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浙江探索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推动儿童健康领域发展

时间:2024-08-04 14:04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当前,儿童健康领域正从“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如何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儿科医疗、养育护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管理,就近为儿童家庭提供科学指导和健康支持?近年来,浙江省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保健司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基层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建成“医防保”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探索“医防保”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义乌开始探索

“医防护”走向一体化

盛夏清晨,阳光像一层柔软的金色薄纱,所到之处散发着熠熠光芒。在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前的热门打卡点,几名刚刚完成疫苗接种的小朋友在这里驻足,准备与写有“医药、预防、保护”字样的卡通雕塑合影。

2022年9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浙江省“医防保”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指南(试行)》,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创建工作,为广大儿童提供更加均等化、可及性、系统化、连续化的医疗、保健和育儿服务,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为儿童友好城市之一,温州对此积极响应,以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成立为契机,全市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功能布局、人才培养、配置机制、数字化赋能“四个一体化”改革,引导儿童家庭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儿童成长全过程的预防、筛查、诊断、干预、治疗、康复“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指南》,“医防保”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设有医疗区、预防保健区(含预防接种)、婴幼儿护理区三大功能区。在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区位于二、三层,预防保健区和婴幼儿护理区位于四层。三大功能区凸显“一站式”服务,医疗区与另外两个区域相对分隔,避免患病儿童交叉感染。

采访中,记者看到,不少带着孩子的家庭穿梭在不同的功能区域之间,感受着“医防保”的深度融合。家长们带着孩子到预防保健区做育儿风险筛查,再到医疗区做儿科推拿,最后按照家庭医生推送的课程安排,到婴幼儿护理区参加育儿护理小组活动。

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父亲将婴儿车停放在儿童停车场,准备进入诊所。

“医防保”深度融合理念最早由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卫生健康局提出。义乌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刘建英介绍,在由重疾病治疗向重健康转变的背景下,义乌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与全市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试点成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儿童健康服务专科联盟,这是“医防保”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雏形。

此后,随着义乌市被纳入国家基层儿童早期发展试点项目,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按照浙江省卫健委妇幼保健处的要求,从2020年开始牵头协助乡镇街道卫生院整合医疗、保健、预防、早期发展等服务,探索建立“医疗、预防、保健”三位一体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健康管理项目的基础上,义乌市不断深化儿童健康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刘建英说,该市通过14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免费为0至3岁婴幼儿提供6大类19项早期发育异常风险筛查和8项育儿风险筛查。同时,依托“儿童保健-儿科-康复”全流程闭环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儿童健康服务机制。

“这期间,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培训,保障诊疗项目顺利实施,并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妇幼保健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刘建英说。

儿童心理咨询中心_心理咨询儿童中心在哪里_心理咨询儿童中心收费标准

针对家长希望随时掌握孩子成长发育情况的诉求,义乌市还打造了“闪育宝”智慧婴幼儿照护服务平台。其中,“儿童生长曲线”功能将传统线下医疗机构检测优化为线上自测、自动预警、精准推送,实现了早发现、早干预的目标。

如今,“义乌模式”儿童健康管理的核心要点已被写入《指南》,“儿童生长曲线”功能也已嵌入“浙里办”应用浙江优善网“生长自测”模块,并开始在全省推广。其中,温州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按照省级建设标准建成了17个“医防保”型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为创建工作不断注入新的灵感。

一次注册,两种服务

打造复合型服务团队

《指南》明确指出,儿童保健科室与儿科医生交叉培养、集成使用,是解决基层儿科人才短缺、儿童保健科室业务单一问题的可行方案,也是加强复合型儿童保健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儿童保健服务能力的必要条件。

“儿保医生到儿科进修,儿科医生到妇保科进修,具备了对高危儿童筛查、干预指导的能力,才能真正把疾病预防门槛往前推。”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建黄告诉记者,中心定期选派儿保医生、儿科医生到医联体上级医院进行轮训。

“脱产培训非常有必要,这样才能扎实掌握另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不是敷衍了事。”周建皇说,作为中心管理者,他全力支持脱产培训,但实际的问题是,中心只有三名儿科医生,培训周期长达半年,这对于任何机构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最终,中心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轮训期间,中心保证医生的绩效收入不低于科室平均水平;参加轮训的医生尽量每周回来一天,维持门诊的运转。

