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咨询|回避型依恋风格恋人相处之道:如何应对与磨合的挑战时间:2024-12-18 14:11 当谈到哪些类型的人最难找到伴侣时,回避型总是名列前茅。 遇到回避型恋人时,很多人都会说,如果自己不是焦虑型,那就被迫变成焦虑型: 情绪得不到回应,被认为是麻烦; 通常,你没能拯救他们,反而让自己陷入其中。在遇到过一次之后,你就不想再遇到第二个回避型的人了; 当我需要支持的时候,他居然说那是我的情绪,与他无关; 我真的感觉他们麻木不仁,没有感情…… 具有回避型依恋风格的恋人并不总是在网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当人们提起它时,大多数人都告诉他们退出并逃跑,只有少数人说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而即便是粘在一起,也透露出两人要经过一段漫长的磨合期,总是要付出很多,学习很多,才能逐渐找到相处之道。他们回避的人。 有人说,回避型给恋人带来的伤害是类似于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行为模式的情感虐待,让人焦躁、抑郁、遍体鳞伤,直到彻底放弃。 回避型依恋的人真的喜欢 NPD 吗?你如何判断你的伴侣是回避型还是NPD? G小姐: “在和他在一起之前,我其实并不明白什么是回避型依恋。但是当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确实有很多不安全感。比如,在暧昧期,我不愿意继续这段关系。” ,这让我总觉得自己是被当鱼养的。 他自己告诉我,他是回避型的,也谈过两次恋爱,但都没有好的结局。他表示,前女友对他的印象很差,说他是渣男、不负责任,即使分手后也是如此。我在朋友圈骂了一句,感觉自己NPD了。 我很惊讶,因为他在同事和朋友中的声誉很好,而且在我的接触中也感觉到他是一个认真、踏实、独立、负责的人。我以为一个人品好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太差,但是实际接触之后,我觉得真的好累。 有时他不会每个月给我打一次电话,理由是“你没有告诉我,所以我认为你不需要”;他也会突然对我忽冷忽热,似乎离我很远,这真的让我怀疑我们是否相爱,他是否也相爱。真的很喜欢我。 他表示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不用太频繁地聊天或见面。我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然我不会说我会粘着他。但有时当我心里不舒服想和他说话时,他要么干巴巴地回应,要么莫名其妙地转移话题,感觉他的心已经不在我身上了。 一天晚上,我和他微信聊天时,他突然说明天要早起上班,要睡觉了。然后,无论我说什么或发什么信息,都没有回应。 我真的很愤怒,也无法理解。通常当他心情不好或者有点焦虑的时候,我会问他怎么了。即使他说没什么,我也会耐心地陪着他,不会像他一样丢下我去消化他的情绪。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回避型的人就是不知道如何回应伴侣的情绪,但我也和他讨论过,表示我只是希望他这个时候能听我的,不需要共情。 ,支持,哪怕什么都不说,发个“抱抱”表情就够了。这对他来说会不会很难?不然的话,岂不是不可能知道我是怎样对待他的? 很多时候,我分不清他到底爱不爱我。 如果我不爱你,我能感觉到他想靠近我,有点笨拙,像个孩子,依赖你;但他却不能为爱情勇敢,而他内心那份输不起的懦弱总是让他……他在关键时刻逃跑了,留下我在原地苦苦等待。 而我感受到的依赖,是他放下戒备,愿意让我靠近,还是只是把我当成一个工具,抽干价值后就逃跑? 他真的是回避型依恋吗?或者像朋友说的那样,打着“回避”的旗号,其实是NPD,自私冷漠,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 ” 在与男友的相处过程中,G女士感受到了很多委屈、悲伤和压抑。尽管她非常爱她的男朋友,但她很难理解他的各种行为,并对这段关系感到不安。 有了这样的男朋友,G女士也感受到了很多的无助和困惑。她不知道如何和这样的男朋友相处,在这段感情中她感受不到男朋友的爱。在这段关系中,她只体验到自己的爱和能量。不断被消耗。 回避型依恋风格的概念来源于依恋理论,是从母亲和婴儿之间的早期互动模式发展而来的。 具有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婴儿对母亲有着复杂的态度。表面上,他们并不关心母亲的存在或不在,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尤其会表现出回避。但在此过程中,他们比那些有安全依恋的人经历更高程度的焦虑和压力。 形成这种模式的人通常有反应低、敏感度低的父母。 他们疏远、冷漠,常常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只能避免依恋的需要,养成遇到问题只依靠自己的思维习惯,很难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心里。 这类孩子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往往会表现出渴望爱,但对爱多疑、回避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建立亲密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不仅害怕与别人走得太近,而且也很难完全信任和依赖别人。