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咨询|家庭矛盾致女性焦虑烦躁,合理情绪疗法助其重燃婚姻希望时间:2024-09-03 14:03 摘要:本案为一名女性求助者,因家庭冲突导致情绪焦虑、易怒,对婚姻失去信心。通过收集一般信息,咨询师与客户一起制定咨询目标,使用合理的情绪疗法,与客户一一分析非理性的信念,并学习新的合理思维方式。通过五次会议,客户的情绪得到了缓解,重新点燃了对 婚姻 美好生活的希望。关键词:家庭冲突 焦虑 易怒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1. 一般信息 1. 人口统计信息:李,女,30 岁,已婚,有一女,在民营公司工作,从事文职工作。 2. 个人成长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家里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都是最小的。他的父亲对他很严厉,他的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父母之间的关系一般,他们经常吵架。童年时期,他朋友少,胆小,喜欢画画读书,在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初中时,他的学习成绩不错,但考虑到家庭条件,父亲不让他继续读高中。她和老公是同学,结婚一年后就生了一个女儿。丈夫因工作原因离家很远,每个月在家的时间不到 10 天。孩子出生后,他主要和婆婆住在一起。在过去的一年左右时间里,丈夫被调回离家更近的工作岗位,一家三口已经团聚,婆婆仍然和她住在一起照顾孙女。 3. 精神状态:情绪低落,面色疲惫,感知正常,思路清晰,意志行为基本一致,自我意识完全,主动与丈夫商量。 4、身体状况:无重大疾病史,近六个月内焦虑心烦意乱,睡眠质量好。偶有头痛,近期体格检查报告无明显异常。 5. 社交功能:平时与亲朋好友交流较少,由于情绪问题和对工作效率影响不大,与同事相处是可以接受的。 6. 心理测试结果: 焦虑 自评量表 (SAS) 标准评分:63 分,中等 焦虑。抑郁 自我评定量表 (SDS) 标准评分为:53 分,轻度抑郁; 2. 主要投诉和个人陈述 1. 主诉:过去六个月内夫妻情绪不稳定、焦虑、易怒、紧张。 2. 个人陈述: 我出生在一个比较贫穷的普通家庭,我是家里最小的,有很多兄弟姐妹。父亲是一个严格而守旧的人,在学校担任行政人员。母亲没有工作,是一名家庭主妇。爸爸脾气暴躁,妈妈很啰嗦,两人几乎每三天就大吵一架。小学的时候,因为我的同学大多来自公务员家庭,经济条件比我好,我心里有自卑感,我很胆小,朋友很少,喜欢一个人画画看书,在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爸爸从小就对我很严厉,我又怕又恨,想反抗却被压制,却经常对妈妈和兄弟姐妹表现出叛逆。 初中时,他的学习成绩不错,但爸爸不让他继续读高中,进入外省的高考攻读中专。我很高兴自由,在四年的寄宿生活中,我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这在大家眼中都是开心果。毕业后,他继续在短期大学学习,此后一直从事文职工作。 婚后,我在他所在的市中心买了房子,一年后女儿出生,婆婆和我们住在一起照顾孙女,老公因为工作原因离家很远,一个月在家的天数不到10天。在过去的一年左右时间里,丈夫被调回离家更近的工作岗位,一家三口已经团聚,婆婆仍然和她住在一起照顾孙女。我对婆婆还是好的,虽然两人的生活习惯相差很大,但我更尊重她,过节主动给她送礼物,如果她身体不舒服就亲自带她去医院,连她的孩子都做不到。 半年前,快要生孩子的嫂子,突然以和婆婆意见不合为借口,瞒着我搬进了我家。我很生气,觉得岳父岳母不是家人,什么都没咨询我,不尊重我,影响了我的生活。我和老公为此吵了一架,我下班后不愿意回家面对房间。 因为不开心,除了经常跟老公呕吐外,有时候还会对年幼调皮懵懂的女儿生气,认为这是对婆婆家的变相折磨,但最后会后悔对不起孩子,但过一会儿,我还会再来一次。老公对我一直都是宽容包容的,大部分的烦恼都以他的让步告终,但久而久之,他不再对家里的问题让步,指责我无理取闹,这让我感到很委屈。 我 嫂子生完孩子就搬回了自己家,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但她也以和婆婆不和为借口,在我和老公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意让婆婆陪月子。我很生气,觉得嫂子一再以处理不了家庭关系为由影响我们的生活,我还抱怨公婆太宠坏了,反应也太敏感了。 从那以后,婆婆天天买补品炖汤饭送过来,因为嫂子的私心,从来不给婆婆吃的钱,那段时间我们家的吃饭水平急剧下降,急着影响女儿的发育,却敢对婆婆发火, 所以我就这件事和老公吵了好几次,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家。 坐月子后,嫂子提议白天把孩子留在我家,由婆婆带走,虽然婆婆很愿意,但考虑到女儿还小,怕婆婆不能同时照顾两个孩子, 所以我强烈反对。没办法,嫂子辞职专心照顾孩子,但她还是每天我出去上班后偷偷来我家,一直待到我下班才走。 现在,每当有人提到我的嫂子甚至她的孩子,我的心就像吃了一只死苍蝇一样难受,我很舍不得见他们。我觉得公婆没有几个好人,他们不尊重我,他们什么都不说,他们不把我当家人,我非常孤立,拒绝参加任何与公婆有关的家庭聚会。 我通常没有很多朋友保持联系,除了工作,我就回家。现在我对婚姻的意义非常怀疑,也曾多次想过离婚是一种解脱,对未来感到非常困惑。 3. 他人的观察和反思 客户和她的丈夫一起来咨询,穿着整洁,除了脸上略显疲惫外,精神很好。随着沟通的增加,很明显她说话大方,把问题说清楚,触碰到伤心的地方,眼圈红了,自知之明完整,寻求帮助的感觉很强。 据丈夫说,妻子性格独立,性格直率坚强,家庭意识强,负责孩子的教育。这半年里,他的妻子情绪不稳定,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爱对自己和孩子发火。