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科专家|中国精神科医疗人才缺口大,如何破局?

时间:2024-08-09 14:22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我国优秀精神科医学人才数量仍存在较大缺口,不同地区医学人才数量不均衡,需不断提高。

文 |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林

编辑 | 王晓

图片/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应激因素增多,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最新全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为16.6%。此前的研究也显示,精神心理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全部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13%。

我国精神科普及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大多数县级城市都配备了专职精神科医生或设立了精神心理科室。近十年来,我国精神科医生数量较过去有较大幅度增长,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量分别由2011年的1.54/10万和2.65/10万上升到2021年的3.64/10万和9.39/10万。

但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为:过去我国对精神卫生医院的财政投入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投入的2%-3%,远低于同期高收入国家对精神卫生5.1%的财政投入。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发布的精神健康地图集显示,中国每十万人平均仅有2.2名精神科医生和5.42名精神科护士,分别是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5至10倍。

精神科医生培训

心理科医生儿童专家排名_儿童心理科专家医生_儿童专业心理医生哪里最好

当前精神科医生的培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目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分布倾向于发达城市,近一半精神卫生资源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对不足;

第二,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往往需要其他心理治疗和康复人员的配合,但目前临床心理治疗师严重短缺,社工引进困难,专业康复治疗师几乎没有,难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尤其是精神疾病的特点决定了患者需要康复后治疗师帮助其恢复社会功能,但这一职业目前缺乏培训体系;

图片/

3.创新型临床医生短缺。当前精神医学发展远远落后于医学科技整体进步,认识、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的手段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和期待。总体来看,我国精神医学科技创新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差、碎片化、不平衡”等问题,亟待培养既具有创新科研能力,又具有卓越临床水平的精神医学人才。

精神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对于精神科医生需要具备的素质,最基本的就是要秉持医生的职业道德,遵守医学伦理规范;要热爱这个职业,有家国情怀,愿意为中国的精神卫生事业奉献一生。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精神科医生一定是崇尚科学的人,坚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的手段一定能够解决未来临床上可能无法解决的问题,愿意投身到推动精神事业科技发展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精神科医生必须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背景抱有相对开放的态度,能够接受和尊重多样性,不带有偏见和歧视。此外,还要具有人文精神,有同理心,理解患者和家属的感受和难处;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负责;有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和诉求;细心、有洞察力,捕捉患者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和反应。

心理科医生儿童专家排名_儿童专业心理医生哪里最好_儿童心理科专家医生

作者认为精神科医生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第一,专业素养。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独立诊断、治疗各类精神疾病;

二是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开展高质量的临床实践;

三是要具有开拓创新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学术视野,不断更新本专业知识,钻研科研前沿,勇于创新,把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四是要具有做好科普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把所学所领以多种形式投入到社会和群众中去,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普及精神科知识,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

第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精神科医生需要与心理咨询、其他专科医生、社工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第六,优秀的精神科医生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自我照顾和抗压能力。精神科医生可能经常面临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从而产生压力和心理负担。应自觉关注自身身心健康,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保持自身平衡和稳定,这样即使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也能保持专业水准。

未来步骤

精神科医生的培养包括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阶段、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以及毕业后可持续的继续教育,此外,亚专科医生的培养也需要重视。

儿童专业心理医生哪里最好_儿童心理科专家医生_心理科医生儿童专家排名

在本科及研究生教育阶段,除培养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团队等外,还根据中国居民精神心理疾病诊断标准的变化和新特点不断优化。

同时要争取让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和临床工作,一个优秀的医生是通过临床经验培养出来的,精神科医生也是一样。

此外,作者建议将部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纳入精神病学教学中,甚至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研究,能否增设专门的心理治疗方向,以缓解目前医院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严重短缺的现状。

在精神科医生的研究生教育阶段,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等,我们希望依托国家精神疾病中心的师资力量,建设国家级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以临床技术、医患沟通、人文关怀为重点的国家级精神科人才规范化培训课程,积极引入一些国际上通用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国际标准。

现阶段需要注重医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临床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建立本土精神科培训和专科培训考核体系,并根据区域发展特点、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情况、当地群众精神心理问题特点进行合理的指导和辅导,在满足国家培训要求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

此外,在学业后教育阶段,急需建立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师的规范化培训体系。同时,精神疾病往往伴随身体问题,不应放松对其他医学学科精神科医生的培训,以提高其咨询能力。

目前,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精神科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亚专科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据介绍,全国专职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500人,亟待扩大儿童精神医学生的培养,建立儿童精神科医生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一批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干预治疗示范和培训基地,加强儿童、老年、康复等亚专科建设,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服务需求。

精神科建设体系的完善离不开精神科科研的进步。要解决精神心理问题,除了医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笔者建议投入一定的科研项目经费,鼓励医生和科研人员在精神心理疾病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共同推动精神科发展,加大对交叉学科团队建设项目、年轻精神科医生孵化项目的支持力度。

总体来看,我国优秀精神科医学人才数量还存在较大缺口,不同地区之间医学人才数量的不平衡、不同学科之间人才数量的巨大差异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改进的方向。未来应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提高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的待遇和保障,引导更多优秀医学人才进入该领域,同时推动地方加强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社工、康复治疗师等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形成精神卫生多学科服务队伍,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