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情感咨询|出走的决心:克制的电影,真实的泪点,触动人心的女性困境

时间:2024-11-06 14:20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周一早上,我和朋友去看了《逃亡的决心》。

整个周末,我们除了陪伴孩子们之外,还克服了各种困难,安顿了孩子们,完成了我们正在学习的心理学课程。

而在工作之余,我终于有了这么短暂的休息时间。

周一的情侣电影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各自静静地沉浸在剧情中。

直到电影结束,我走出去,

她看着我说:“这部电影拍得这么克制……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一进去就给了我两包纸巾。”

是的,这部电影拍摄得很克制,没有任何夸张的艺术手法。在每一个琐碎的片段中,你都可以找到生活中几乎相同的片段;而也正是这样的现实,让人落泪。

大部分婚姻生子的女性都经历过李红所经历过的被困的感觉;不同的是,身边的伴侣感受不同,亲人的行为不同,得到的理解和支持也不同。

但那个被困的自己,那个挣扎,最终还是属于自己的。

在我自己的孩子三岁之前,我一直是一名全职妈妈。有过很多次被新生活的温柔和甜蜜感动的时刻,也有过太多的痛苦和困惑。

即使现在翻看深夜记录的无数私人朋友圈,那种煎熬和挣扎依然那么清晰。

还记得那次,当我读到英国女作家2001年出版的《成为母亲——一个知识女性的自白》这本书时,我心里闪过的一句话是:

“无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女性困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这位英国作家有一份不错的业余工作和一个相对可靠的丈夫。他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女性所拥有的资源。

但她描述了那些属于女性和母亲的微妙而秘密的心理旅程,那些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欣赏和理解的时刻。

它仍然让我觉得我并不孤单。

近年来,女性成长的话题十分火爆,“女孩帮女孩”也成为一种潮流。这是因为,女性作为“人”、“独立个体”的意识开始从压抑女性数千年的集体意识中觉醒。 ,芽。

也是因为每一个醒来的人都感受到了女人的痛苦。

这也是整部电影中最让我落泪的一点。

正是一身红衣的李红接到女儿的电话后说道:“对不起,我还没准备好回去。”

女儿回答道:“妈妈,我不想让你回来……我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对不起,拖累了你这么久。”

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孙晓雪亲眼目睹了母亲在婚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当她考上大学时,在离开家的火车上,她留给母亲的话是:“离开她。”

当母亲患上抑郁时,她说:“从现在开始,你可以随时随地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当她的生活与母亲的生活发生冲突时,她央求母亲再等一段时间,等她的工作过了实习期。

很多人说她自私,但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她的渴望和恐惧。

她害怕自己永远无法抓住拥有自己生活的机会,只能做一个母亲和妻子。

她渴望有机会过自己的生活。

这种强烈的渴望和恐惧,让她只想抓住此刻唯一的机会。除此之外,她根本顾不上其他的事情。

这种渴望和恐惧也源于她对母亲生活痛苦的感同身受。

也正是因为这份同理心。她从心底里祝福这位出门的母亲。她不会责怪母亲说:“我不关心你的事。”

她找到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丈夫调整了工作,愿意赚更少的钱,花更多的时间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

“我想像你一样,”她说。

我想每个女人、每个母亲都可以像“苏敏”和“李红”一样走出去。

不像她,买了车就跑出去。 (当然这也可以是这样)

但和她一样,她从未忘记自己内心的声音,能够为内心的自己做点什么。

诚然,“李红”和“苏敏”的离开是一种“逃避”,是他们被迫做任何事情时的最后一搏。在她以前的懦弱中,没有多少爱,对女儿的爱。

对“母性”的承诺是另一种力量。这种赞美越来越不受欢迎,因为女性不想被绑架。

我不想说这很好,但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承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如果放弃了这个选择和责任,难道不是一种创伤吗?

或许,在未来,包括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性的命运就是在夹缝中寻找成长;平衡地寻找并赋予他们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就像饰演孙晓雪的演员吴倩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不是我不承担责任,而是我更爱自己一点。”

我很荣幸,作为一名情感心理咨询,我见证并陪伴了很多很多女性寻找自我的过程。再说一次,这对我来说是一段漫长的个人旅程。

我终于又开始编码了。也许稍后我也会讲述我自己的故事和心理历程。感谢读到这里的朋友,希望我们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后我想吐槽一下万达影院的档期。 《走出去的决心》全部安排在情侣房。真不知道什么样的情侣会选择这部电影去电影院观看,看完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购买单程票。如果不是今天碰巧遇见了朋友,我连看电影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