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健康中国核心战略目标实现时间:2024-08-02 14:08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健康中国的核心战略目标均强调儿童健康指标由生存向发展转变,优先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没有心理健康,就不可能实现儿童终身健康和充分发展,也阻碍了家庭幸福和社会繁荣。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约有20%的儿童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5岁以下主要表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等,5岁以上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超过75%的心理健康症状出现在儿童青少年身上。 再者,儿童青少年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的谱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往往从失眠、乏力、忧虑、抑郁、不安、烦躁等非特异性、弥漫性的轻度功能障碍症状开始,逐渐发展为抑郁、焦虑等重度功能障碍的明确症状和精神症状,相应的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早期预防与干预最为关键,这样不仅可以控制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慢性、严重发展,而且可以达到最好、最快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的损害。 最后,从终身发展和大脑可塑性的角度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一系列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儿童青少年时期大脑的可塑性最强,通过积极的干预和治疗,增加保护因素,减少危险因素,可以有效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学业发展和未来生产力。 在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睡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常常被人们忽视。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对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睡眠。健康的睡眠除了充足的睡眠外,还包括睡眠质量好、效率高、规律、习惯好、白天保持清醒等。 然而从婴幼儿到青少年都是睡眠问题的高危人群,主要表现为抗拒就寝、入睡困难、夜醒频繁且时间长、早醒、睡眠节律紊乱等。在我国,30-40%的婴幼儿存在就寝问题和夜醒,主要与奶睡、拍睡、抱睡、缺乏行为限制等育儿习惯不当有关;而学龄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失眠和昼夜节律相位延迟症,主要与睡眠卫生习惯不良、作息安排与内在生物钟节律发展不匹配、学业压力、心理情绪问题、过度使用网络等有关。 此外,患有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发育障碍以及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睡眠问题发生率可高达50-80%,是健康发育儿童的2-3倍,会显著加重相关症状,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与人们普遍认为的“儿童青少年没有睡眠问题”、“儿童青少年的睡眠问题长大后自然会好起来”相反,儿童青少年的睡眠问题不仅发病率很高,而且如果不加以治疗,很容易转为慢性,持续到成年。 大量研究表明,睡眠与儿童的情绪调节、认知发展、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学习成绩及大脑发育等密切相关;而睡眠不足及睡眠问题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自残自杀、学业失败、大脑发育受损等的高危因素。而且,睡眠问题往往是精神心理问题的前兆症状,先于精神心理问题出现,有效干预睡眠问题可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诊所名称 国际部睡眠与心理咨询团队门诊 诊所时间 自 2024 年 8 月 2 日起,每周五下午 预约方式 微信预约:公众号() 电话预约: 门诊特色:门诊由儿童睡眠与心理健康专家、博士生导师、心理咨询/治疗师王光海教授、发育与行为儿科副主任医师姜延瑞、精神科医生孙万琪医生组成,团队均接受过国内外系统的专业培训,临床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服务能力,针对0-18岁儿童青少年失眠(睡眠抵抗、入睡困难、夜醒频繁、早醒)、昼夜节律紊乱、夜惊、梦游等心理咨询问题,抑郁、焦虑、学校厌恶、压力反应与适应不良、网络成瘾、人际冲突、自伤、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以及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提供非药物主导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家庭育儿指导。 它采用现代积极心理学和生命周期发展观,尊重跨文化多样性,不仅注重解决问题、治疗疾病,更注重能力培养和健康发展,以儿童和家庭为中心,融合医学、教育、家庭的力量,为儿童睡眠与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 王光海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心理咨询/治疗师 专家介绍: 现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发育行为心理咨询/治疗师、儿童脑科学中心研究员、发育脑科学实验室主任、精神病学与心理健康专业博士生导师。在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完成临床心理学、儿童睡眠医学联合培养博士,并在耶鲁大学、哈佛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康奈尔大学医学院附属纽约长老会医院访问学习。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儿童组委员、秘书、中国睡眠研究会儿科睡眠/睡眠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儿科睡眠医学学会(IPSA)会员。长期从事儿童睡眠、心理健康及发育脑机制相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项,在JAMA Open、Sleep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是《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中国6岁以下儿童睡前问题与夜醒治疗指南(2023年)》、《中国失眠障碍诊治指南》、《中国睡眠医学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南》(儿童青少年)、国际儿科睡眠医学会《褪黑素治疗自闭症及神经遗传疾病儿童失眠专家共识》的主要撰写人之一。 取得自闭症诊断“金标准”—ADOS-2高级临床及科研资质,入选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新星计划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学科带头人,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11)。 他专注于儿童神经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行为治疗,涵盖青少年问题、心理情绪问题、发育行为问题(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等)、学习适应问题以及成年人尤其是孕妇的情绪和睡眠问题。 姜延瑞 博士 副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 现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华中医信息学会睡眠分会理事、上海市优生学协会儿童早期发育与发育障碍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访问学者先后赴香港大学、加拿大、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等进行发育行为儿科/儿童保健方面的临床和科研学习。研究方向主要为儿童睡眠与健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2项、上海市卫计委科研项目1项,参与实施多项国家、省、市级项目。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他专门从事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评估、诊断和治疗,例如睡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言语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喂养问题、发育迟缓等。 孙万琪 博士 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 专家介绍: 现为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硕士,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布朗大学医院等访问学习。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睡眠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7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入选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类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24)、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扬帆计划”(2019)等人才项目。 专门从事儿童青少年情绪及行为问题的评估、诊断及综合治疗。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