨询,效果会非常有限。

另外一个融合的原因,是你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让你感觉到需要融合。比如说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对于工作对象来说,认知行为疗法可能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所以你可能会选择这个(取向)。对于有的对象,你发现他们情绪比较多,需要做聚焦情绪或者格式塔取向的治疗,所以你可能会选择这个取向。有的时候,你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其实可以把其他的学派融合到里面去,效果会更好。所以,那就是在实战中,我们叫它田野学派。在实战的过程中,你发现需要融合,所以你就去融合。

所以要整合,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理论,只有深刻理解了才可以谈整合,不理解就去整合,可能会乱成一团,自相矛盾。

第二,你有实际的需要。

当你接到一个案例,发现这个案例对你有帮助,你就去尝试整合它。整合之后,你必须发展出一套新的、个人的理论。所以有人说,最后咨询学校的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学校,叫“自我学校”。它指的是基于你自己的个体而构建和发展的整合学校。

在台湾,有些人在教授咨询理论时,一开始不让学生阅读各种学派,因为阅读会充满偏见,会腐蚀这些学生。他们会要求学生先梳理自己,回顾自己从出生以来,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变化。“那个变化的经历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然后根据自己成长和变化的经历,在学期末再去浏览各种学派,看看哪个学派更接近自己的实际经历,然后再开始阅读学派。如果先阅读学派,往往会有很多专业术语,很多偏见,会让学习者不知所措,永远无法理解。

心理咨询有时间限制吗_心理咨询用有哪些方法_心理咨询有用吗

06

为什么说应该先掌握一种流派,然后再学习另一种流派?

一开始你需要对各个流派稍微了解一下,就像在自助餐厅或者高档餐厅,吧台上摆放着很多精美的食物,你可以自己选择。在这样的餐厅,一般来说我们要先逛一圈,从饮料、蔬菜、水果到肉类、汤,然后脑子里就会有一个概念,有哪些食物,我们喜欢吃什么,哪些可以先吃,哪些可以后吃。

也就是说,先看清楚,再开始拿食物吃。这样你就不会太快吃完一块食物,吃饱之后才发现还有更美味的东西,但你的胃已经容不下它了。

而且有些食物可能不相容,你不能同时吃两种东西。现在心理咨询有很多流派,很多都是相互矛盾、不相容的,所以我要求所有1879级的学生都先学通识课。因为如果你不学通识课,先学某一个流派,你就会学偏颇,每个流派都是有偏颇的。

先学了介绍,你对各个流派的韵味就有个大概的了解了。总有适合你、你喜欢的,也有不适合你、你不喜欢的。这时候你就要有选择性地深入一个流派。之后,还有很多书可以看。

在台湾,每个流派都有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书,当你深入阅读一个流派,实践、运用、接受指导,一段时间后,也许就能把这个流派看透,学透之后,有时候会觉得这个流派太平淡了。

比如我早期学过认知行为疗法,在硕士班读得很深,后来觉得认知行为疗法很肤浅,就对存在人本主义感兴趣,但后来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很实用,存在人本主义有时候有点空洞,又重新捡起了认知行为。

我开始思考,既然人本主义比较模糊和概念化,它的存在又何其重要?在所有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书籍中,对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定义几乎都是人本主义的。于是,我在读博士期间读了罗杰斯的二十多本书。我发现,大多数人对罗杰斯的理解都很肤浅,而我当时却体会得很深。后来,我开发了个性化技术,对使用体验量表作为工具的过程做了一些研究,体会也越来越多。

所以我对我的两种倾向都有很深的理解。当我接手一个案件时,我通常从人文主义方法和同理心开始。几乎所有思想流派都是如此。

如果我发现来访者的存在和生活问题很重要,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我可能会陪着他,用存在人本主义取向帮他找到方向。如果我后来发现他有一些特定的症状或者特定的事件需要做决定,我可能会用决策技术、认知矫正、认知改变技术,然后转向认知行为。

所以当你对这两种工具和两种理论都非常精通时,当你走上拳击台时,你会看情况,需要这个就拿这个,需要那个就拿那个。然而,在战斗中途更换工具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你拿错了工具,你将很难战斗,如果你想换工具,你就得再次停下来。

随着练习的增多,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序列、经验和专业知识。你会对来访者的状态更加敏感,并能轻松地找到一套概念、态度和技巧。

所以,同时读到相互矛盾的东西,比如存在主义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可能会有点痛苦。但是如果你深入一点,就会发现存在主义人本主义要做出最终的选择,其实是跟认知有关的。只不过存在主义人本主义的认知层次很高、很大,而认知行为的认知层次很具体、比较小。但是认知行为如果深入到世界观、人生基调、对自我、周围世界、未来的认知,它和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有很多共同之处。

所以,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两者,那么以后它们就会联系起来,但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会很痛苦。

两种学派的思想层次不同,具体程度也不同。认知行为学派有非常具体的技巧,而存在主义几乎不谈技巧,只谈态度和氛围。如果两种学派都读,就可以融会贯通。如果同时读两种学派,可能会产生冲突,不合情理。所以我说先学一种学派,再学另一种学派会更有帮助。

1879 开设了多种不同流派的课程。我原本想限制每个人最多只能选三门课程,因为如果一个人选的课程太多,就会变得太多样化。如果只能选三门课程,你就得选择、筛选、取舍。

但开设《成功之路》课程后,条件就宽广了。好处是学习的机会多了,坏处是要同时学这个学那个,互相矛盾。所以希望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有重点,认同、接受、擅长的就好好发展。就算来听其他学校的课,也参考一下,不要把每一门课都看得太重。如果把每一门课都看得一样重,最后会很迷茫,很痛苦。

1879计划,全称“中国心理咨询继续教育标准建设项目”,引进台湾心理学家全套硕士学位课程,是心理咨询的系统课程,由海峡两岸顶尖专家授课,指导学生提升心理咨询能力。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