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近心理医生|医生与护士配合的重要性:从一次意外看医护矛盾与职业选择时间:2024-12-31 14:06 作为门诊伙伴和医生,与患者之间不仅存在医患冲突,也存在医护与护士之间协调的冲突: 有一次,来了一个病人,要清洗伤口。通常情况下,更换敷料时需要医生和护士配合。当时护士正在玩手机,我就一个人去处理病人的伤口。好久没看到护士进来了。结果整个过程都没有人帮我,导致我只能抱着病人的伤口,用注射器冲洗伤口。病人因为害怕,紧张得发抖,一不小心整个注射器就卡进了我的手掌里…… 太痛了,我几乎要流泪了…… 在许多情况下,医生和护士的合作至关重要。 我曾经想过,我的孩子以后千万不要学医。这条路并不那么好走。从正规培训开始,就需要选择正规公立医院。正规训练结束后,还要去医院参加考试。从助理医师开始,将通过考试晋升执业医师。执业医师考试后,就考主治医师,然后是副主任、主任。逐级进行考核。 每个级别的评估都很困难。只要去大医院当医生,就得不停地读书、考试、写病例、提高服务,医生与病人、护士与病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工作压力…… 有的病人称呼我们为:服务员。他们根本不把我们医生护士当人看。在他们的意识里,他们认为你是为他们服务的奴隶。 他们是皇帝,我们是普通人,不同意就会杀掉九个部落。 所以,如果没有对学医的热爱和坚持,大多数人早就放弃了。我之所以今天仍然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是因为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成就感、价值感和归属感。 当我治好病人并好起来时,有些病人仍然痊愈得很厉害。他会向你说谢谢。 当有的病人到处求医,多处都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却被我治愈时,这种不断升腾的成就感,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奖励。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我从电视台听说医护人员紧缺,就去红十字会报名当志愿者。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大型的抗震救灾活动。 我们第一时间参加了四川省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援。当时我们有物资,包括我在内只有三名医护人员。第二天我们去灾区的时候,我就组织了一支医疗队,主要是四川省卫生学校的。老师,四川省卫生学校也提供了救护车。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有我参加的抗震救灾活动: 我在512抗震救灾现场,我是聆听病人心音的医生。 救灾现场,出现了血淋淋的一幕:许多人失去了胳膊和腿。有些人即使有腿,也会被打断,然后截肢。可想而知,这些灾后人们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内心的恐惧和悲伤。重构还有各种复杂的心理…… 那时我没有学心理学。我只是用医患之间的温暖沟通来指导和关怀他们。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举动,却为患者的身心康复和治疗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位和信任非常有帮助。 然而,一些严重灾难后的人却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躯体化症状。那一刻,我突然产生了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冲动:学习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其实对于我们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来说,对于人际关系、医患矛盾、护患矛盾、患者身心的双重治愈等方面也是很有帮助的。有些病确实可以用药物治愈,但有些心脏病还是需要心药。 2022年,COVID-19疫情开始蔓延。当时我在成都,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没有多想,我就去了当时我认为最危险的棚户区。因为哪里更危险,我认为哪里就更需要我们。 2022年,我将全副武装,跻身抗击疫情的志愿者行列。 大地震和COVID-19让我看到了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态,看到了人与自然的渺小、无助和创伤…… 有些疾病会伴随一生... 而有些疾病在心理上会伴随一生…… 在这个世界上,医生只能修复骨头、治愈伤口、治疗肉眼可见的疾病。然而,对于那些看不见、深不见底的伤口,医生却只能无能为力。除非医生也懂得一些心理学…… 我以前遇到过一个病人,他的朋友向他建议:“你都40多岁了,肝脏肯定有问题了,不如去检查一下吧!” 结果,在我们附近的医院检查时,发现他的肝脏上有一个阴影。回家后,他说自己呼吸困难,快要死了。 我妻子带他到我的诊所复查,我给他做了一些心理疏导。结果他说:“哦,我怎么感觉呼吸顺畅了?” 很多时候,患者身体上的疼痛和症状,部分是由于内心的压力、恐惧和对疾病的盲目认识造成的。 别说是患者,作为一名医生,如果长期从事高压的临床医疗工作,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对于我们医生来说,除了自己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外,还要将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患者。如果我们总是带着情绪去上班,不仅对患者不利,对我们自己的内耗也很严重。 当你成为一名医生时,这种责任的高压和强度远远大于护士的责任感和法律风险。这意味着你已经一只脚几乎踏进了合法的大门。如果出现错误或疏忽,不是通过扣钱或道歉就能解决的。 被解雇、被扣奖金,对于一个粗心的医生来说,可能是最小的惩罚。 随着杀伤医生事件频频发生,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件和事件让太多的医学生感到恐惧、退缩和犹豫。 可想而知,像我们一样仍然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们,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内心惶恐的同时又安慰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对于我来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和兼职心理咨询,两者不会冲突。应该说,他们是可以互相帮助的。 无论你是医生还是任何职业的人,如果学点心理学,都是提高业务能力的好方法。 如果我能了解患者目前的心态、心情、动机以及那些难以表达的言语,当患者无助、无助、愤怒甚至遇到医疗麻烦时,我是否能够更好地沟通?情绪化患者,引导患者?为您自己和您的同事提供更好的安全和保护怎么样? 现在的人们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不仅在工作上,而且在生活、情感、亲子关系、经济等方面都要面对不同层次的社会责任和各自的角色。 2023年,我考了心理咨询证和听力师证,开始接一些案件。我发现自从学习心理学以来,我在诊所治疗病人方面也得到了很多帮助。 在临床中,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急忙来找我,希望我开导她的儿子:她的儿子上班时正准备跳槽,当时他们的领导在高楼上喊他。回到家后,我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不理睬任何人。 我来到他家后,给他做了心理咨询,孩子好多了。妈妈给我反馈:这个孩子以前不敢出门,现在帮她买菜。非常感谢。 也正是这次咨询,让我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当我在工作之余从事心理咨询作为副业时,我也遇到了不同的困惑和迷茫:目前,我国心理咨询还没有像医生那样形成大规模、正规化的专业通道。自从取消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证书以来,这个职业鱼龙混杂,起步也比较晚。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其实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包括我们以前的艺术,就叫祝有术。其实,朱由术如果用我们现代的眼光来解读,它其实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 然而,我们很多人对于心理咨询却存在一些误区。尤其是一些来咨询的客户认为我有病,所以我就去咨询。如果我没有生病,我为什么要去咨询?咨询不就是整天聊聊吗?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有必要吗? 作为一名医生,社会和职业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和悲伤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但仍然不妨碍我热爱医生这个职业。同时,我会拓展我的副业,从心理学的角度,治愈我的病人身体上的痛苦,也治愈他们灵魂中无形的阴霾。 我只是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医疗行业多一些了解,少一些抱怨。心理咨询的更加普及,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痛苦和内耗,医生、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会少一些矛盾,多一些尊重、理解、互爱!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