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夫妻情感心理咨询|如何经营婚姻,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死亡?斯坦福教授童慧琦这样说

时间:2024-08-02 14:06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面试目标

童慧琪,博士,美国斯坦福中西医结合中心临床副教授、正念项目主任,美中心理治疗学院创始人,《生命的礼物》主译者,知识星球“智慧阅读”发起人。

要点

只有经营好婚姻,活得好,也让伴侣活得好,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死亡,无论是自己的死亡,还是伴侣的死亡。因为只有活得更充实,才能死得更坦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有人说,很多人都想先于伴侣离去,这样自己就不用承受那么多的痛苦。我经常从亲朋好友、咨询室里的来访者,甚至是著名的心理治疗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欧文·D·亚隆大师也不例外。在他与妻子玛丽莲合著的《生命的礼物》一书中,他写道:“有时候,在某个时刻,一丝怨恨闪过我的心头,因为她(玛丽莲)有幸先我而去,似乎更容易。”

尽管听起来有些悲伤甚至残酷,但我还是要说,先离开要容易得多,因为留下来的人要经历失去的悲伤,面对孤独的侵蚀。区别在于,有些人能很快走出困境,而有些人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为什么人们对伴侣的死亡反应如此不同?我在这里先留个悬念,先讲讲亚隆一家的人生故事。

夫妻心理咨询专家_夫妻关系心理咨询_夫妻感情心理咨询中心

挚爱逝去后,欧文勇敢前行

欧文是美国存在主义治疗的三大代表人物之一,存在主义的重要议题是关于爱、意义、选择、死亡和存在,欧文不仅毕生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也用生命去诠释包括婚姻在内的话题。

少年时期的欧文对玛丽莲一见钟情,做了很多“傻事”:他转学到离她最近的大学,努力超越众多追求者,希望与她平起平坐……玛丽莲注意到了这个执着而可爱的男孩,给予了最温柔的回应。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65年的爱情:一起养育孩子、一起写书、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克服困难……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以至于欧文不止一次地担心:如果我去世了,玛丽莲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然而世事难料,2019年,玛丽莲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一种血细胞癌),濒临死亡。就连最伟大的心理治疗师之一,也曾与丧偶群体合作过,但那一刻,欧文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即将失去挚爱的八十多岁老人,他无助至极。“我15岁时就爱上了她,我无法想象没有她,生活要怎么重来。”“这一生,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一起了……没有她,我该怎么活下去?”

欧文没有逃避,而是勇敢面对,和玛丽莲一起写了一本书记录这个过程,并在玛丽莲去世后独自完成了后半部分。这本书就是《生命的礼物》。在翻译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抚摸都充满了爱,每一笔都充满了亲情,尤其是失去配偶的深深的痛苦。

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所以他们克服丧偶之痛一定更困难,对吧?我问过一些人,他们普遍的回答是肯定的。但研究表明,婚姻幸福的夫妻更有可能克服丧偶之痛,也更有可能重建关系。相反,婚姻不幸福的夫妻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是不是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幸福的婚姻,就是夫妻双方都比较成熟,能够对自己负责,能够互相扶持、互相滋养。婚姻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婚姻就是这个人的性格和处理矛盾的能力比较好,在其他关系中也不会太差,能够建立起很好的支持系统。

夫妻心理咨询专家_夫妻感情心理咨询中心_夫妻关系心理咨询

欧文和玛丽莲就是这样的人,她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圈子,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被誉为当今在世的三位重要心理治疗师之一,一个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克莱曼性别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法国文学教授。

记得第一次认识欧文的时候,我感觉和他有些距离,他自己也有些不适应。这或许和他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系。但玛丽莲不一样,她热情外向,喜欢社交。我看到欧文看玛丽莲忙碌的样子好开心,还让她安排。一个内向稳重,一个外向活泼,这种互补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深深地影响了欧文。认识欧文之后,我能明显感觉到他有些被玛丽莲同化了,经过最初的隔阂,他能包容所有人,热情、温暖,充满活力。