经过好话和劝说,你会后悔自己的情绪会恢复平静,但过了一段时间,你会回到原来的方式。 4. 评估和诊断 (1) 评估: 根据临床收集的数据,求助者抑郁、焦虑,与家人关系紧张,主要问题是家庭冲突,因此主动前来咨询。心理问题是存在非理性信念和因处理家庭冲突不当而造成的情绪困扰。求助者既主客观又有,具有完全的自我意识,并因内心冲突而感到痛苦,主动寻求帮助。表演的心理和知情意义是协调的。他的性格特征比较稳定。它的生理功能基本正常,持续半年,虽然社会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严重,但存在泛化现象。因此,初步认为客户的问题是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原因如下: 1. 生物因素:求助者为女性,30 岁,近期体检报告显示无身体疾病。 2. 社会因素: 受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他们对婚姻家庭缺乏安全感。现实生活中的负面事件使人对自我的存在产生怀疑,不能很好地归因。同时,与父母和朋友的联系较少,社交圈子也比较狭窄。 3、心理因素:性格内向、自卑、敏感多疑、好胜好胜。存在错误的认知,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冲突不知道如何有效解决。 (2) 诊断:严重的心理问题 - 家庭冲突引起的情绪问题婚姻。 诊断依据: 严重心理问题是受相对较强的现实因素刺激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内容完全泛化。求助者的焦虑易怒,是由一系列激烈的家庭冲突引发的,对婚姻失去信心,痛苦的情绪持续半年,泛指的。因此,该病例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3)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疾病相鉴别:根据有病与无病三大原则: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心理活动内在协调原则;人格相对稳定的原则。但是,求助者的自我认识是完整的,主动寻求帮助的人,具有统一的知识感,没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清晰,也没有异常行为,所以排除了精神疾病。 2. 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心理冲突属于变形。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冲突引起的,这是正常的冲突,所以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一般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不超过两个月,对不良情绪能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控制,没有一概而论。痛苦持续了半年,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已经泛化,所以排除了一般的心理问题。 5. 制定咨询目标 根据评估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在与客户协商后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减少来访者的焦虑和易怒,消除非理性的信念,改变认知模式,使来访者改善与家人的关系。 最终目标:改善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学会调整自身心理,改善人格,加深对婚姻真谛的理解,恢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6. 制定咨询计划 (1) 方法和原则 1. 方法: 这 寻求帮助者的实际痛苦是由于他在处理家庭事件时存在各种非理性的信念、绝对的思维和错误的评价造成的。因此,理性情绪疗法适用于这种情况。 2. 原理: 理性情绪疗法 (RET),由美国心理学家 A. Ellis 开发。Ellis)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客户解决由非理性信念引起的情绪困扰,其核心理论是 ABC 理论。A 是指诱发事件;B 是指个体与触发事件相遇而产生的信念,即他对事件的感知、解释和评价;C 是指个人在特定情况下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一般认为,对一个人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由诱发事件 A 直接引起的,即 A 导致 C。 ABC 理论指出,挑衅事件 A 只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挑衅事件的信念、感知和理解 B 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与人们的思想和对事物的看法有关。合理的信念会引起对事物的适当、适度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非理性的信念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非理性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时,最终会导致情绪障碍。个体可以通过纯粹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来修改非理性的认知和想法,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略)。 