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咨询|离婚伴侣寻求夫妻治疗,是妻子情绪有障碍还是丈夫问题多?时间:2024-11-04 14:10 演讲嘉宾|张红云、许新艳、龙江岭 组织|Junya 校对|千语 一对离婚夫妇去接受夫妻治疗。 丈夫说:“我想先单独和你谈谈……我怀疑我妻子有很大的情绪障碍,我担心她有抑郁或者其他疾病,我想让她去医院……“请诊断一下……” 妻子说:“我们已经离婚了,但我今天愿意来,我只是想让辅导员看看,到底是我有问题,还是他有问题!” “……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我所做的一切他都要教我,但这么多年没人能理解我……结婚后,我发现他们的家庭没有界限,而且家庭完全是融合和粘连……我们从来没有过两个人的世界,结婚后,他的姑妈仍然和我们住在一起,即使我们有两个孩子,也还是这样……。把我的一双鞋放在门口,他阿姨总是去穿,我很生气,告诉她我再给她买一双,但过几天她还是会穿我的……我告诉了他很多。多次,但他无法理解……” 妻子一边哭着,一边诉说着十几年来自己在夫妻关系中所受的诸多委屈。她压抑了很多情绪。一旁的绅士低声解释道:“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的父亲突然去世了,是我的姑妈抚养我长大的,所以我非常感激她,我觉得我的东西都是她的,所以我没有做这个边界......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她只要穿上鞋子就会歇斯底里“...... 在与他们的互动中,咨询师发现他们之间有很多积滞的情绪无法表达,以至于分手,不得不找“第三者”来诊断到底是谁出了问题。” 控制你亲密关系的四个“看不见”的东西 NO.1 亲密关系中那些看不见的“小事不小” 介绍案例中的妻子很无助,不被理解,同时又很无助又很焦虑,所以整个婚姻和生活都非常失控。 感情中,大部分的争吵都是为了油盐酱醋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例如,在例子中,阿姨穿着妻子的鞋子。看似爆炸性的情绪与事件本身并不成正比,但是这件小事一发生,当事人就变得非常烦躁…… 往往在这个时候,双方都需要反思: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如此巨大的情绪?事实上,这些小事只是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情绪爆发已经经历了一个积累的过程。 有些人在情绪爆发后能够冷静下来,有理智去判断和澄清一些事实。比如,对于保险丝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区?如果确实有误会,就澄清误会;如果没有误会的话,争吵是由于自己内部的变化而引起的很多猜测,这是非常有必要核实的。 也有很多时候,亲密关系中的彼此都生活在一个非常无所不能、理想主义的背景下,很难放弃“应该得到的”和“必须得到的”。这些“应该”和“不应该”是阻碍彼此过上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相处过程中双方都很委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期望,但总是……失败……当彼此无法接受彼此的差异,包括感情时,无疑是“火星撞大地”。无数导火线慢慢发酵,最终被一个所谓的“小东西”点燃并爆炸。结果,双方关系濒临破裂。 。 特别解读 亲密关系中“你应该这样对我”的背后: 有些人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发出邀请时,其实是很羞愧的。当你无法面对自己的羞耻,面对这种需要时,你就会把这些无法面对的东西投射到对方身上——“你就应该这样对待我”。这种方法对夫妻关系是非常有害的。 NO.2 看不见的“幽灵”——过去的沟通模式和需求 其实,亲密关系中有一个“鬼”,就是原生家庭中双方的沟通方式,甚至是原生家庭中被忽视的需求和欲望。这些往往是在亲密关系中被唤醒和点燃的。 看似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不足以让人发脾气,但为何会如此暴躁、愤怒呢?事实上,他是一个受伤的孩子,需要治愈。 往往早年的一些缺点会在亲密关系中重现,而重演则是从大量情绪的倾泻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很难平静下来并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知道自己在关系中想要什么;我希望对方如何对待我;不管对方是什么。我可以表达我的愿望,无论拒绝与否...... 每个人过去的感情都很容易被触发。俗话说:“道理你都懂,但你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不过,还是需要在关系中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包容的空间——允许差异,让彼此和自己的情绪有时像受伤的孩子一样流动。 NO.3 看不见的“能力”——情感联系与消化 无论是家庭还是亲密关系,是否具有建设性或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情感消化”和“情感联系”的功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家庭就是情感”。这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看来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不能哭。他们对那些负面情绪非常排斥,不得不批评……因此,很多人都没能培养出在人际关系中承载情感的能力。 在一段感情中,你要有承受差异的能力,消化一些不舒服、痛苦的情绪。为什么家庭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冲突、痛苦和分离?