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咨询|儿童心理咨询:原则、任务与技巧,促进身心成长时间:2024-08-27 14:04 儿童心理咨询的原则、任务和技巧儿童心理咨询的原则儿童咨询的动态发展特点和咨询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咨询必须采用与成人心理咨询不同的方法,既要坚持方法理论的严谨性,又要灵活适应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同时,还要促进儿童身心成长。儿童心理咨询与成人心理咨询有相似之处和显著的特点。儿童是成长发展的个体,其人格、认知和领悟能力都处于发展之中。年龄越小,对父母和环境的物质和精神依赖越大,儿童心理咨询行为受父母和环境的影响也越明显。很多时候,咨询主要针对的是儿童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以及其他关心和与儿童一起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儿童年龄越小,咨询的对象越广泛。对于具有一定思维和理解能力的较大儿童的咨询,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与儿童打交道中,相对于父母和其他人员,他们处于从属地位。因此,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对象,主要是正常儿童和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儿童;一类是间接对象,主要是儿童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以及其他关心和与儿童一起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由于儿童咨询工作的动态发展和咨询对象的多样性,儿童心理咨询必须采用不同于成人心理咨询儿童心理咨询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技术,因此,为了达到咨询的预期效果和咨询的目的,儿童心理咨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良好的咨询关系心理咨询是为人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最基本条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学家和咨询师都要努力的事情。心理咨询师的努力在于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工作能力、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平等待人的态度、高度的爱心和同情心,使咨询师感觉到心理咨询师是值得信赖、真诚和有能力的朋友,从而积极主动地进入心理咨询的角色。咨询师的努力在于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和亲和力,对咨询程序和方法的理解和配合,以及解决自身问题的迫切愿望。就心理咨询而言,缺乏良好的咨询关系会影响心理咨询的进展。另一方面,如果双方关系过于密切,涉及的问题太多、太细,咨询师就会产生依赖心理,从而阻碍自身能力的发掘。 坏的结果是心理师成为咨询者的拐杖和依靠,咨询者凡事都要寻求帮助,心理师的任何意见都成为咨询者的行动意向,完全压抑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良好的咨询关系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的标准就是既能顺利开展工作,又不至于让咨询者产生依赖。 (二)程序的灵活性 由于儿童个体、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表现出的心理困扰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问题,由于个人经历、个体心理特征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在咨询过程中,要坚持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灵活多样,而不能墨守成规。例如,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是先与咨询者交谈,然后进行能力测试、性格测试等相关评估,并根据以上信息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咨询者参考。但由于患儿表现的多样性及一定的隐蔽性,多数是由家长等带去会诊,有限时间内很难发现潜在问题,这就需要会诊医生灵活运用,采用灵活的程序反复观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患儿的深层次问题。干预方案制定后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需要在干预、训练过程中不断观察,随时调整判断和干预方案,这样才能防止会诊工作泛化,选出不同的患儿。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