49岁的儿科医生、副主任医师周莉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的半年培训中受益匪浅。“患病孩子家长不会主动区分保健和医疗。”周莉说,问诊时,医生询问孩子的体重,打算计算用药剂量,而家长则会问如何管理体重,这其实属于儿童保健医生的专业范围。作为儿科医生,如果这时候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显然无法满足家长对“医防保”深度融合的期待。接受培训后,可以进行个性化的专业指导。

如今,周莉已经可以独立开展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工作。“相当于既注册了保健科,又注册了医疗科,这也促使我们加强与儿保医生的病例讨论,儿保医生也会依托妇幼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对高危病例进行持续跟踪。”周莉说,“以前中心是靠上级医院的儿保专家每两周下门诊,开诊一次,现在每周都能开诊一次。”

在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部分有生长迟缓儿童的家庭都会选择到同楼层的中医儿科接受小儿推拿、膏药治疗等中医康复治疗。为此,中心还增加了脐灸、针灸等一些适合儿童的诊疗项目。

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医生正在开展育儿关怀小组活动。

从无人问津到热点地区

“医疗”与“教育”开始双向发展

对于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推进“医防保一体化”重点是整合“医疗”和“预防”方面的相关服务,但在养老护理方面,还需结合过去的经验,探索完善工作模式。

根据《指南》,儿童健康管理中心需对辖区内幼儿园、托幼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站等提供专业健康指导服务。此前,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就此进行了探索。如温州市瓯海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与当地94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签订“医教一体化”合同,逐步构建“区妇幼保健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幼机构”三级指导网络。

心理咨询儿童中心在哪里_儿童心理咨询中心_心理咨询儿童中心收费标准

《指南》还提出,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也应为保育服务提供支持,在婴幼儿托管区开展保育小组活动、家长课堂、营养厨房、体育锻炼等,这些内容都是新的挑战。

在前期基层医护人员培训中,温州市瓯海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区妇幼保健院院长郑先秋发现,很多医护人员的用心不够。原因很简单,他们以为自己能搞定病婴,能照顾好健康婴儿。但现实和他们预想的不一样。

以该区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的营养膳食厨房为例,尽管准备充分,但第一堂课还是陷入了混乱。护士长包旭然回忆说,营养膳食厨房的布置很有互动性,大家围坐在圆桌旁,识别辅食模型、分析营养食材、掌握辅食添加原则,然后参与配餐。但在实际课堂上,宝宝们自己动手摆弄食材,家长们忙着看管,根本无暇关注课堂内容。

看到这种情况,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芳建议,先在中心内试讲,再正式对外开放。在反复尝试中,中心不断调整教学流程,最终决定先品尝成品,确保学员注意力集中后再指导制作。“宝宝坐得住,家长才能听。”这是陈芳参加多次讲座后总结出的经验。

郑先秋建议,根据节气养生,按照时间节点开展主题课程,倡导浙江省卫健委近年来大力推广的“国医护国童”中医育婴服务理念,将婴幼儿体质识别、中医饮食文化、现代育儿理念融为一体。让中心医护人员惊喜的是,中医食疗颇受年轻家长的青睐。

就在营养厨房的课程计划酝酿之际,育儿护理团队又遇到了难题。“前几次活动,几乎没有家长报名,只能靠医护人员现场‘抓’人。”陈芳坦言,即便有家长不情愿地坐下来,也会因为气氛沉闷而离开。

无奈之下,陈芳再次向郑先秋请教,最终二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邀请托幼机构的保育员,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保健医生、儿科医生一起上课。

“随着托幼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医教融合’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词。但在以往的‘医教融合’推进中,似乎更多强调医疗机构的专业价值,而忽视了托幼机构的独特优势。”郑先秋认为,在养育与关爱方面,托幼机构的保育人员更懂得如何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保育员加入后,气氛完全变了。”陈芳说,保育员态度亲切,轻声呼唤、肢体语言等都能迅速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随着活动氛围愈发浓厚,儿童保健医生、儿科医生都会有意识地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孩子,会立即告知家长,并将孩子转诊至儿童保健门诊或儿科门诊,实现保健、医疗、育儿三者的对接。

“如今,寄养团活动名额经常是秒杀一空,我们也把现场报名改成了预约报名。”陈芳说,“从无人问津到一席难求,医护人员已经不堪重负。为保证安全和互动性,我们将参与人数限制在6至8组家庭,并将部分课程录制成视频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惠及更多新父母。”