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在关系破裂的那一刻就转身离开了。 无论是个体治疗、夫妻治疗还是团体治疗,这样的情况每天都经常出现和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停下来,但其实这个暂停键还是蛮难按的。我们需要学习、觉知、觉知,才能慢慢获得在关系中承载情感的能力。 NO.4 看不见的“空间”——包容差异 “我们不是因为相爱才走到一起的吗?你说要照顾我,可是同居之后,你怎么就变了呢?” - 这是亲密关系中最常见的抱怨。 当两个成熟的人建立关系时,亲密关系会持续更长时间。但同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互动模式,比如有些家庭会更加融洽,而另一些家庭则会更加疏远和独立。在组成新的家庭时,关系中的两个人能否容忍这种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亲密关系的三种互动模式,你是哪一种? 影响亲密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能否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需求。您属于以下三种亲密关系互动模式中的哪一种? NO.1 “刺猬”表达 有些家庭成员积累了很多情感。每个相遇的人都像刺猬一样,将自己的“防御”刺指向对方,互相攻击。有的甚至直接采取行动,让大家都不好说话……大家只是表达情绪而无法谈论事情的家人之间硝烟不断,不断损害着亲密的关系。 NO.2 “不抽烟”的表情 有些亲密关系中,没有争吵,双方都默默承受。然后关系就破裂了,似乎没有人理解他们为什么离婚。出现这种典型情况是因为他们在婚姻中学会了否定——否定自己的需要,否定自己的期望。 案件 非常独立的妻子 网络综艺中于谦和妻子的关系引人深思。于谦说相声很幽默。观众想象着他在家该多开心,但事实是他在家里却不太知道该说什么。 由于工作原因,两人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庆祝生日了。家里的各种事情一直都是于谦的妻子在打理。有时她会问自己:“我不需要男人吗?”她觉得自己很独立——能够应付一切,也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多年后,她发现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独立,而只是表面上的独立。 她多么想和丈夫过着甜蜜的世界,就像他们相爱时那些有趣的日子一样。节目中,妻子为于谦补了生日礼物。这个编造的生日就像是向双方承认,“我可以独立,但我不想独立。我也想和你一起过生活,那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时间……我不想再否认我对你的需要了……” 所以,双方都很感动。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否认,常常表现出独立,不需要关心。事实上,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这恰恰让我们更加无法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 NO.3 “病”字 有些人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一部分会涉及到之前讨论过的“心身疾病”。详情请看《心身疾病是我们创造的!》 ? 》(点击阅读) 案件 患癌妻子渴望独立空间 有一位妻子和她丈夫的大家庭住了几十年。她特别想要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最后,她得了癌症。生病后,她终于住进了单独的病房。为了获得这样一个独立的空间,这位妻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感情中表达情感的正确方式是三个“感知” NO.1 远见 在寻求解决方案之前,人们必须有一个信念:请保持一种接受的态度——允许和包容各种存在、问题和冲突,以及双方的情绪…… “当感情出现时,不要立即用防御来排除它们。相反,要让你的情绪被理解,并逐渐让整个关系得到适应。”这是讨论、沟通或情绪管理的核心。你可以评估情况并做出一些灵活的反应,而不是强迫自己去解决或面对任何事情。但所有这些言语或谈判技巧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你心里能不能看出对方是一个真实的人。 同样,必须有一个空间或容器来消化并允许其存在。所以,情感最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被接受、被允许、被理解的感觉。 NO.2 正确的知识和意识 当两个人正面交锋的时候,彼此都处于一种高度集中、激烈的情绪状态。那时,很难体验情感,难以表达情感,更难以理解情感背后的心路历程和故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理性沟通的,都淹没在情感之中。情感的世界。 想要对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表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回归自己。在这段关系中你有什么情绪和感受?你在哪里?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负责。 案件 争吵被记录下来 一对正在做夫妻治疗的夫妇有一天发生了冲突。两人勃然大怒,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妻子有种感觉,“我怎么又跟他吵架了,可我真的没办法啊……”想到这里,她按下了手机的录音键,然后就忍不住了继续和老公吵架。 。 第二天,她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听录音感受争吵中双方的情绪和状态。