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成都心理医生|民警尹帅文两度遭遇抑郁症患者,这次他能否阻止悲剧发生?

时间:2024-08-29 14:04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尹帅文送徐敏去医院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谁没有一点焦虑呢?几年前,警察尹帅文不知道焦虑的尽头在哪里,直到在一次办案中,他看到一个抑郁患者被吊死在水塔上,由于长时间无人发现,已经肿胀,开始流脓,惨烈的一幕,让尹帅文心里不禁唏嘘不已。

本月13日下午2点,派出所电话响起,尹帅文遭遇职业生涯中第二次抑郁。“警官,我这个网友得了抑郁,中午发朋友圈说想自杀!”挂断电话后,距离案发地点还有15分钟。已经两个小时了,立即派出警力。

这一次,尹帅文不想再听到那声叹息的回音。

搜索

走访数百家企业,最终锁定住宿地点

“报警人描述的情况是真的吗?还是假警察骚扰?不得而知。但时间在流逝,如果情况属实,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此时,尹帅文和同事们手头上没有太多线索,报警人自称是自杀者的网友,只知道对方是一名20多岁的女性,在电脑商场工作,他提供的唯一证据,是一张朋友圈截图。

成都的心理医生_成都心理医生哪家好_成都心理医生好的医院

“我有抑郁,所以我先去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可以把我从微信好友里删掉,大家再见,再见……”女孩的网名是“走开”,朋友圈封面是一幅略带狰狞的素描。

电脑商场距离派出所很近,尹帅文和另一名警察立刻赶了过去。电脑商场那么大,有近千家商户,报警的人也不知道是哪家。时间紧迫,两名警察只能挨家挨户询问,“你们那里有没有叫徐敏(化名)的员工?”

在询问了上百家商户后,一个小时后,终于联系到一家手机店的店员,核实了警方报警的消息。“徐敏是这家手机店的员工,前一天请假回家了,之后就没来上班。我见她有说有笑,没看出什么异常。”面对警方,该店员也叹息一声,告诉警方,徐敏之前曾自杀未遂。

下午3点40分左右,情况终于得到核实,尹帅文通过店员了解到徐敏的大致住址,随后带着6名民警迅速赶到。

破门而入

吞下 100 多片安定药后,她陷入深度昏迷

这个小区不大,只有两个单元,28户居民。但民警们并不知道徐敏住在哪里,就分成两队,一组上门敲门,一组去小区物业处查看。

28户人家的门都被敲响,不少居民开门,但不见徐敏的身影,邻居也没有一个认识她。小区保安回忆了一阵子说不认识这个人,也没发现小区里有居民情绪异常。一位路过的小区阿姨终于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你们找割腕自杀的女孩吗?我知道她住在哪里。”阿姨口中的徐敏与报警人提供的名字相符。

成都的心理医生_成都心理医生哪家好_成都心理医生好的医院

这时,报警人发来短信:“确认是自杀,一个小时没能联系上他,割腕吃药了,你们找到他了吗?”情况紧急,尹帅文赶紧回复了报警电话,并和民警一起赶往了徐敏的住处。

敲了好几次门都没人回应,他只好踢门,但门还是锁着的。下午5点左右,派出所所长也到了现场,他指示大家立即拨打119帮忙开门,同时拨打120准备急救。

消防员们冲到门口,用装备猛地把门关上。几声巨响后,门终于打开了。屋内干净,但物品凌乱,客厅里空无一人。众人来到卧室,终于找到了昏迷中的男子。头发凌乱、半个头埋在被子里的徐敏,身旁躺着几瓶安定药和一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病历单,上面写着:重度抑郁。此时,距离徐敏发朋友圈,已经过去了五个小时。

大家呼喊着徐敏的名字,但她没有回应,所幸她还有呼吸,还有脉搏。随行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急救医生给徐敏做了初步检查,留下一句话:“好好吃饭,别暴饮暴食。打了很多镇静剂,洗胃可能也没什么用。”

下午5点半左右,尹帅文等人将徐敏送进了医院ICU。

晚上7点多,尹帅文接到医院的电话:“她吃了100多颗安定药,药物已经渗入血液,所幸现在还活着。”一条生命被挽救了,派出所微信群里所有人都为尹帅文加油,他想起几年前去世的那位抑郁患者,心情很复杂,只回复了大家:很累,但也很有意义。

救援

父母把她带回老家,心理医生通过微信给她辅导

成都心理医生好的医院_成都的心理医生_成都心理医生哪家好

1月23日,事发十天后,徐敏被父母接回老家,下午,尹帅文给徐敏父母打电话,得知徐敏情绪已经平复,他叮嘱徐敏父母,请他们多关心女儿的生活,尤其是这段时间。

记者还拨通了徐敏的电话,她声音很虚弱,好像刚哭过一样,还在睡梦中,她告诉记者,感觉自己很累,只想好好睡一觉。

当晚,南京一位专门从事危机干预的心理医生加了徐敏的微信,走出这段黑暗后,徐敏有了希望。

成都商报记者 王拓(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专家/专业人士/建议

如果我们身边有人得了抑郁,我们该怎么办?

症状:国家心理咨询马燕认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通常会经历复杂的心理挣扎,很少会突然自杀,患者在心理挣扎时,情绪管理和行为反应会出现反差,如情绪变得难以控制,或心不在焉,或异常兴奋,平时有条不紊做的事情,在这个时期可能会变得杂乱无章、记忆力差。

回应:马燕表示,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正确的做法是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但作为重度抑郁患者的亲朋好友、同事,我们不能直接告诉患者接受干预或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委婉抑郁劝告患者,避免使用“疾病”“治疗”“干预”等字眼。比如,告诉患者:“你心情不好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帮你,带你去做一下心理咨询怎么样?”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