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心理医生一次多少钱|世界精神卫生日:长期心情烦躁、胡思乱想,可能是心理问题时间:2024-09-16 14:07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谢君毅、刘欢欢、吴晓丹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最近心情很烦躁,睡不着觉,只要一闭上眼睛,脑子就开始胡思乱想”;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无法开心起来,也不想做我平时喜欢做的事情”; “最近心情很郁闷,总感觉身体不舒服”…… 被困在情绪的牢笼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失控,坏情绪慢慢地吞噬着我。“我该怎么办?”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受到不好的事情影响,睡不着觉。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心理治疗师赵新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旦长时间积累发展,反复出现烦躁不安、胡思乱想或情绪波动剧烈等症状,都可能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征兆。这时候,光靠自己很难熬过去,需要他人的支持和专业的心理援助。 误区一:心理感冒过一段时间就会好 “心理感冒”是心理亚健康的隐喻,常见症状有焦虑、抑郁,虽然不符合焦虑、抑郁诊断标准,但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这种不适可能出现在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可以说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健康和亚健康之间徘徊。 赵久博指出,坏情绪有时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平复,但也不一定过一段时间就自然缓解,这取决于“心理感冒”的严重程度(类似重度感冒还是轻度感冒),以及个人的心理素质、自我调节能力、家人朋友的支持等。 一旦长期积累发展,反复烦躁、胡思乱想或情绪波动剧烈,都可能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征兆。此时,靠自己很难渡过,需要他人的支持和专业的心理援助,比如看心理医生。 误区二:只有问题严重的时候才需要看精神科医生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生病了才需要去医院,但其实,心理科并不只是治病。赵新宇说,心理科不仅治疗心理疾病,还能预防“精神病”。每个人都会感到焦虑、迷茫、孤独、无意义,或者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生活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严重到让你觉得自己“生病了”或者“我精神或心理有问题”,但可能会让你长期不开心,觉得很多事情总是不顺利。这时候,你可以去心理科寻求帮助。此外,你也可以单纯去心理科,探寻自己情绪问题的深层原因,扫除成长的障碍。 据记者了解,其实在医院里,人们常说的“心理医生”主要包括两类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通常通过预约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能得到上述两类专业人员的帮助。 人们统称他们为“心理学家”,但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 赵久波介绍,珠江医院心理科实行“先诊断、后治疗”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有心理问题的人需先到心理科门诊挂号,精神科医生会进行规范化的访谈,根据心理评估结果做出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单纯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者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通过生物学途径缓解病理情绪,从而减少病理情绪对患者的心理伤害;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了解病理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尝试进行认知或行为上的调整和改变。 误解三:“心理治疗”只是找个人倾诉而已。 心理治疗是人际互动的专业过程。赵欣宇表示,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与来访者进行互动,引起来访者心理、行为和身体机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病、促进康复的目的,与普通的聊天有很大区别。 误解四:精神类药物有严重副作用,而且容易上瘾 就像重感冒要吃药一样,精神感冒也可能需要吃药。当情绪问题已经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时,医生经过专业评估后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情绪问题或其引发的躯体症状。赵久波指出,目前新一代的精神类药物虽然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相比之前的药物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概率很低,而且大部分药物不会引发成瘾问题。 误区五:看心理医生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任何治疗的疗效取决于至少两个方面:治疗匹配和起效时间。赵久波表示,目前精神科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针对不同疾病、不同个体差异,疗效也不同,所以要遵医嘱,定期随访。一般来说,药物服用两周左右就会开始见效。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通常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前期需要花时间建立咨询关系、了解来访者的生活背景、明确问题和目标,所以效果不会那么快。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匹配程度、双方的努力程度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如果来访者的问题性质复杂,或者希望通过咨询实现更深层次的改变,则需要长期、多次的咨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新闻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