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心理医生一次多少钱|心理咨询价格高、效果慢?这篇文章为你解惑时间:2024-08-27 14:05 来源:小楼在这里(ID:) 经常有朋友问我,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心理疾病,想去做心理咨询,但看到价格就打消了念头。有些人尝试过,但感觉被骗了,一次花了几百甚至几千块钱,就是为了问问题、聊聊天,这根本不值得…… 以前在其他文章和微信里回答过很多次这些问题,这两年越来越多朋友来问心理疾病,就说说大家的困惑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理咨询其实是有点神秘的,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心理咨询就是跟一个人聊聊天,他会给你一些开导,给你一些人生建议,或者帮你做一些选择,然后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嗯,怎么说呢?至少从节奏上来说,完全不是这样的——心理咨询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即使是比较扎实有效的心理咨询也不可能速成。 这也导致一个问题:心理咨询非常昂贵。 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治疗抑郁? 有些人认为自己患有抑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们的家人或朋友患有抑郁并想帮助他们。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医院已经确诊了吗? 为什么这很重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感到抑郁,甚至出现短期的抑郁症状——比如一段时间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对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脾气暴躁等。 一个天天开朗的人,不太可能会关注一个讲心理学的账号。比如我的朋友小黑,天天都开朗,我曾经测试过他,看他过了这么多年,是否还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出现过“抑郁症状”。 他从来没有过。 永远乐观,积极,坚强,典型的带着点阳光光芒的蒲公英型性格。 很多人会上网搜索抑郁的症状,对比自己的身体表现,做出自己的判断,甚至有人因为“心情不好”就判定自己“抑郁”。 抑郁是一种状态,抑郁是一种疾病,常人可能把握不了两者的界限,如果感觉自己患上了抑郁,一定要去医院让医生确诊。 但说实话,真正能鼓起勇气去医院看医生的人,很有可能是得了抑郁。很多人可以忍受轻度至中度的抑郁,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高功能抑郁患者——情绪总是低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疲惫不堪,对生活无望,自尊心低落,有自杀的念头,但做事还是和正常人一样,甚至工作生活都很有规律。有些人甚至可以开玩笑,外人根本看不出来他们生病了。 他们很难停止有序的工作生活来治疗抑郁。 更糟糕的是,这种病也是令人羞耻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患了抑郁,或者感觉到你的朋友或亲人患了抑郁,不要妄下结论,应尽快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心理门诊)进行诊断。 这是第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点更重要——抑郁确诊后,是否要服药? 当然可以。 我很多朋友似乎都不愿意吃药。大家对精神类药物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担心药物成瘾、依赖,以及对身体有害。 但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会很清楚,单靠心理咨询对于治疗抑郁是无效的。 抑郁最好的治疗方法其实就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而且抑郁复发的可能性非常高。 这种疾病很奇怪,似乎得过这种病的人以后再得这种病的几率会更高。因此,即使症状完全消失,也需要维持治疗一段时间。目前,维持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如果能保证定期与心理咨询师见面就更好了。 为什么抑郁必须用药物治疗? 很多人认为抑郁是一种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与身体疾病无关。 很多人总把身心分开,其实身心是一体的,心理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就来自于不健康的身体。 许多针对情绪障碍(单相抑郁、双相情感障碍、心境恶劣障碍等)的研究发现,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对这些心理问题的影响最大。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在一个方向上失衡会导致抑郁,而另一个方向的分泌失衡会导致躁狂症。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些症状是由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人引起的。然而,有没有可能,如果你的情绪好转了,你就不会太在意这些事情或人了;当你不那么在意它们的时候,你的生活其实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神经递质种类繁多,例如谷氨酸、P物质、蛋白激酶、GABA等。 除了神经递质,激素也会影响情绪。我们的睡眠、食欲和性欲几乎都受激素调节。例如,褪黑激素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觉醒过程,皮质醇会影响我们对压力刺激的反应。 所有这些物质都会相互影响,如果它们正常运作,我们的身心就会处于健康的体内平衡状态。 药物的作用是帮助你暂时功能失调的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心理咨询需要较长的时间,很可能负面情绪的滋生速度很快就会超过咨询师能够帮助来访者的程度…… 我觉得对于一个快40岁的人来说,性格已经比较成熟,有自己的价值观,单纯地输出一些正能量、观点、方法其实还不足以改变这个人。 对于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可能不是“改变”,而是尽可能地了解自己,发掘自己所有的“资源”,学会整合它们、利用好它们。 前段时间,我读了几篇研究基因对人情绪影响的论文,有研究人员发现,我们感受到的幸福感有50%取决于基因。 有些人天生快乐,有些人天生悲观。悲观的人即使付出100%的努力,也不会感受到太多的快乐。因此,悲观的人应该追求的情感层面不是“快乐”,而是“内心的平静”。 抑郁患者可以观察家人和长辈的情绪状态。悲观情绪受到遗传的影响。 如果你的家庭不是一个特别“幸福”的家庭,就不要强迫自己快乐——保持情绪稳定比让情绪高涨更适合你。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对于包括抑郁在内的情绪障碍,请、请、请、请不要拒绝药物治疗。 同时,也不要忽视生理原因,情绪、睡眠、精神状态等问题也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的反应。 祝大家身心健康~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