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医生|1 岁小马六进六出 ICU,妈妈自学医学知识照料孩子安全脱机时间:2024-09-07 14:04 4月28日,小马妈妈将小马从绵阳老家带回成都,住在距离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几分钟路程的一个小区里。 从出生至今,小马已进出重症监护室6次,住院时间长达9个月,出院时,一岁的小马体重只有9公斤。 “放弃吧,小马长不大了。”“这孩子就是个无底洞,家里再有钱,也要全部花光。”“最后还是没钱,也没人。”在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别人的劝说下,小马妈妈顶住压力,开始自学医科知识、护理知识,甚至营养学、康复学,把自己“培养”成了“超级妈妈”。她成功地照顾着一个稍有不慎就会反复感染,需要佩戴高流量供氧装置、靠空肠管喂养的孩子,直到安全地脱离呼吸机。 ↑小马爸爸喂小马 一岁前进出ICU六次 母亲被劝放弃:孩子不会长大 2018年11月26日,家中老二小马足月出生,全家人高兴极了。出生后第一次住进ICU是因为黄疸,经过几天的蓝光治疗,小马就出院了。 小马大概一个月大的时候,家人发现他喉咙有杂音,经常呛奶、吐奶。“一开始我们以为是感冒了。”小马妈妈说,医生还说孩子喉骨发育不好,要注意补钙。回家后,家人明显感觉到小马喉咙有痰,孕妈微信群里有人建议可以试试小儿推拿。但在推拿过程中,小马突然被痰呛到,憋气、翻白眼,立即被送进了急诊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像小马这样有基础疾病的人,是不能推拿的。” 在绵阳当地医院,小马在ICU住了7天,原本应该出院的第8天,小马口唇突然发绀,病情危急,随后转入华西二医院。2019年2月21日至4月24日,小马在华西二医院PICU住了2个多月。第一次去ICU看望小马时,妈妈已经不记得医生说了什么,只记得“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险”几个字。正在吸高流量氧气的小马头边放着接痰的纸尿裤,“痰多得是普通纸巾都接不住。” ↑ 小马妈妈给生病的孩子小马按摩 4月25日,出院一天的小马病情再次复发,再次住进ICU。“当时我们觉得,他呆在ICU里,就安心了,不会有危险。”小马妈妈说,但在ICU,每月最低医疗费也要12万元,住院全额花费100多万元。“我说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钱,都花光了,我都没看见。”小马妈妈说,除了夫妻俩做生意的积蓄、爷爷奶奶的积蓄、亲朋好友的支持,还用信用卡,两次集资,共计10万元左右。但因为筹款,几乎所有朋友都知道了小马的病情,又接到了太多询问病情的电话,小马妈妈心理压力巨大,匆匆结束筹款。 2019年6月17日,小马出院。10天后,小马再次发病。7月10日,他再次住进PICU。8月13日,他出院。8天后,他感染病毒,又回到PICU……小马总共接受了7次侵入性支气管镜治疗,并出现呼吸衰竭。幸好检查排除了器质性肺畸形,只是发育迟缓。 ↑ 小马爸爸和小马妈妈精心照顾生病的小马 经过多次去医院检查、抽血、CT、核磁共振等检查,医生断定小马是脑瘫,很难健康长大,而且费用又高。“但我和爸爸都不愿意放弃,总不能就这么把孩子带回家等死吧。”小马妈妈说,她好几次在ICU门口哭到晕倒。 朋友、病友家属、路人都劝小马妈妈:孩子长不大了,放弃吧。医生护士也会坦言孩子治疗的难度和风险,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小马妈妈一度陷入绝望,后来向负责小马的华西第二医院PICU主任医师李德元求助。但到了ICU门口,她不敢进去,坐在门外哭个不停,直到小马爸爸和医生说完话出来。“医生说,不是孩子长不大,而是照顾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时间、精力、金钱。” ↑ 小马妈妈写的人体穴位笔记 “我别无选择,我被迫这么做” 自学医学知识,写满了4本笔记本 2019年10月30日,小马再次出院,还有几天就满一岁了,还戴着高流量氧气瓶,插着空肠管。出院时,小马体重只有9斤。可能是因为在医院输液多,回家后“瘦”到了8斤。 小马在ICU的时候,小马妈妈就开始想如果回家了要怎么照顾孩子。他们在李德元医生的指导下,买了制氧机等设备,PICU的护士教他们用吸痰器、空肠管抽奶喂奶。小马刚回家的时候,他们还请了护士朋友教。“但我们不敢那么做,只敢往嘴里吸痰,不像在医院,护士会把管子插到鼻腔里,从深处把痰吸出来。”小马妈妈说,刚开始的时候,要两三个小时才能通过空肠管给小马抽奶,喂完奶,感觉又要喂奶了。因为他们不知道空肠管有压力,有一次手术的时候,小马还出现了胃出血,幸好经过检查,只是黏膜损伤。 回国后的最初三个月,小马的喉咙随时被痰堵住,有窒息的危险。夫妻俩几乎不敢睡觉,“生怕睡着了出事。”小马妈妈说。那段时间,绑在小马身上的脉搏监测仪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不停发出警报声,就像ICU里的仪器声音一样。 有一次,小马因为痰呛到窒息,小马爸爸慌了,双手颤抖着大喊要赶紧去医院。小马再多一分钟就有危险了,小马妈妈把小马抱起来,不停地拍打他的后背,把痰吸出来。过了一分多钟,小马才恢复呼吸。5分钟后,他开始对父母微笑。此时,看上去平静的小马妈妈竟然手脚冰凉,好久才恢复过来。 ↑ 小马妈妈抄的肺病治疗知识笔记 也是从那段不敢睡觉的日子开始,小马妈妈开始自学医学知识,除了在医院学到的吸痰、拍背,从医学基础开始,肺的构造、肺泡的原理、身体各器官的位置、神经系统、基因、呼吸系统、营养学、小儿推拿…… 从令人费解的医学术语,到小马的咳嗽、体温、喂食习惯,小马妈妈记满了四个笔记本,甚至画出了器官结构图。遇到问题,小马妈妈就向李德元和ICU的医生护士请教,甚至咨询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山东等地的众多医生和专家。“我妈妈说,如果我读书时还有这么大的精力,说不定要去考北大。”小马妈妈说。 小马回家后很长时间没有长胖,“每次称体重,心都凉凉的。”小马妈妈说,自己了解了儿童营养知识后,对比了市面上几乎所有品牌奶粉的成分,看看哪些成分最适合小马的身体,综合考虑后选择了奶粉。吃了一个月,胖了两斤,睡眠、胃都很好。 屋里摆满了咳嗽机、制氧机、雾化器、高流量供氧设备、加湿器、空气净化器、消毒机、脉搏监护仪等20多种设备,花费十多万元。除了严格消毒,小马居住的环境湿度也要保持在50%左右,湿度过大容易滋生细菌,冬季温度要控制在22℃至25℃左右。 在小马父母的精心照顾下,小马恢复的非常好,李德元原本估计小马可能半年内就能脱掉呼吸机,没想到两个多月后小马就脱离了氧气。 ↑ 三人家庭照 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