在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探索中,“医教融合”由单向奔波变为双向奔波。温州市妇幼保健指导中心副主任周雨润说,保育员的加入,改变了医护人员严肃的授课作风,在专业互补中有效提升了育儿指导质量。同时,家长也能通过保育员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了解背后的托幼机构的服务水平,做出更理性的托幼选择。此外,托幼机构有了政府背书的展示平台后,招生压力得到缓解,也加速了全民托幼服务体系的发展。

越来越少的机构犹豫不决

改变源于政府的强力保护

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医防保”型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正值新校区建设准备,这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一些新颖的想法相对容易付诸实践。

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老医院区进行“重新粉刷装修”,这让改造难度增加了一倍。原来,该中心的儿科门诊设在一楼,病人来来往往,孩子容易被撞到。因此,借此轮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之机,该中心打破原有格局,将儿科门诊搬到三楼,开辟为医疗区,将行政办公区搬到其他楼宇,腾出四楼,开辟为预防保健区和婴幼儿护理区。

“由于老校区空间有限,一些活动场地仍需共享,这对中心的设计思路是一个考验。”中心副主任金忠孝介绍,“比如411室挂着三块牌子,既是发育监测筛查室,也是细致的认知指导室,更是温馨的健康书屋,在不同时段组织不同的活动;比如,打开投影幕,疫苗接种观察区就能变身家长教室。”

儿童心理咨询中心_心理咨询儿童中心在哪里_心理咨询儿童中心收费标准

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面临着与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类似的处境。因此,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在建立“医防保”型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时,也要考虑如何平衡前期投入和长期收益。“《指导意见》刚出台时,大部分基层机构都持观望态度”,郑先秋说,但一年半过去了,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犹豫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少了。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有力保障。

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成立,经多次商讨,决定由区财政局对参与成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100万元财政补助;由瓯海区卫生健康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相关服务按项目、按次付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于内部绩效分配,确保参与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的相关医务人员获得额外的绩效收入,技术服务价值得到体现。

这一转变,也源于“医防保”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品牌效应。例如,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今年上半年已接诊19195名患者,预计到今年年底,接诊量将远超去年全年接诊的30424名患者。“这些来看病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长带过来接受健康管理的,也有一部分是‘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后,从城区医院回到基层医院的孩子。”周建皇说。

在市层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进展和成效令人振奋。周雨润告诉记者,截至2024年6月,温州17家“医防保”型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已覆盖全市497个社区(村),为0至3岁儿童2.93万名、0至14岁儿童26.51万名提供健康服务。其中,今年上半年0至3岁儿童健康保健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2.28%。

“随着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儿童健康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儿童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更是对儿童发展潜能的激发。”浙江省“医防保”儿童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具体负责人、浙江省卫健委妇幼保健处三级调研员何其欢说,浙江省卫健委将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保”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纳入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体系进行推广,目的是充分发挥基层儿童健康保障网络优势,打造婴幼儿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儿科医疗、育儿互动一站式服务链,为广大儿童就近提供优质的“医教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积极构建15分钟育儿服务圈。

目前,浙江省已建成300余个“医防保”型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并同步依托全省统一的婴幼儿照护数字化平台,对各中心建设进度、服务人数进行数字化监控。“期待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协调多部门参与,惠及更多家庭。”何其欢说。

记者笔记

深入贯彻儿童友好理念

推动全社会践行儿童友好理念,事关儿童的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浙江省建设的“医防保”型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以促进儿童健康为最终目标,无疑是儿童友好理念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实践。

温州儿童友好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在改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诉求最高的是“为儿童提供桌椅、儿童洗脸盆等友好设施”,占比20.11%;其次是“为儿童提供休息、玩耍的场所”,占比18.21%。这些诉求在不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环境规划中都得到了响应。

儿童友好理念体现在细节之中。记者看到,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诊疗区域的桌椅多采用弧线设计,消除了尖角的安全隐患;儿童桌椅的尺寸大小也适合儿童,体现了“1米高看世界”的内涵。在该中心的儿童友好型卫生间,不仅有可爱的迷你洗手池和马桶,还专门设置了亲子隔间,避免了异性父母陪同孩子进出卫生间的尴尬。此外,充满童趣的元素随处可见:充分利用室外阳台,打造以儿童乐园为主题的休闲场所,供孩子和家长休息;诊疗走廊两侧悬挂着墙面游戏;阅读角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类儿童读物……

儿童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进一步探索服务友好,相继增设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学习困难门诊等儿童心理健康相关门诊。对于病童家庭,此类门诊帮助他们就近获得儿童成长全过程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文:健康报记者赵星月、通讯员陈欧英、陈月雪

照片:王晓峰、赵星月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