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咨询|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心理保健专科建设,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时间:2024-08-14 14:05 设区的市、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妇幼保健院: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精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江苏省妇幼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进一步推动妇女儿童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全力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现就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精神卫生保健专业建设发出如下通知: 1.充分认识加强精神卫生保健专科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心理压力和应激因素增多,妇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面临巨大挑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妇幼保健机构作为为妇女儿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专业机构,应当强化自身使命,主动为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发挥作用。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精神卫生保健专业建设纳入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开展妇女儿童精神卫生服务的基础工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坚持以妇女儿童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规范精神卫生部门设置,合理配置精神卫生人员,努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全力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规范妇幼精神卫生保健专业专科设立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托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的妇幼精神卫生专业化医疗卫生网络,督促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各级妇幼保健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立指引》(国维班)的要求要求妇幼保健〔2015〕59号)科学设立妇幼精神卫生保健专业科室(妇女精神卫生科、儿童精神卫生科),精心布局精神卫生保健门诊,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和设备。全面保障专科特人服务业发展。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院应参照《儿童精神卫生保健专科建设管理指导纲要》和《妇女精神卫生保健专科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妇幼妇保健函〔2016〕113号)要求,规范妇幼心理评估室、心理咨询室等科室设立, 其中,儿童精神卫生保健专科应当设立心理行为发展与智力测验室和心理与行为训练室,并配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评估工具和干预设备。具备条件的三级妇幼保健院可以加强精神科从业人员配置,提升妇女儿童心理诊疗干预服务能力。到2023年,全省60%和40%的三二级妇幼保健院拥有妇幼精神卫生专业护理专业;到2025年,全省100%和70%的三二级妇幼保健院将配备妇幼精神卫生专业服务。 三、着力提高妇女儿童精神卫生保健服务能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妇幼精神卫生保健人员专业队伍培训计划,督促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妇女儿童精神卫生保健专家能力建设,确保所有专门人员定期接受妇幼精神卫生保健、精神科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掌握共同心理咨询、评估、心理行为训练、心理康复训练等基本技能。妇女儿童精神卫生保健专业部门要建立健全专业专科设立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管理制度、工作纪律,确保诊疗服务规范有序。鼓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具有高级职称的精神科执业人员到妇幼保健机构多个机构执业,通过联合门诊、转诊会诊、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能力。在省级层面,建立妇女儿童精神卫生实训基地,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精神卫生保健专家精神卫生知识技能培训。鼓励有关社团积极开展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四、不断优化妇女儿童精神卫生照护服务措施 各妇幼保健机构要根据青春期、孕期、生育期、更年期、老年等不同生理时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期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特点,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指导、精神疾病筛查转诊服务等工作。重点做好孕产妇和0-6岁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按照《孕产妇卫生工作规范》和《儿童心理健康照护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孕产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服务和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将高危孕婴患纳入项目管理,及时为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孕妇和心理行为发育有偏差或异常的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咨询、评估和干预服务。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的患者,及时转诊至精神卫生医疗专科机构,并加强随访。在全省范围内试点开展孕产妇抑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包括孕产妇常规孕检、产后访视、儿童保健服务等,探索建立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服务模式。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认真履行辖区内业务指导职能,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程实施,积极推广妇女儿童心理筛查、评估、早期干预等适宜技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妇女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孩子。加强与托育机构、学校的合作融合,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的能力和水平。 五、健全和完善妇女儿童精神卫生保健服务保障政策 各地要高度重视妇幼保健机构精神卫生专业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加强本地区精神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引领,因地制宜出台推进妇女儿童精神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以机构考核和绩效考核为抓手,引导和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强化专业化建设责任,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人员配备配备,落实好“两证办”要求,确保精神卫生专业专科建设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要加强与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教育、医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在资金投入、专业化建设、人才培养、职称提升、服务价格、医保支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为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强精神卫生照护专业建设,提高精神卫生专业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在省级层面,开展妇幼精神卫生保健专业建设活动,选聘建设一批省级妇幼精神卫生保健专业建设单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省妇幼保健机构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六、大力营造妇女儿童精神卫生保健服务良好氛围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等大众传媒,通过孕产妇学校、家长学校、托育(托育)机构卫生保健指导等线下服务形式,加大对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工作的宣传力度。 专家免费会诊,广泛开展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大力普及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树立“身心健康”观念,提高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儿童及其父母对常见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和积极就医的意识,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积极营造关心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5月 25, 2022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