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专家提示:儿童抑郁症表现多样,家长需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时间:2024-09-22 14:06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夏柯李芳)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未来。近年来,抑郁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专家指出,儿童抑郁的表现可能并不典型,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是整天愁眉苦脸、少言寡语、动作不多。相当一部分抑郁儿童主要表现为烦躁、脾气暴躁,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青少年性格改变”,需要引起重视。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介绍,抑郁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核心表现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忧郁、缺乏乐趣、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动作迟缓、乏力、经常感到不满、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自杀等极端想法和行为,有时还伴有失眠、体重下降、进食过多或过少等生理变化。 2012年12月启动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是我国首次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经过近9年的科研攻关,对7.3万余名6至16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调查显示,我国6至16岁学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总体患病率为17.5%,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症占4.8%,对立违抗性障碍占3.7%,重度抑郁障碍占2.0%等,均为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精神障碍。 崔永华表示,儿童抑郁的成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脑内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下降。孩子自身的性格特征、面对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心理应对方式、家庭环境和养育方式不良、亲子关系过于纠结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也可能导致孩子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往,学习缺乏动力。 此外,部分儿童抑郁表现并不典型。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刘静然表示,家长可能认为好动是孩子尤其是男孩的天性,但其实正常与不正常的界限不能通过单一症状来判断,而需要通过一组症状来界定。同时需要根据家庭、学校等多场合的反馈来综合判断,还要判断症状的严重程度,比如是否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家庭关系等。 专家表示,目前全球的治疗指南中,治疗抑郁比较有效的方法有两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果是轻度抑郁,心理治疗是首选”,崔永华说,如果是中度及以上抑郁,则需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如果是重度抑郁,肯定要先选择药物治疗,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对治疗方法的接受程度来决定。” 对于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精神、心理问题,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王芳表示,第一,可以做横向比较。即如果发现孩子的行为与别人不一样,这些行为对他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那么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第二,可以做纵向比较。比如一个孩子以前很开朗活泼,现在变得抑郁、沉默。这种负面变化也值得家长重视。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