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次心理医生要多少钱|带孩子看病的家长必知: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向医生传达有效信息时间:2024-08-25 14:04 医生诊治疾病是一门艺术,家长带孩子看病也是一门艺术。 家长总是希望能尽快去看医生,也希望医生多听他们说说孩子的情况,然而问诊时间有限,如何才能尽快的向医生传达有效信息,避免无用信息呢?以下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带孩子就诊的家长们了解。 1. 寻求儿科护理的 18 岁以下儿童 在国内,对于14岁至18岁“半大”儿童该如何治疗,存在不同意见,有的医院规定未满18岁就按儿童挂号,18岁以上按成人挂号;而有的医院则认为14岁及以上就可以按成人挂号,需要到成人科室就诊。 从医学角度来说,14岁至18岁的儿童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接近成人,但是其身体发育尚未达到成人标准,心理年龄也尚未成熟,因此依然是儿童。 此外,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儿童与成人的治疗方案也往往有很大不同,除了疾病本身的特点外,还会考虑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2. 就医前沟通 有些孩子听到要去医院或看医生、护士,就会哭闹、不肯配合。 就诊前,家长要与孩子沟通好,家长此时不要过分强迫孩子,因为孩子生病时本身就已经很不舒服了,又突然处在陌生的环境、遇到陌生人、穿上“吓人”的白大褂,自然格外焦虑,家长需要耐心和理解。 3. 带上这些东西 第二次带孩子就诊时,家长需要准备以下物品: 特别是对于从下级医院转诊到上级医院的孩子,家长可以随身携带这些,以帮助医生尽快做出诊断,避免重复检查。 家长应保留好孩子每次就诊的病历卡,因为卡上有孩子的病史信息。家长还应留足挂号费,以防轮到自己时发现没钱了,不得不再次排队。 4. 明确你的年龄和体重 看医生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医生孩子的年龄,例如年份、月份。 不同年龄段的常见疾病也不同,准确描述年龄对医生判断疾病非常重要。比如两岁以下的小孩,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医生问诊时会重点询问咳嗽、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或者腹泻等胃肠道症状。7岁小孩腹泻的发病率比较低,比较常见的症状是扁桃体炎。这种情况下,医生会询问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 另外,家长最好向医生提供孩子的体重信息,这将有助于医生确定药物的剂量。 5. 不要隐瞒你的病史 父母还应该告诉医生孩子过去的病史。 比如发烧的时候有没有抽搐,如果六个月到五岁的孩子发烧的时候出现抽搐,医生就会建议家长使用药物来预防抽搐。 另外,家长要告诉医生孩子是否患有肾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比如患有慢性肾病的孩子感冒了,医生就会开一些对肾脏无毒或毒性较小的药。 同时,如果您的孩子对某些食物或药物过敏,一定要告知医生。 6. 描述病情至关重要 比如孩子发烧,需要说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了多久,有些病甚至需要精确到分钟,比如抽搐,不同的病程,治疗方法也不同。 有些家长在描述孩子发烧的情况时,不断重复自己的话,这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是没有帮助的。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医生孩子发烧时的最高体温,孩子吃了什么退热药,吃后的情况。 7. 宝宝腹泻要先排便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当小儿出现腹泻的时候,大便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大便检查可以大致了解小儿腹泻的原因。 当孩子腹泻时,可以在来医院前取一些粪便样本,放在塑料袋或一次性纸杯中,2小时内的、没有被外界污染的粪便才可以用于检查。 对于婴幼儿,家长不要带纸尿裤去检查,纸尿裤吸收力强,会吸附粪便中的有形成分,如白细胞、红细胞等,这可能导致假阴性,影响检测质量和诊断。 8. 后续访问很重要 儿科也被称为“哑科”,因为医生面对的大多数儿童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 儿童生病时,体温变化很快,半小时前还是37.6℃,现在可能就升到40℃了。 孩子初次就诊时,医生会根据孩子病情、检查结果给出诊疗意见。但看医生并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如果孩子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再次就诊。 如何判断病情是否恶化? 最简单的情况就是孩子原有的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可能变得更严重,并且可能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比如,孩子开始发热时,体温38.5℃,偶尔咳嗽,经治疗后,体温不降反升,咳嗽加重,还出现喘息、呕吐、腹痛等症状。 另外,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情况也是判断病情的依据。 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全家都动员起来,只要家长和孩子在就诊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信任医生、配合医生,战胜疾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