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心理辅导|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室:助力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恢复信心

时间:2024-08-13 14:04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张晖高文

第三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本文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一个多月前,“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在武汉市第三医院住院部开业。

有的群众来诉说对家中孩子的思念,有的支援传染病科的护士坦言心理落差太大,有的因病感到恐惧、焦虑……一线医护人员的疲惫、委屈,都在这间由更衣室改建的诊疗室里消散殆尽。

这间心理咨询室由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4名队员——来自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杨惠清、陈亮亮、季海峰、黄英共同组建。

“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力,抗击疫情就很难。我们团队要做的,就是尽量去体谅、去接纳,帮助他们逐渐重拾信心。”杨惠清说。

心理咨询室效果图_心理咨询室_心理咨询室室内设计效果图

纪海峰主任医师接待来访医护人员

诊室里的纸巾总是很快就用完了

在诊疗室尚未准备就绪时,一些医护人员已出于好奇或听闻消息而赶来,提前进行面对面问诊。

“我们经常接触到工作强度过大、工作量过大的情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工作环境、性质的突然改变,有些人对工作不太习惯,有些人接触大量病人,病人也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杨惠清说,前来咨询的护士多是地方医院的护士,在援鄂医疗队到来之前,由于病人激增、床位扩容,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时间一长,就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包括焦虑、紧张、失眠、食欲不振等。

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产科护士,她习惯于看望准妈妈和准爸爸,随时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工作中时常充斥着欢声笑语,或是新生儿的哭声。疫情来临时,她被调到感染专科,这几天面对着不少危重病人,有的病情突然加重,这样的变化让这位护士几乎精神崩溃。

杨惠清分析称,每个人的承受力都是有限度的,疫情之下很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很多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调整、化解,但还是有很多问题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

她说,疫情发生后,很多医护人员为了保护家人,没有回家。

心理咨询室_心理咨询室效果图_心理咨询室室内设计效果图

团队曾接待过一位来访者,她谈到自己在与家人视频聊天时,看到孩子时,自己都快哭了,感觉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身为母亲的杨惠清对此感同身受,“一下子就能体会到对方的感受”。

针对这种情况,团队会给出一些情绪宣泄的建议,“我们的纸巾总是很快就用完,但有时候,默默地哭总比压抑情绪要好。”

但随着全国各地增援队伍抵达,当地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将逐渐减少,“这对他们来说将是一种更有意义的缓解压力的方式。”

辅导员跟进出院患者心理状况

患者心情好,医护人员压力小

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关怀,不止于问诊室、微信上。

心理咨询室室内设计效果图_心理咨询室_心理咨询室效果图

他们进驻三院后,就把贴有公众号二维码的宣传页发放到病房,提供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杨惠清说,有些病人病情进展快,身体不适,难免会心情烦躁,发脾气,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这些负面情绪也可能影响医护人员。

因此,积极为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他们工作的另一重点,“一旦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就能默默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融洽的氛围也能变相减轻医护人员的压力。”

奋战在三院,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其他队友也接手了两间普通病房和一间重症监护室,经过紧急改造,5天时间收治了3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杨惠清提到,医疗队领队、瑞金医院陈二振也一直在想办法为医护人员解决困难。

刚接手病房时,氧气供应跟不上,医疗队尝试了很多解决方案,包括将重症监护室搬到一楼。

社会各界的支持也让医疗队信心倍增。气温下降后,有人还送来棉袄。“有时候,工作人员筋疲力尽地回到酒店,领队说有事要办,心里就暖暖的。队员们感受到了关心和牵挂,心里很感动。”杨惠清补充道。

如今,这支队伍又有了“后续部队”支援。2月21日,由50名医生、治疗师组成的上海市心理医疗队奔赴武汉支援,其中包括3名来自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

目前,队伍已开展心理查房、心理干预等500余场次。杨惠清说,他们将对医护人员进行常见心理问题的培训,教他们如何应对住院患者异常情况,在工作重心转向住院患者的同时,兼顾医护人员的心理建设。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