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24小时心理热线|温州:96525 心理援助热线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时间:2024-07-22 14:04 温州网讯: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为此,温州市政协委员、瑞安中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曾瑞华呼吁完善全市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随着全市统一心理援助热线96525、家长必修心理学课程等举措的推广使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和部门协同的机制越来越多。 一个电话 把她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这世上再也没有人关心我,我真的不想活了。”近日,96525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林小舒接听电话,电话那头的一名女孩哭着说自己想自杀。 林小舒连忙安慰女孩,但她却一直抽泣,情绪十分低落。原来,女孩名叫玲玲(化名),患有精神疾病,经常和家人发生矛盾,最近又和朋友吵了一架。与家人朋友矛盾的升级,让她感到被整个世界抛弃,于是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我现在就拿着刀,准备割腕,死了也许就能解脱了。”玲玲的声音里满是绝望。意识到情况紧急,林小树先安抚了她,然后利用“一键报警”功能,将女孩的联系方式和通话状态发送给警方。警方反应迅速,及时制止了悲剧的发生。“警察赶到的时候,女孩已经割腕了,手上还有明显的刀伤,如果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林小树说。 一个电话挽救生命,得益于背后部门联动机制的建立。在今年市两会上,曾瑞华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青少年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提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多部门、多主体的协调联动机制。 她的提议很快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政府出台了《全面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明确由宣传、政法、教育、卫生、民政等23个部门(单位)共同参与体系建设,并提出了在全市推广使用统一的心理援助热线等措施。 一份提案 构建心理健康保障网络 曾瑞华认为,青少年学生心理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有待加强。“这些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杀预防与保护工作,存在职能交叉、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此,她建议成立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两办发文,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明确各部门职责和联动关系,完善各部门工作机制,打破部门间壁垒,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体系。 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建议逐渐变为现实。政府部门成立了市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全面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宣传、政法、教育、卫生、民政等23个部门(单位)要参与建立完善“教育主体、部门统筹、基层支持、社会参与”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闭环管理机制,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方案的实施,从今年5月份起,我将把各部门、各协会设立的心理服务热线合并到96525热线中,提供“7×24小时”服务,实现心理健康“一站式”服务。 同时,热线电话嵌入110公安报警系统,接到高危电话时,接线员可与警方进行信息交换,加强介入,防止悲剧发生,还可实时邀请第三方(如公安部门)加入通话,实现高效的协同处置。建立市委青少年维权热线、妇联维权热线、家庭教育热线双向互联互通,实现高效的协同处置。 截至目前,96525心理援助热线累计接听心理咨询电话 通,处置高危电话 通。 必修课 引导父母用心学习 除了部门间协同,加强家庭心理干预也必不可少。在提案咨询会上,曾瑞华反复强调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从我的工作经历中,我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息息相关。”曾瑞华见过不少因为家庭不和、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情感沟通、家庭矛盾等原因,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更糟糕的是,当孩子出现问题迹象时,很多家长无法及时发现或给予足够的重视,未能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导致孩子心理问题不断升级。” 不仅孩子需要心理辅导,家长也需要补上这门“必修课”。随着建议落地,教育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的意见》《温州市中小学“暖心健康”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出专项课程提升家长育儿能力。 市教育局联合温州医科大学开发了《3+N家长心理健康必修课》,分三个阶段提升不同年龄段家长的育儿能力,截至目前,阅读量超过3.9万次;打造了“心语”暖心养生会等品牌项目,开设家长课程500余场,全网受益人数超过300万人次。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