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次心理医生要多少钱|从业者分享:正确寻求心理咨询的四个关键方面时间:2024-08-02 14:06 作为一名从业者,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告诉你如何正确寻求心理咨询: 1.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心理咨询 2. 哪里可以找到心理咨询 3. 如何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 4、心理咨询 1.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心理咨询 当你遇到心理困扰时,如何决定是自我调节还是花钱心理咨询?可以参考以下四个维度。 (1)时间维度 人的心灵具有自我消化和治愈的能力。当遇到一些不愉快和负面的生活事件时,比如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表现不佳、心碎、亲人去世等,一段时间内感到困扰是正常的。心灵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经过一个多月的自我调适,影响仍未缓解,甚至有所加重,对生活的诸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说明心理的自我消化、治愈能力还无法有效应对当下的困扰。 简单来说就是事情超出了一个人的承受范围,这时候可以考虑心理咨询。 (2)严重程度 您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学习或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困扰,或者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就像感冒一样,如果只是流鼻涕,虽然要经常擤鼻涕,很不舒服,但你可能觉得不需要吃药;但如果你已经感觉浑身无力,发烧,没有食欲,头晕目眩,对生活影响很大,那你可能就需要吃药了。 如果你发现正常工作、学习、生活有困难,或者痛苦很大,自己无法调整,可以考虑心理咨询。 (3)经济层面 想到寻求心理咨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已经到了无力应对的边缘。心理咨询并不便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直接寻求心理咨询,正所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如果经济条件需要认真考虑,自然要优先考虑自我调适,比如看书、音乐、运动、与亲友沟通等。 如果你发现这仍然没有帮助,你可能真的需要考虑心理咨询。 此外,心理咨询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包括摆脱长期的心理问题、改善人格、促进心理成熟、扩大自我认知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即使目前没有强烈的顾虑,接受心理咨询来促进自我成长也是一个选择。 (4)排除尺寸 对于那些突然无缘无故出现的心理困扰,其实有可能是身体有病,需要先排除。如果不确定自己的困扰是身体原因还是心理原因,可以先去看医生(心理科、精神科、心身科等,不同医院叫法不一样,可以到挂号窗口询问)。 首次就诊,总费用一般在200元以内(不同地区有差异),如果医生诊断身体没有问题,自己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心理咨询。 2. 哪里可以找到心理咨询 当你决定寻求心理咨询时,你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寻求帮助。 (1)医院 地方三级医院都有心理科(或心身科、精神科等,名字可能不同)或精神卫生中心(有的叫脑医院)。 医院心理咨询收费低于市场价,可使用医保,但可能需要排队预约。 第一,医院心理咨询,医生每天开药、看几十个病人,收入少很多,心理咨询一天最多只能看6-8个病人,所以很多医生不愿意做心理咨询。 第二,学习心理咨询的初期费用很高,医院一般不报销,所以要自己掏钱。对于医生来说,做心理咨询不仅赚得少,而且花费也很大。因此,真正学习、了解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医生并不多。 从专业性上来说,医院的医生做心理咨询并不能保证专业性,当然专业的也有很多。 (2)学校 学校一般都配有心理学老师,如果你是学生或者在职人员,可以先尝试一下学校的免费心理咨询。 (3)互联网(谨慎)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网上搜索,那些在网络搜索中排名靠前的心理咨询机构都是花了钱做广告才取得高排名的,所以需要慎重选择。商业是逐利的,广告投入必须靠访客赚回来,这可能会损害专业性。就像一个只顾赚钱的商家,可能会提供劣质产品,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心理咨询平台有很多,比如简单心力,易心力等等,平台上的心理咨询咨询师不一定要很专业,还是要注意筛选(具体筛选方法后面会说)。 知乎上也有很多心理咨询咨询师,我觉得它比心理咨询平台的优势就是提供更直观的感受。 心理咨询平台对于心理咨询的教育背景、培训背景、工作经历等介绍非常抽象,缺乏对心理咨询的“感觉”,而且这些方面也无法保证心理咨询的专业性。 在知乎上,你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她:除了专业性,还有他的个人风格。当然,知乎上有些心理咨询在回答问题和写文章时,是故意做营销的,一定要小心分辨。 还有一点补充:有时候你会看到“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心理咨询”,在注册体系中成为注册心理咨询师相对来说更专业一些,但并不代表你就具备了专业资格。 