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24小时心理热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解析:抑郁等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注意事项时间:2025-01-10 14:11 青少年是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面临着许多危机。如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为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下面小编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一些案例的介绍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01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是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期。这是家庭开始更多地融入社会的时期。这也是一个发生巨大变化、面临各种危机的时期。 据专家测算,我国约有15%的初中生和19%的高中生心理不健康。在心理咨询中,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抑郁 青少年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心理问题是青少年抑郁,因为由其引起的自杀会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学生: 经历不愉快、缺乏快乐和无聊; 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无聊; 思维能力下降、大脑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失去学习动力,变得“懒”甚至厌学; 对成绩下降变得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 还有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他们甚至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有自杀的念头。 您应该尽快寻求专科医生的建议,以防止不良后果和疾病进一步发展。 2. 性方面的担忧和困惑 性忧虑的发生是由于青少年性意识觉醒后的生理需要与社会行为规范之间的矛盾所致。 性困惑的根源在于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和性成熟的生理变化抱有好奇感和探索感。 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制约和性教育的神秘化,青少年心理冲突时常发生。 他们常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的性幻想是可耻的”、“自慰对身体有害”等,造成对性的负面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 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错误的性观念而导致的对自慰、性幻想等严重的自我惩罚(心理的或生理的)是神经症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严重的自卑、恐惧症等症状。 男孩对手淫、遗精、性梦的误解;女孩对月经、性幻想和自身身体形象的负面看法和评价;秘密观看色情影片;早恋和过早性交;这些都是青少年的突出心理行为。问题。 改变对性的态度应该是生活中心理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鼓励家长改变传统观念,对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育。早期阶段。心理健康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有必要,应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3、学习压力 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 中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往往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青少年因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情况并不少见。 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往往来自于对当前学习状况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处于一种攀比的氛围中。对于学生来说,真正放弃攀比、接受自己,确实不容易。 考试焦虑、学习厌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和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 这些情况在学期末、期中、升高中、高考以及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突然变化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 有的青少年无法承受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常的反抗,导致家庭暴力,有的甚至变得消极、厌世。 4、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独立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社会交往和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精神需求。 受人际关系压力困扰的年轻人通常有自卑、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容易受伤、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 另一方面,他们缺乏信心,害怕挫折。 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弱、自尊心较强的青少年,在群体中很容易感到压抑、孤独,并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无法自拔。 家长、老师或者心理专家应该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受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也不要对外界寄予太多过高的期望。通过行动和实践增强信心并培养技能。 5、养成坏习惯和坏习惯 青少年虽然身心发展较快,但此时心智尚未成熟,认识社会、辨别是非、自控能力较差。同时,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 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到同龄人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和不良爱好。 如今,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青少年甚至因为结交坏朋友而走上毒品、盗窃等违法犯罪道路。 此外,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暴力、离家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会受到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几乎总是对成年人充满敌意和不信任,而且往往很难纠正。 。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02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案例 1.考试焦虑 “现在一拿到试卷,我的大脑就一片空白。” 小丽从小成绩就很优秀,但是进入初三之后,成绩却一降再降。因为要考重点高中,她一直在自我压力下紧张地学习。 总复习开始后,每次拿到试卷的时候,她的大脑都是一片空白。她忘记了所有的数学和物理公式,以前能做的题她也做不了了。 她说:“我觉得我没有脸面对父母,我还不如去死。” 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但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丽患有典型的考试焦虑。 这个时候,家长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就非常重要了。家长首先应该接受孩子的紧张焦虑,倾听孩子的担忧和不安,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况。 孩子们还可以找到一个亲密的朋友来发泄所有的委屈。如果你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不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2.强迫症 自从进入高中,琳琳感觉学习比以前压力更大了,但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东西整理、分类。 这样做之后,你就可以专心做作业了。有时已经收起来的东西又会被拿出来再收起来。 这种事情总是要重复好几次,最后你必须全部做到让自己认可之后,才能停止这种行为。 这浪费了琳琳很多宝贵的时间,她对此感到很恼火,但她说她控制不住自己。 一般来说,强迫症背后都有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过高等。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作业很慢、咬指甲、耸肩等,就要引起注意。这很可能是一种强迫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如有必要,请尽快干预。