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情感心理咨询|解析夫妻关系问题的三个层次:从自动思维到核心信念时间:2024-07-29 14:04 从上面对认知疗法T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夫妻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自动思维的问题,主要涉及夫妻之间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双方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既可以帮助关系发展,也可以使关系恶化。第二是中间信念的问题,主要涉及夫妻的补偿策略和中间信念。夫妻之间的互动,比如王先生的妻子的支配和王先生的服从,就是他们之间的互动。从婚姻咨询的角度看,只有改善夫妻之间的互动,才能很好地维系夫妻之间的关系。第三是核心信念的问题,核心信念决定了夫妻自动思维和中间信念的核心信念。如果双方的核心信念都能得到纠正,双方都有健康的人格,那么夫妻之间就会成为一对完美的夫妻,恩爱、和谐、幸福。 1. 夫妻互动中的认知和行为变化 夫妻关系的好坏,是由夫妻双方具体的互动形成的。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有家庭事务需要协调、分担,很多涉及婚姻家庭的事情需要决定,夫妻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加强。在这些分担家务、家庭感情、夫妻照料的具体情境中,夫妻双方如何看待、如何反应,会相互影响,而对方的看法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自己的想法。夫妻之间基于各自看法(认知)的相互反应(行为)构成了一个循环。但这个循环是促进夫妻关系的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则取决于夫妻双方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图13-2 夫妻互动认知-行为回路模型 认知行为治疗的循环模型,涉及“情境—认知—情绪—行为”的循环,即情境引发认知,认知产生情绪,情绪驱动行为,行为产生后果(新情境)。夫妻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互相强化的关系,一方的行为对于另一方而言,就是情境(见图13-2),丈夫对妻子的行为反应,成为妻子反应的情境,妻子的行为对于丈夫而言,就是她行为的后果,也就是新情境,丈夫根据自己的反应,对对方的反应作出解释和反应,从而完成夫妻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夫妻整合行为治疗认为,夫妻间消极的行为反应导致夫妻关系的恶化。当妻子需要丈夫的帮助,却发现丈夫不帮忙,丈夫需要帮助时,妻子就拒绝帮助。当家庭事务上出现分歧时,如果一方强行让另一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就可能招致另一方的拒绝或顺从。夫妻间这些积极的关爱行为减少,彼此间的消极行为增多,使夫妻关系恶化。因此,要改善夫妻关系,必须改变夫妻互动中的行为反应。 从认知婚姻疗法的角度看,行为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要改变夫妻对彼此的反应方式,就需要改变夫妻的认知。注意、归因等认知风格影响夫妻的互动和对婚姻的满意度。如果夫妻把注意力放在关系的负面方面,就会对关系和婚姻质量产生不满,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如果在夫妻互动中采用外部归因,就会把夫妻或婚姻中的问题归咎于配偶,导致夫妻之间互相指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夫妻关系迅速恶化。 因此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婚姻关系问题,首先要处理好夫妻互动中的矛盾和冲突,纠正夫妻的认知,调整夫妻的行为反应,使夫妻之间互相理解,改变破坏、互相指责的恶性循环,转变为互相理解、合作、支持的良性循环,使夫妻之间的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夫妻之间的分歧和冲突越来越少,夫妻之间越来越融洽,关系越来越好。 2. 夫妻关系中人际关系模式的改变 夫妻双方带着各自的对感情和婚姻生活的期待走进婚姻殿堂。他们对自己的婚姻和婚姻应该和不应该是什么样的,自己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都有一定的标准。他们每个人对配偶在婚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都有着近乎理想化的想法。 步入婚姻后,夫妻会发现婚姻生活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配偶的所作所为也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总是以一种与自己不同步、与自己理想不符的方式做出反应。现实的差距,夫妻之间的差异,需要夫妻双方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应对或解决问题,这样关系才能维持下去。 在夫妻关系中,有的人坚持“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该听从”;有的人心态信任,把自己交给对方,服侍对方,听从对方。“公鸡嫁狗,狗也跟着走”。有的人尽力维持表面的和谐,互相??尊重,从不吵架、争吵。有的人只想打败对方、攻击对方,经常互相批评、嘲讽、贬低对方。有的人回避、逃避或躲避伴侣的期望或指责。正是这些夫妻关系模式,导致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有的夫妻问题表现为直接冲突、家庭暴力,或相互指责、攻击。或可能陷入冷战,相互不理。有的夫妻问题表面平静,但暗流涌动,夫妻对婚姻感到非常失望和痛苦。 从认知治疗的T型模型来看,解决夫妻互动中的认知和行为问题,需要深入这些认知和行为,找到隐藏在下面的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只有纠正夫妻的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改变他们的核心信念,才能彻底改变他们对婚姻关系和婚姻生活的期待,改变不利于婚姻关系的关系模式。 王先生和妻子的婚姻难以维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人的关系模式存在严重问题,妻子在关系中属于强势型,属于控制型关系模式,她想要控制这段关系,她认为如果她能控制丈夫的一切,你们的婚姻就能维系下去,就能得到他人(亲戚、朋友、邻居)的称赞。王先生在夫妻关系中属于弱势地位,他的关系模式属于回避型关系模式,在关系中,他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婚姻关系的束缚,逃避家庭责任,他认为只要自己闭上眼睛,所有的问题就都消失了。 在这段感情中,王先生拼尽全力想要逃离妻子的控制。妻子越是想控制他,他就越是逃避。而他越是逃避,妻子越是想控制他。在妻子看来,他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在王先生看来,妻子的控制欲太强,他已经无处可逃,只能选择结束这段婚姻。 心理咨询如果想纠正夫妻关系,就需要处理好他们关系模式背后的中间信念。妻子强势、控制丈夫的主要原因就是她的中间信念。她认为“过得不好是很不好的,被人看不起”(态度),她认为“只要我把家照顾好,家里就好了,否则家就毁了”(假设)。基于这样的认知,她认为“我应该自己当家做主,夫妻团结,什么事都能成”。然而,丈夫王先生显然和她有着不一样的观念。他认为“做不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人家会看不起我”,他认为“不面对问题,就没有责任,不解决问题,就没有我做不好的事情”(假设),所以他认为“我应该回避问题,承担责任”。 要解决王先生和妻子的婚姻问题,让他们的婚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王先生需要放弃回避型的关系模式,妻子也需要放弃控制型的关系模式,如果咨询师能让王先生知道“我可以适度信任丈夫,共同努力把家庭建设得更好”,他们就会逐渐调整关系模式,让婚姻更加和谐。 从核心信念角度看,王先生采取的是回避型关系模式,因为他的核心信念是“我无能,别人无能”。他认为自己无能,别人(此处指妻子)无能。他不想在巨人面前凸显自己的渺小,所以选择了逃避。王先生的妻子采取的是控制型关系模式,其核心信念是“我无能,别人也无能”。她认为自己无能,别人(此处指丈夫)也无能,所以需要有人站出来,努力撑起整个家庭。心理咨询需要让夫妻双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的,没有无能的,也没有无能的”,“没有人是万能的,人的能力不同,但没有有无能的区别。” 如果妻子能够相信丈夫和妻子都有能力,但有人的能力更大,她就会信任丈夫,让他承担一些家庭责任。分工和责任。如果丈夫能够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他就会愿意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婚姻和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妻子不是万能的,但和他一样有能力,所以没有必要逃避。。 【本文摘自作者著作《认知行为治疗咨询计划:7大心理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当当、京东、淘宝等网店购买,并继续阅读了解更多】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