第三天,夫妻俩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播放了录音,丈夫很惊讶,一起议论起来。 从这个案例来看,录音和回放实际上创造了容纳情感的时间和空间。吵架的双方就像看电影一样,看他们在那种情况下做了什么、说了些什么,以及如何“表演”。自己的。 对于情绪的认知和体验,我们往往是后来才意识到的。如果能“事前知之,知之时知之”那就更好了。但无论是哪一种,最重要的是在情绪出现时接受并意识到它们。 因此,对于情感的表达,有以下“三步走”: 首先,你需要知道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 然后清楚地明白“情绪背后的你是什么样的……”并尝试停下来,回到自己身上看看“你想要什么,想要表达什么”…… 最后就是“面对自己的需求”! NO.3 事后诸葛亮 当情绪出来时,无论是崩溃、愤怒还是无助,我们都不能留有余地。吵架后我们该怎么办?就三个字——接受。不要试图摆脱这些情绪,而是先接受自己的状态。例如,如果你在吵闹后开始后悔,那么试着停留在“后悔”的感觉中,感受一下你是否感到内疚并想要弥补。如果我们此时尝试补救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意识空间。 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当你对对方大喊大叫,感到特别烦躁、生气时,如果你停下来意识到,那一定是吞噬情绪在表达某种深深的渴望和呐喊——“你怎么不理我了,我说了那么多遍你都没听见……我更在乎的是你没那么在乎我……” 如果这种欲望不被察觉,而是像利箭一样射向对方,那一定是指责的声音,然后周而复始,关系中就开始出现恶性循环。 案件 一对特殊夫妻的治疗任务 一对正在接受夫妻治疗的夫妇接到了咨询师的一项特殊任务——每天进行一次谈话。规则是:如果丈夫说话,妻子要耐心听他讲十分钟,如果妻子说话,丈夫也要耐心听十分钟。 尝试了几次后,两人向顾问反馈:这样的作业太难了。往往当一方张嘴讲了五分钟,甚至一两分钟,对方就再也按捺不住,喊停了,因为他们实在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反驳、表达自己。 咨询师鼓励他们要有耐心,遵守规则,让对方把话说完。后来,他们慢慢发现,这个等待的过程为自己澎湃的情绪创造了“体验”和“消化”的空间。同时,这种关注也让他们敞开了心扉,彼此开始真正注意到对方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对方在说什么。 当彼此能够有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对方的时候,他们也会有能力去包容和理解自己——原来,他们还有那么多的故事要讲。 在伴侣关系中,只要两个人一起寻求帮助,甚至只有一个人愿意改善,就会对亲密关系产生很大的干扰。 有的情侣会指责对方,“天天看着你这个样子,回家就丢脸了……是你让我不开心……”、“是你让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 其实,当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强大的时候,无论对方的脸色有多好或多坏,他都会很清楚的知道,“我幸福不幸福,与对方无关”。亲密关系的表达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 慢慢你会发现,我们所有的情绪反应和模式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不管怎样,我们有能力对自己的感受负责,而不是猛烈抨击或攻击别人,比如“都是因为你,我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要明白,对方只是触发了他的很多内心感受。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技能彩蛋 巴林特团体的“说真话而不攻击”的亲密哲学之一是所有词语都以“我”开头,例如我听到的,我看到的,当我听到或看到时,我感觉到我出了什么问题,如何我感觉... 这样说话的人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也会清楚地知道,“当对方做出这样的行为时,我的感受如何?我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而不是为让我变成这样的对方负责” ”。 ……” 相关信息:“巴林特”公益网群招募额外会员 问答: 我试图用“我”来表达,但对方可能听不懂。我想好好说话让对方知道我的需求,但他不回答。怎样才能很好的表达呢? 许心妍:当你试图从“我”开始的时候,其实你有一个很重要的期待:原来你没有听懂我说的话,所以现在我会改成更耐心、更友善的方式。现在你一定明白了吧? …… 在表达的过程中,要允许沟通失败……为什么一定要一遍又一遍地让对方明白呢?你了解你自己吗? 许多女人一遍又一遍地唠叨。事实上,他们连自己的话都还没有确认,所以需要通过对方在关系中的确认来确认自己。 当你无法让对方理解,而你感到沮丧、难过、失望、悲伤时,那是因为你从带有大量功利性和控制力的“我”开始,没有真正表达出真实的自我。 带着期望去表达,不要回到自己的感受。对方不理解很正常,对方不理解也是非常有权的。 张红云:我们用新的方式带着期待去沟通,但对方还是听不懂……其实听不懂并不重要。 当你想让他明白的时候,你就有一种强烈的期待:你希望他明白。这就是你们成为亲密情侣的原因。 但请允许他不理解,因为你们是两个人。要让没有沟通的沟通,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沟通的氛围和空间。如果一定要“沟通沟通”,对方会很害怕。 令人心碎的关于婚姻的4个真相 婚姻在一起谁不失望? 家长与孩子:为什么我们面对面却仿佛隔着大山? 突破“内心的欺骗”,夺回生活主动权 了解自己从“了解情绪”开始 海之梦心理咨询 让生活悄然变得美好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