7. 咨询流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 1. 第一次咨询 (1)任务内容: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临床数据,进行心理测量,识别关键问题并进行评估诊断,共同制定咨询计划和目标。 (2) 方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 (3) 过程:以尊重、积极的关注等方式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摄入访谈从客户那里收集大量的临床信息(个人经历、深刻事件等),并形成评估和诊断。为寻求帮助者提供的 SAS 和 SDS 测试和结果分析。确定寻求帮助者的核心问题点,并与寻求帮助者一起制定咨询计划和目标。 (4) 完成情势评估:辅导员鼓励来访者倾诉情绪困扰,并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回应。寻求帮助者的焦虑和易怒可以得到发泄和舒缓。 (5) 布置作业:思考事件引发的情绪和思维反应。 第 2 阶段(理解阶段): 2. 第二次咨询 (1) 任务:加深咨询关系,分析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帮助来访者理解并使用合理的情绪疗法,识别并改变非理性信念。 (2) 方法:参与式技术和影响力技术等 (3) 过程:咨询师检查作业,向客户介绍合理的情绪疗法,并使用 ABC 理论分析和解释问题。找出他情绪困扰的具体表现(C(即愤怒、焦虑、情绪低落)、相应的诱发事件(A)(嫂子侵入并影响他的家庭生活)、以及不合理的信念(B)(例如:「嫂子结婚后,不要总是麻烦妈妈的家人」、「婆家太宠爱偏爱嫂子却对我不好」、 “婆家不把我当家人,凡事不尊重我”、“我的生活乱七八糟”等),并进行初步分析。 对话摘要: 辅导员:从你的作业中,我看到了一些让你生气和困惑的事件和情绪反应,面对这些难题,你生气是可以理解的。 探索者: 是的,他们就是这样做的,我怎么会生气呢?他们都一致认为我不讲道理,你说我不冤枉吗? 顾问:正如你前面提到的,你的家庭冲突首先是从你的嫂子搬进你家开始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我认为她不会考虑对他人的影响。我和老公一起买了房子,那是我的家,你说她想搬进来,你说她想搬到哪里去?难道她看不出这不是她的娘家,而是她大哥的家吗?我觉得她只是想方便和自私。 咨询师:你是否因为她搬进来而不管这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活而生气? :是的。 辅导员:嗯,按照你说的,你嫂子应该明白,搬进来会影响你的生活,她是故意的吧? 探寻者: 没错!这么大的人,她岂不懂这些人的老练吗? 辅导员:所以,我们不能这样理解:你生气像你嫂子这么大年纪的人不懂这个世界吗? :是的。 辅导员:是的,我们都希望别人能理解这些事情,但是别人是否真的理解它们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其实生活中很多情绪困扰,都源于我们不合理的认知和观念,而不是事件本身,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BC 理论,A 指的是诱发事件;B 是指个人对事件的感知、解释和评价;C 是指个人在特定情况下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根据 ABC 理论,诱发事件 A 只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B 人的信念、看法和对诱发事件的解释是人们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当我们执着于一些非理性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时,最终会导致不良情绪。例如,如果你感到生气——(C),嫂子搬进来只是一个间接或诱发因素——(A),直接原因是你觉得嫂子应该明白她的行为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影响——(B)。 探索者:(沉思)我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吗? 顾问:你怎么看? 求助者: 我差不多明白,那些道理可能被嫂子理解也可能不明白,但我要求她必须明白,这个概念就是我不快乐的根源。 辅导员:嗯,你可以学会这样思考,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 (4) 完成情境评估: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分析事件以及他或她自己对绝对要求的信念,使其逐渐找到一些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并对 ABC 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5) 布置作业:填写 RET 自助表,写下事件 A 和结果 C,然后写下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B。 第 3 阶段(修复阶段): 3. 第三次咨询 (1) 任务:确定导致来访者负面情绪的关键点是绝对要求、过度概括和极其糟糕的不合理信念,并采用与非理性信念辩论的方法,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来的非理性信念,以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 (2) 方法: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 (3) 过程:辅导员检查作业并向客户解释以巩固 ABC 理论。