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医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重视,专家门诊助力孩子重拾健康时间:2024-08-05 14:08 “傻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什么困难是你过不去的呢?”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在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的指导下,西湖之声今年“六一关爱行动”就关爱这些压力大、苦恼多多的青少年孩子们。 周国玲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科主任,每周一、周五上午是专家门诊时间。早上8点,刘女士带着10岁的女儿俊怡(化名)准时来诊。俊怡一到学校就出现抽搐、晕厥症状,从8个月前开始就一直旷课,今天她妈妈带着她从嘉兴来杭州看专家门诊。 俊逸的妈妈 孩子感觉头晕、不舒服,而且这种感觉只持续几秒钟。 她上次出现这种症状时是否摔倒在地? 周主任 俊逸的妈妈 是的,是的。有一次我肚子疼,摔倒在地,但几秒钟后就恢复了。我做了所有检查,甚至还做了腰椎穿刺。 12岁女孩倩倩(化名)一到学校就出现身体不适。今年4月份以来,倩倩一到学校就出现呕吐、头痛、腹痛等症状。医院进行抽血、胸透、CT等多项检查均无效果后,家长带她来找周主任看病。 倩倩爸:老师说我们去杭州看看,我晚上都睡不好觉。 倩倩妈妈:她情绪波动比较大,有时候你说了不开心的话,或者不同意她的意见,她就会打门之类的。因为她成绩不好,所以对孩子肯定是有期待的。 我一到学校就感到不舒服。 许多家长直接回应 你会觉得孩子这是“装病”,只是“演戏”而已! 但周主任介绍:心理情绪异常会导致躯体症状的出现,医学上称之为“躯体化障碍”。来儿童心理科就诊的青少年,其“躯体化障碍”症状包括:头痛、腰痛、经常腹泻、失眠、恶心呕吐等。 “这可能是压力、焦虑紧张等引起的生理反应,比如人际关系、家庭因素或者自身性格等,很多因素都可能造成抑郁、焦虑、烦躁,要根据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的应对方法。” 周主任告诉记者,七院儿童心理科门诊量去年突破4万人次,而十年前才2000人次。近两年,他的门诊挤满了小病人和家长,有时还需要保安来维持秩序。 为了确保孩子能见到专科医生,有的家长凌晨2点就起床为孩子拿号。 叶妈妈:“我家孩子情绪化,你跟他说几句话他就会生气,说‘我讨厌你……你真烦人……’还经常吮手指。”问诊中,叶妈妈对周主任说:“你能给我家孩子多开点这个药吗?你这药很难预约,我等到凌晨两点才拿到,而且只有一个预约。” 还有家长还没有报名,也来到现场尝试加号。周主任会给病情较重的孩子加号。半天门诊时间到下午四点就结束了。周主任说:“治疗方法、是否开药,都和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如果病情较轻或者在早期,我们可能通过一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加上一些培训,就能有所改善;如果病情已经到了中度甚至重度,可能就需要进行一些药物调整,治疗起来会比较麻烦。”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主任医师方彦桐提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应该是家庭、学校、医院的共同努力。2019年,该院启动“同心圆”计划,为在校儿童青少年提供一对一心理评估与辅导,并与家长、老师分享心理治疗与辅导的经验。目前,杭州已有40余所中小学加入该计划。 方主任坦言,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苗头,都是老师最先发现的:“当联盟里的老师发现班上有的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会先和家长沟通,然后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评估。评估之后,我们的医生也会给家长提建议,或者问家长是否需要把我们的诊断情况告诉老师,给他们一些科学的管理策略。我们希望老师们能在学校给予这些孩子一些支持。” 精神感冒同样需要积极治疗,但最让医生头疼的是,一些家长有所谓的“病耻感”,除非孩子成绩下降,否则就会拖延就医,以为忍着就好了。 浙江省康复医院特教科主任王小珍也强调,儿童心理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家长更多的参与和配合,有些时候家长还需要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但让医生遗憾的是,不少家长直接说:你只要照顾好孩子就行了,我们大人就没事了! 王主任说:“有的家长觉得,我的孩子来找你,你只要帮我孩子治疗就行了,你自己不用做什么调整。孩子的各种心理状况都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环境、互动和应对,所以需要家庭和医院的配合。” 采访中,王主任十分遗憾地告诉记者,目前开展的家长心理辅导讲座,有的医生加班加点,邀请小患者家属免费参加,但有的家长依然拒绝参加,而且在与孩子交流时,不禁流露出不屑和责备,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 “人只要是人,就必须具备好的品质。比如,不管孩子的字写得有多差,里面总有一条横线或者竖线是写得好的。你可以挑这些来鼓励孩子!妈妈觉得这个字里,这条横线写得很仔细,这条竖线写得尖尖的。鼓励、肯定他。不然,如果爸妈觉得我很差劲,那我肯定很差劲!那我就不管了,放弃自己。” 王主任还提醒,家长的表达方式也很重要,千万不要说出与自己意思相反的话。她举了一个例子: “孩子从来就不喜欢用尺子画直线,有一次,孩子突然用尺子画了一条直线,画得非常好,妈妈就讽刺地说:‘哎呀,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这样讽刺的语言回应孩子,其实并不是在肯定孩子,也不是在鼓励孩子。” 方医生告诉记者,作为心理医生,最大的安慰就是看到曾经失去笑容的孩子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治疗有了好转。三年前,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出现心理问题,在老师的建议下,到她那里治疗,如今已经读六年级,父母定期陪同随访,病情稳定,成绩也不错。王主任建议家长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你们整天忙碌,回到家就想放松一下。孩子也一样: “比如今天上学回家,爸爸妈妈给孩子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爸爸妈妈笑眯眯地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孩子回家,家长说的第一句话是面无表情的:“快写作业,考得怎么样了?”或者,“老师打电话问我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批评让孩子一进门就感到压力山大、紧张不安。孩子在外面上学一天其实很消耗精力,回家需要补给,家长却焦虑批评、催促,最后孩子可能真的没精力了。” 网络图片 记者注意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的楼道里贴着一些宣传材料,其中有几句话让人印象特别深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历练比排名更重要”;“永远不要和别人比,只比昨天和今天”。 这些话不仅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有用,对大人来说也是一种提醒。 王主任说:“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比你的学业更重要,在父母的眼里,最重要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成绩。” 西湖之声品牌活动“儿童节关爱行动”已进入第15个年头,今年我们的关爱群体是患有抑郁心理问题的儿童。今年5月29日,我们将邀请家长们带着宝宝一起参加“守护小宇宙”大型亲子互动嘉年华活动,活动详情及报名将于下周上线,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的心灵吧。 本文采访的所有患者均为化名 先前的报告 一, 西湖之声记者YOYO报道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