他们本能地产生逃跑反应,对伴侣的热情很快就会下降。 “也许我更喜欢想念你,而不是看到你。也许我更喜欢想象你,而不是拥有你。”这条线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的心理状态。 作为他们的伴侣,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焦虑、疏远、被拒绝、不被关心、不被认可,并且很难控制自己向他们寻求答案。无法解释的冷漠和疏离,让人怀疑自己的感情,让人觉得自己太自私、太冷漠。 这种经历可能看起来与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打交道的经历相似,但事实上,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自恋与自恋人格障碍手册》(《The of and》)中指出,自恋特质的出现是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体现。 因此,很多遇到回避型依恋的人会发现自己很可能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这是因为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来说,他们常常采取“根本不需要别人,只能依靠自己”的态度。保护自己的策略,通常会被误认为是自恋型人格。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自恋型人格障碍完全没有内疚和内省的能力,而回避型依恋(非人格障碍)则具有感到内疚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和NPD: 首先,当谈到回避型依恋时,通常有一个有限的背景——亲密关系。回避的痛苦往往表现在亲密关系中,所以它通常只会影响亲密关系。 回避型的人其实很受普通人欢迎,因为他们比较理性,界限感也比较强。如果你只是他们的同事,你们之间就会有明确的界限,他们不会像 NPD 那样把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扔给你。 那么 NPD 又如何呢?你可以感觉到,他的境界意识其实很弱。他让别人为他做事视为理所当然,并且毫无顾忌地侵犯别人的界限。 和他或她相处久了,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剥夺感和压抑感。明明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常常被推给别人。人际关系中存在着明显的客观化倾向。与他亲近的人,总是能为他带来一些好处,成为他的工具。 其次,在我们的脆弱期,回避型依恋的人会表现得好像你的情感与他们无关,这会让我们作为恋人感到他们冷酷无情。 当我们需要关注和照顾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他分明竖起了一道厚厚的屏障,挡住了我们和他自己。 深入回避型的内心,其实他们的回避并不是关系(这正是他们最渴望的),而是他们“无法给予”的羞耻和无力。他们想要付出却无法付出亲密的关系。因为创伤带来的无聊和失落,用回避来适应创伤,用回避来抵抗挫折、羞辱和无力感。 通常回避型人很少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自己的脆弱性。他们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沉默,然后找时间在自己的山洞里消化。 相反,NPD的人并不会表现出自己的脆弱,但更明显的是,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他们的自恋总是在贬低自己的伴侣和周围人的基础上实现的。需要别人的脆弱来满足自己的自恋。 比如:当你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说这样的话,“工作能力强的人可以一口气解决这种问题,看看我……”有很多等等等等,在最后,你会感觉自己变成了一片绿叶,来衬托你的伤疤。当你露出伤疤后,他们会在你的伤口上再划几刀。 第三,回避型的人在厚重的屏障下其实有很多自己的情感内耗,也有很多情绪的翻滚和涌现。他们实际上非常敏感。不然的话,他们怎么能够准确无误的避开所有的情况呢?引发冲突然后逃跑怎么办? 但对于NPD来说,这种敏感度只有在对他们有利的时候才会出现。例如,他可以对周围适合他“吸血”的人敏感并被捕获。 他们对他人的敌意和攻击也极其敏感。当面对容易暴露自恋的言行时,他们会突然表现出一反常态的愤怒和攻击性,因为他们内心往往有极度低自尊。 一些隐性NPD也可能具有回避型依恋风格,或者表现出许多人们无法清楚地区分的回避特征。 如果你总是在人际关系中经历痛苦和伤害,这也影响了你的身心健康,不妨尝试心理咨询在专业帮助下澄清你的困惑,获得更有效的支持。 无论我们拥有什么类型的伴侣,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关系中不要忘记自己,先爱自己,然后再爱别人。当我们内心有稳定而强烈的自爱时,我们也能对与他人的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结尾 ▎本文为广州听力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对于任何未经许可使用的人,我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