通过主动提问与寻求帮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以纠正和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 对话摘要: 求道者:她(指嫂子)已经结婚了,有自己的家庭和亲戚,应该在第一时间咨询他们解决问题。 辅导员:按照你说的,我嫂子已经结婚了,她应该靠公婆家,遇到困难就不要找娘家吧? :是的,是的。 辅导员:所以,你的观点是,如果你女儿结婚了,核心还是要靠婆婆家,所以她不应该给妈妈家添麻烦。 助手:嗯。 辅导员:那么,作为你父母的女儿,你也结婚了,你岂不是从来没有给妈妈家添麻烦过吗? 求助者:(尴尬地笑),以前有些事情我解决不了,但我的父母和哥哥姐姐帮了我很多。 辅导员:你也是女儿,遇到困难就去找妈家,你问你嫂子有困难的时候不要找她妈妈家解决问题,你怎么解释你说话里的矛盾呢? 求道者:(思考)我明白,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去找我妈妈的家人,我嫂子也会在我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找她妈的家人,其实我们是一样的,我觉得她结婚后不应该向她妈妈的家人求助的想法是错误的。 辅导员:对,你生气的原因是你的嫂子没有满足你的绝对主义要求。 ...... (4) 完成情势评估:咨询师引导求助者透过议论文问,发现并分析自己情绪困扰背后的各种不合理的信念,让求助者充分了解自身的问题。寻求帮助者的认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初步学会了合理化归因的能力。 (5) 布置作业:填写 RSA 自助表,让求助者反驳他不合理的信念 B D,并找到一个合理的新概念 E 来代替 B。 4. 第四次咨询 (1) 任务:进一步纠正他们不合理的信念,让求助者了解他目前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模式。 (2) 方法:理性情绪想象技术 (3) 过程:辅导员检查作业,与客户一起了解 ABC 理论的应用技巧。使用理性的情绪想象技巧,求助者可以想象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入出现不适当情绪反应的情况,以便来访者体验到负面的情绪反应。然后帮助寻求帮助者改变不适当的情绪体验,以便获得适当的情绪体验。最后,通过开放式提问和鼓励技巧,寻求帮助者被要求谈论他或她自己的知识和感受。 (4) 完成情境评估:辅导员通过使用理性的情绪想象技巧,帮助求助者深刻认识到自己绝对要求的不合理信念,认知风格和观念得到了积极的改变。 (5) 布置作业:参考咨询思路,合理化想像,记录感受。 第 4 阶段(整合阶段): 5. 第五次咨询 (1) 任务:帮助寻求帮助者加强和巩固 ABC 理论的应用,并改善行为反应。安排心理测量 (SAS, SDS) 复测并结束咨询。 (2) 方法:放松疗法 (3) 过程:辅导员检查作业,帮助求助者摆脱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式,强化新的合理信念。与求助者进行简单的放松训练,教他在兴奋和焦虑时如何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他化解负面情绪的能力。 (4) 评估:求助者的焦虑和烦躁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基本掌握了处理不良情绪反应的放松技巧,开始有信心应对生活事件。 (5) 家庭作业:练习放松。 8. 评估咨询效果 1.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通过咨询,我意识到是我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我的痛苦感受。现在我正在学习理性思考,很多问题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处理。虽然需要更多的练习,但现在比过去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平静。 2. 社交功能的变化:与朋友有更多的交流,愿意在姻亲身边参加家庭活动。更有动力。 3. 丈夫的评价:情绪明显改善,发脾气减少,夫妻关系改善。遇到问题时,我开始积极尝试与他人沟通解决,我不像以前那样喜欢钻牛角。现在我会主动时不时地向婆婆询问关于我嫂子的事情。 4. 心理测量结果:焦虑 自我评价量表 (SAS) 为 44 分,抑郁 自我评估量表 (SDS) 为 40 分。焦虑。易激惹症状明显减轻,达到了咨询的预期目标。 5. 顾问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具有良好的感知和配合,并与顾问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与辅导员辩论不合理的信念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 ABC 理论,学会以新的合理信念看待生活事件,并增强对婚姻家庭的信任。咨询结束时,客户心情好转,看起来很放松,面带微笑。预定的咨询目标基本实现。 引用: (1) 郭年峰.心理咨询 石(基础知识)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2 年修订版. (2) 郭年峰.心理咨询部(三级)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2年修订版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