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2021 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青春之心灵,守护青春之少年时间:2024-08-13 14:08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看到春风不高兴,看到夏蝉不恼怒,看到秋风不悲伤,看到冬雪不叹息……只因为他们是年轻人。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男孩》 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青春心灵青春活力”,旨在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渠道,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遇到的情绪问题;呼吁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加强合作,共同营造更加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 今天曼宇心理向大家推荐《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早期识别》,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老师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合理应对问题。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儿童青少年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危险时期,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儿童青少年所承受的来自学校、家庭、人际关系、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比过去大了几百倍。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至少有3000万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存在各类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症、厌学、网络成瘾、自杀自残等,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很多问题将延续到成年期。 婴儿期(0-3岁) 婴幼儿出现的问题与发育有关,比如有的孩子走路晚,有的孩子身体协调能力或精细动作能力差,有的孩子说话晚。如果孩子两三岁还不会说话,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到儿童医院或儿童青少年心理科进行评估,针对正常的发育迟缓和病理性的发育障碍采取不同的策略。 此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缺乏危险意识。但如果照顾者过度紧张焦虑,限制孩子的一切活动,不允许孩子做任何尝试,孩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取得平衡很重要。 学龄前(4-6岁) 学龄前儿童常见问题: 1. 发育问题。例如,有些孩子在幼儿园时性格孤僻、孤僻、不爱交际。如果他们走路和说话都晚,那么就应该排除自闭症这种常见的发育疾病。如果孩子过于活跃,可能也需要进行评估。 2、分离焦虑。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哭闹的现象很严重,有的孩子半夜哭醒,咬指甲,反复抱怨肚子疼,到医院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这样的行为说明孩子有分离焦虑。 3. 行为不良。例如,发脾气、摔东西、打人或骂人。有些孩子有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挑食,吃饭时必须看电视,否则他们就不吃饭。父母可能会追着他们喂食。 学龄(6-12岁) 学龄儿童还存在发育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小动作,或行为超出同龄儿童的活动水平,需留意孩子是否有神经发育问题或父母教养方式问题,可及早去医院评估。 另一类是自闭症儿童,其“不善交际”的特点在小学以后愈发明显。 学龄儿童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易激惹、抑郁等,尤其是在五六年级。孩子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作业也越来越多。如果遇到同伴关系不好、校园欺凌等,孩子们的心情就会不好。 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特别容易发脾气,甚至发现他手臂上有伤的时候,我们都要关注孩子的情况。 孩子情绪不好自然会伴随一些行为问题,比如不愿意写作业、撒谎、不愿意上学等等,有的孩子还会长时间玩手机,所以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睡眠问题,适当管理手机。 青春期(12-18岁) 青春期是孩子们一生中要面对的三大考试:小学入学考试、中考、高考。再加上现在的社会环境给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很大,12-18岁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出现焦虑、易怒、抑郁等情绪问题。 情绪不好的孩子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甚至亲子矛盾,比如打人、骂人、砸东西、不肯上学、长时间玩手机、作息不规律等;也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人交流等;还有很多家长关心的早恋、校园霸凌等问题。 研究发现,小学生有13%、初中生有15%、高中生有19%、大学生有25%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表现出的问题和行为也会越来越多。希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如何及早发现孩子心理问题? 如果家长或老师能够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孩子的问题,将有利于孩子的康复。 1、生理变化。儿童青少年这个年龄段应该无忧无虑,能入睡,但如果出现不肯吃饭、暴饮暴食、吃完饭就呕吐、失眠早醒、内分泌失调等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情绪上的变化。我发现孩子跟以前不一样了,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了。 3、行为上的变化。幼儿园、小学的孩子经常有咬指甲的现象,甚至初中生的孩子也会出现自残行为。 4、学习成绩变化。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能否上学、成绩有没有提高,其实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等症状已经表现出来,应尽快就医。 5、人际关系的变化。健康的同伴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他们的心智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建议家长关注孩子与同学的关系。 如果孩子的行为表现与以前不同,比如以前活泼好动最近变得懒惰起来,或者以前开朗活泼最近变得孤僻甚至多疑,家长和老师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必要时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很多家长主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身体问题,而对心理问题关注较少或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儿童青少年是一个弱势群体,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及早识别、及早干预,将更好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如果出现情绪问题(比如持续两周以上),就应该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占据自己的位置,取得更好的成就。 ,双击取消点赞,双击取消点赞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