越早寻求专业帮助,效果就越好。 3. 性别角色模糊 小明是个男孩,今年10岁了,天真无邪。由于父亲去世较早,他从小就跟着奶奶生活。 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行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说话声音撒娇,还经常拥抱年轻女教师,撒娇。 一个月后,他不仅拥抱女老师,还经常拥抱女同学,有时还亲吻女孩。 小明的行为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造成的。心理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由于明明从小到大的社交网络几乎都是女性,这让他产生了一种喜欢和女孩玩、认为她们和自己一样的想法。 为了改变这种性别偏见,可以请他的爷爷和学校的男老师定期和他交流、玩耍。同时,你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和他一起玩游戏,让他在男性榜样的榜样下肯定自己是一个男人。 ,逐渐学会勇敢和坚强。 所谓性别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对其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从3岁左右开始,孩子就开始逐渐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和周围的女孩是同一个人,并努力在衣着、表情和行为上模仿女性,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女性化的男孩,反之亦然。 4.学习恐惧症 青青今年8岁,刚刚上一年级。她原本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孩子。 但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每天早上上学前,她都会想方设法地找借口呆在家里,不肯离开。她可能会出现寒战、胃胀、胃痛,或者是昨晚没睡好、不忍吃饭等。 但一到周末不用去上学,所有不正常的情绪就消失了。 经过医生检查,发现肖青青患有学业恐惧症。 来自家长、学校、老师的各种压力和不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孩子胆怯、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征,很容易导致排外心理。 家长首先要找出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不要用简单的恐吓手段强迫孩子上学。 他一定是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遇到了自己无法消化和解决的情感问题。只要处理好情绪问题,学会用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他的症状自然就会明显好转。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要学会如何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表达。 5. 身体形象担忧 小亮今年读初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不过,他又高又瘦,相貌不佳。 当他刚开始谈恋爱时,他爱上了班上的一个女孩。没想到,女孩表白之后,却转身就跑。他边跑边喊道:“太丑了。” “我真的很丑吗?”小亮不断地问自己。那天他回去的时候,照了照镜子。镜子里的他有着一双小眼睛和一个扁平的鼻子。他越看自己越丑,产生了自卑感。 他想“改变自己的外表”,但他别无选择,因此他经常失眠,并开始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他从来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成绩也终于一落千丈。 男生更担心自己的身材不够高大,而女生则担心自己的身材不够曼妙。 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青少年中的许多人甚至因为外表或身体缺陷而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负担。可以说,身体形象忧虑属于青少年其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通常,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收到有关其外表的负面信息。有时他们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咨询关系才能重新认识自己,通过咨询师的反思了解身体形象。没有人是完美的,帅哥美女也有缺点。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欣赏自己。比如,小亮虽然眼睛小,但是很有精神。虽然长相普通,但是身材却很好。 6.社交恐惧症 “如果你想让我上台演讲,你就杀了我吧。” 小张是一名性格内向的高中生。初中的时候,我喜欢斜视同排的女生,引起了她的反感。 即使换了座位,他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后来连男生都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 从此,他认为世界上最难相处的就是人,他非常害怕与人交往。 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都要轮流上台讲话。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和朝夕相处的同学说话。 小张显然患有社交恐惧症。 有些孩子天生内向,喜欢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可以理解的。 有些孩子因为遭遇过一些创伤事件而开始避免社交互动。如果没有人看到他们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就会加剧,最终导致社交恐惧症。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及时观察孩子。如果孩子的性情突然发生变化,我们就要关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如有必要,还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帮助孩子重建自信。 7. 学习障碍 小丽今年刚入学,但她的父母却发现孩子做作业非常粗心。她经常犯更多的错误,漏掉更多的笔画,抄错答案。 试卷发下来后,父母发现漏掉了很多题,但小丽说她根本没有看到这些题。家长觉得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做题,就把她狠狠地打了一顿,但整个一个学期,这种情况都没有改善。 专家指出,小丽实际上患有书写困难症。一般来说,此类患者的眼睛看起来与其他人不同,就像“懒惰的眼睛”,会错过很多明显的信息。这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道题扔掉,但事后又说自己没有看到题。 这种孩子最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 只有相关的视觉感知训练才能达到效果。 因此,当遇到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时,家长和老师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严重程度,从而针对特殊学习能力缺陷,为孩子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训练。 研究表明,大约 5% 至 10% 的在校学生是有学习障碍的儿童。 学习障碍有几种不同类型,包括书写困难、阅读障碍和数学困难(也称为非语言学习障碍)。 如果我们因为成绩不好而不断责骂孩子不小心,就会错过纠正的机会,有时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使情况难以改善。 8.抑郁 小张是一名高中一年级学生,也是某学校最贫困的学生之一。有一天,他去找班主任,紧张又急忙地说:“完了,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几乎整夜失眠,白天发呆,还经常呕吐。 ” 说话间,他沮丧地抬手调整了一下眼镜,右手腕上突然出现了一道疤痕。这是他前不久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 经过心理医生咨询,发现小张患有抑郁。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无聊、无力、无望、无能、无助。 症状包括:极度悲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对于患有抑郁的人来说,其抑郁的程度和性质远远超出了正常变异的限度,不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很容易逐渐“消散”。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张选择了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善症状、缓解情绪。 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我终于过上了稳定的学习生活。 写在最后 青少年发生的心理困扰不是问题。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注意力的转移,情况会变得更好。 但如果你长期无法从某些问题中恢复过来,并觉得自己无法克服它们,你应该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个人对这种痛苦的忍耐和抵制,实际上反而会加剧问题,甚至走向极端。 家长不应该因为孩子似乎有心理问题而过度担心或害怕,甚至回避或否认。这不是一个科学方法。 即使一些严重的问题很严重,80%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得到解决。因此,当青少年遇到问题时,应该积极寻求帮助,承认并面对。 有时候,你会发现,只要我们开始面对,问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