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成都心理医生|成都市政协委员黄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痴呆疾病认知与管理,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

时间:2024-10-25 14:03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由此,老年疾病的发病和康复管理变得更加突出,痴呆症就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成都市老年人口已达到户籍人口的21.07%,成都市人均预期寿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何应对痴呆患者的诊治及相应的社会经济负担?这是成都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锦江区委员会副主席、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黄斌关心的话题。

1月22日,黄斌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表示,将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痴呆疾病的认识和管理,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成都心理医生专家_成都心理医生专家名单_成都心理医生专家介绍

现状:全国约有900万AD患者,每年经济支出约1670亿美元。

“每个人都会变老,痴呆症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功能障碍、进入疗养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黄斌介绍,根据2021年全国调查,65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为5.6%,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占痴呆的60%。专家预测,2021年我国AD患者数量约为900万。由于AD患者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长期、全天候的家庭护理(护理)和护理。社会医疗保健服务,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护理负担。 2021年,我国AD患者年均费用将高达2万美元,其中直接医疗负担约占32.5%,间接费用(主要是护理费用)约占51.9%。据此测算,全国AD患者每年的经济支出约为1670亿美元。 ,约占当年GDP的1.47%。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预防痴呆症的发生或延缓其进展,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痴呆症的进展,而早期预防尤为关键。相当多的人(包括医务人员)被忽视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态度导致痴呆症的延误诊断和治疗 黄斌表示,痴呆症的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和多种慢性疾病有关,如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脑血管疾病等,但公众对上述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危害认识还不够,上述慢性病的发病率仍在增加,对痴呆症的预防产生了影响。 。

成都心理医生专家名单_成都心理医生专家介绍_成都心理医生专家

大多数痴呆症老人生活在社区,需要家人、家庭服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照顾。但居民对痴呆症的认知度较低,对痴呆症的早期症状认识不足。家居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和疗养院护理人员均缺乏认知障碍意识和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均为全科医生,痴呆相关专业知识较少,缺乏痴呆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家庭进入老年人口的数量将急剧增加,家庭照顾的可能性将变得更加稀缺。势必进一步增加痴呆症的发病率。

建议:逐步将痴呆纳入基层慢性病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社区痴呆门诊。

“痴呆症的发病有很多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心理因素等。还有多种与痴呆症发生发展相关的保护因素,包括闲暇时的社交活动等。” “中老年时期的认知或智力刺激活动以及体育锻炼活动等。”黄斌建议,应将痴呆症逐步纳入基层慢病管理,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投入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如卫生、民政、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行政部门和有关专业专家研究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方案,制定检查诊断、评估和护理计划、医疗管理、信息、教育和支持等护理领域的目标,并监督实施。

成都心理医生专家介绍_成都心理医生专家_成都心理医生专家名单

建议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痴呆社区诊所,实现痴呆的早期筛查和诊断。鼓励社区家庭医生向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获取信息,协助诊断。推荐使用AD问卷;鼓励使用家庭问卷( )及时发现痴呆症。早期症状并提示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同时,逐步建立规范的痴呆社区管理模式,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一旦确诊为痴呆,建立患者登记并安排及时就医;在上级医院专家的指导下,为居家养老患者、社区或机构养老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诊断、治疗和康复训练计划及实施。有必要对痴呆患者的诊断和管理建立档案,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便于定期随访。

最终构建依托社区和三级医院神经康复团队直接指导和参与的基层医疗机构认知障碍诊断、治疗和康复全流程管理模式,预防痴呆的发生,控制痴呆的发生。减缓痴呆症进展,通过康复管理提高生活质量,推动全年龄段患者综合体系建设。友好的社会。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