就像一个考试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只是记忆力好、应试水平高,而注册制度的注册心理师审核机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缺乏面试环节和监督学习环节,申请材料可能被“打水漂”。 这不是污蔑报名系统,我认同报名系统的工作,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相信报名系统的心理咨询咨询师。我接触过报名系统的心理咨询和督导人员,其中有些人很不专业。 (4)推荐 如果身边有人接受过心理咨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改善,而有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咨询师比较可靠,可以请他或她给你介绍其他人。 如果你身边有熟人从事心理咨询,虽然你不能去找他/她(心理咨询有个咨询原则,避免双重关系,亲朋好友也不提供咨询),但你可以请他/她推荐一位靠谱的心理咨询。 我也愿意推荐,如果你需要心理咨询,可以私信我在哪个城市,如果你认识当地靠谱的心理心理咨询,可以推荐一个,如果我乱打广告,推荐的心理咨询不靠谱,你可以去知乎举报我。 3. 如何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 当你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心理咨询时,这些渠道并不能保证心理咨询的专业性,你必须甄别心理咨询的专业背景,确定其是否可靠,避免浪费金钱。 心理咨询的专业背景通常呈现以下六个部分:教育背景、职称、工作经历、培训经历、督导经历、个人经历(或个人分析)。 了解心理咨询咨询师的专业背景是来访者的权利,来访者可以放心地向心理咨询咨询师询问;心理咨询咨询师有义务在正式咨询前不收取任何费用,更不能拖延到付费咨询之后才告知来访者。 (1)教育背景 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的筛选以学历为标准,具有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与心理咨询密切相关的专业学位的心理咨询咨询师优先于无学位的心理咨询师;具有心理咨询专业海外留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咨询师优先于国内心理咨询咨询师。 提醒:这个优先级是相对的。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心理咨询伪造简历,自称是国外知名大学心理学博士,这完全是假的。如果接触有留学背景的心理咨询,一定要谨慎,不要盲目相信。就算是正规留学背景的心理咨询,也有不专业的,一定要小心辨别。 并不是说非心理咨询就不专业,我也遇到过经过系统培训、专业技能扎实的非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如果心理咨询不是专业人士,可以问问他是如何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了多长时间。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基础心理学知识需要系统学习,才能对人的心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开展心理咨询。 有些心理学研究生培训班只是培训班,并不等同于获得硕士学位。有些不良心理咨询将参加此类课程的经历贴上“心理学研究生院”的标签,以混淆视听。请大家务必小心辨别。 作为来访者,你有权要求心理咨询提供你的教育背景、学历和学位证明。如果对方不愿意提供,只能说明他们有罪。一个不能从一开始就真诚对待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很可能不可靠,可以被忽略。 (二)专业技术职务 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缺乏公信力,很多心理咨询为了标榜自己的专业,吸引客户,夺取大家对权威的信任,喜欢给自己起各种头衔:教授、院长、主任、院长、首席、注册督导/心理师…… 邓爷爷曾经说过:“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你有多少头衔,唯一要看的是咨询有没有帮助,你交的咨询费是否值得划算。 你有这么多行政工作,有时间做心理咨询吗?头衔越多就一定意味着你的咨询能力越强吗?不一定。 就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等心理咨询领域相对权威、相关性强的协会,也在“自我贬值”,国内其他“专业”协会的专业性更是难以令人信服。 网上可以查到一些资料,两大协会建立的注册制度,并不能保证注册督导员或注册心理师的专业能力。来访者信任通过注册制度审核的心理咨询,是基于对“全国性”协会的信任;而两大“全国性”协会本着对来访者的负责态度,未能严格把控审核环节,导致不靠谱的“注册”心理咨询侵害来访者的利益。 国内各种协会的头衔,比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咨询师,并不能证明专业能力。一些不良心理咨询利用人们对国外标准的信任和信息不对称,国外协会的真实性难以核实,就标榜一些国外协会头衔。同样,不管你的头衔是真是假,来访者只是来咨询和寻求帮助的。至于首席、资深的头衔,缺乏可信度。 用职称来判断心理咨询的专业能力,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忽略职称。不要把职称作为判断心理咨询专业能力的参考标准。让那些不靠谱的心理咨询费尽心机去弄一堆职称,然后开心地玩吧。 (3)工作经历 工作经验通常表示工作年限或咨询总小时数。 有的心理咨询自称从业十余年,但实际行医可能只有十几年,从事教育工作也只有十几年,却把这些工作经历算作心理咨询经验;有的心理咨询把团体咨询时长乘以人数,虚增咨询时长。例如,团体咨询有8个人,每次1.5小时,应该按1.5小时算,却算成:1.5×8=12小时。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