玛丽莲曾对欧文说:“一个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的87岁女人的死亡,并不算悲剧。”这与欧文对于生死的哲学不谋而合:“活得越久,死得越淡定。”直至生命终点,他们依然相互滋养。

在玛丽莲的影响下,欧文建立了良好的支持系统。玛丽莲去世后,他与朋友交谈、咨询心理咨询师、写书、与孩子一起生活……如今,他仍然爱着玛丽莲,怀念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有足够的精力开始新的生活。“即使我不能再与玛丽莲分享我的生活,即使我孤身一人,生活仍然有意义和吸引力,生活很重要。”是的,欧文开始重新找回生活。

亚隆夫妇的人生故事让我看到,爱可以给予我们生与死的勇气;他们面对死亡、面对伴侣离世的勇气和智慧也让我看到,只有过好婚姻,自己和伴侣才能在婚姻中活得好,才能坦然接受离别,不留遗憾。

失去亲人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他们身上有太多伤痕。

至此,我们逐渐明白了为什么关系不好的夫妻更难从伴侣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

夫妻关系心理咨询_夫妻心理咨询专家_夫妻感情心理咨询中心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找到了一个对她很好的丈夫,他给她提供一切,包括吃的、穿的,总之她在家里和外面什么都不需要操心,甚至还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因为丈夫说“我养你”,她就放弃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女人过着别人最羡慕的生活,直到丈夫意外去世,中年时她几乎崩溃了,她始终无法从丈夫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很多人以为这是因为她和丈夫太爱对方了,但深入了解之后,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她太依赖丈夫了,一直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个孩子现在要在一夜之间长成一个大人,这是她根本做不到的,因为她早已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其实,很多人都是找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结婚,什么事都由对方说了算。这样的婚姻看似美好,其实矛盾重重,包办婚姻的一方特别累,被照顾的一方也常常觉得自己被控制;看似滋养,其实却挤压了一个人自我成长的空间,扼杀了一个人成为自己的可能。当另一半去世,留下的一方要独自面对很多事情,还有许多自己对外界的怀疑和恐惧,让他们很难走出那种不健康的依恋。而这些人因为自身不成熟,无法建立起足够的社会支持体系,让他们面对悲伤时更加孤立无助。

被婚姻吞噬到自尊心萎缩的人,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世界,而被婚姻吞噬到丧失自尊的人,不知道该如何站起来生活。一位来访者跟我讲起她丈夫过世后的过往生活,没有一丝喜悦,因为她一直在煎熬。丈夫很强势,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在婚姻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吵架他总是对的,动不动就打人;什么事都是他做所有的决定,包括移居国外,妻子要放弃一切跟随他。妻子一个人打理家里的一切,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艰辛,却得不到丈夫任何的肯定和爱,她就像一张被压扁的纸,无法像立体人一样呆在婚姻里。

强势的丈夫离开后,她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她感到如释重负,终于不再被剥削;另一方面她又感到愤恨和失望,愤恨“他为什么这样对我?他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失望“我为什么要这样生活?我的婚姻为什么这么不幸福?”同时,她还有很多困惑,因为习惯了被对方压迫,她不懂得为自己而活,只把自己奉献给孩子、孙子,甚至任何人。比如,我去她家做客时,她坚持要把她做的糖果送给我,尽管我一再表示不想吃。她的自我呈现,因为别人对她的需要,在丈夫去世后,她从来没有想过或有能力重建新的亲密关系。

如果说停滞不前的冷漠婚姻让人在配偶去世后充满怨恨和失望,那么充满争吵的激情婚姻,也会让人在配偶去世后充满愤怒和空虚。一位来访者告诉我,从她记事起,父母就一直在吵架。他一放学就把自己锁在书房里,书房里他写作业,书房外父母在餐桌上争吵。等父母吵完架离开餐桌,他才出去吃饭。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坚持不离婚。

很多婚姻,人们一辈子都在吵架、打架,虽然很痛苦,但就是不想离婚。某种程度上,不离婚成了这些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我的价值就是不断打败他。突然有一天,他们其中一个人去世了,另一个人还想继续争吵,有很多问题要问,但那个人已经不在了。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